兰州市养老金融现状调查

2018-11-24 03:55赵明明
消费导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兰州市金融机构养老

赵明明

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支出压力与日俱增,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到2050年中国将步入超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总量超过4亿,60岁以上人口比重将超过30%,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截至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兰州市少年儿童人口系数13.14%,老年人口系数为8.13%,老龄化指数为58.99%,以上比较结果说明,兰州市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快速发展扩大了养老金融市场需求。

养老金融作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秉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改善民生福祉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推进养老金融发展。不仅需要创新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还需要加大养老服务企业投入。“养老+金融”服务模型已成为未来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养老金融将会在银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不仅会带来托管费、管理费、以及资金存储期间的利差收入还会带增值服务收益,包括一、银行作为养老金融业务信息中枢,为老年客户和第三方提供业务对接平台;二、商业银行既掌握个人账户资料又是专业金融产品交易平台,可以从资金管理人发展为客户的养老理财人:三、商业银行作为直接与客户进行接触的平台可以根据老年人特点提供咨询教育等服务。养老金融业务联结了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各金融机构内部又涉及咨询服务、个性化定制等多条业务线,养老金融是一个综合产业,需要各个机構联动发展。在兰州市,养老金融业务虽有尝试但是发展缓慢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兰州市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趋势在逐渐加快,兰州市养老金融产业的发展也随之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据相关数据表示人对于养老产品的投资可分为三个阶段:少年阶段(15岁-35岁)处于财富积累期很少关注养老投资产品、中年阶段(35岁-55岁)开始逐渐重视养老产品的投资、退休阶段(55岁-65岁)对养老金融产品期望最为强烈,希望能积累更多财富安度晚年。根据国内民众的消费习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并不会全部用于消费,而是将一部分进行储蓄,存在银行里,从兰州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来看,兰州市居民储蓄余额呈逐年增长趋势,由此可以预见兰州市居民还有较大的消费潜能,可以满足养老需求上的支付。综上所述,养老投资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中老年人,人口老龄化扩大了养老市场的需求。

兰州市老年群体对养老金融产品需求较高的其他原因还有:一、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冲击加之年轻一代经济压力过大,中老年群体对子女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更倾向于独立养老,他们对养老金融产品也有了更高的期待。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理财意识逐渐增强,但是居民在退休后收入增长空间小,而疾病等支出增大,使得居民参与理财的愿望更加强烈。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个人养老产品主要分为两种,即单一的养老理财产品和综合性银行养老服务产品。单一的理财产品种类繁多,但多数为短期投资,如上海银行发行的“慧财”融金“养老无忧”和“养老专属”系列产品,投资期限分别是364天和182天。一些保证收益型、低风险的理财产品符合老年群体厌恶风险的心理特征,受到这一群体的欢迎。我国综合性银行养老服务产品刚刚起步,有部分银行已经开始了尝试,如兴业银行推出的“安愉人生”,包括“安愉储蓄”、“安愉理财”“安愉信托”三大部分,为客户提供了存款安全保障、法律顾问等基础增值服务,以及保险保障、私人律师等的专属服务,但是该产品购买门槛过高.要求客户层级达到兴业银行VIP客户,并不适用于普通客户,社会反响并不强烈。我国的养老金融产品局限于储蓄和保险两个方面,信托基金方面的产品寥寥无几,针对老年人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特色不够鲜明种类不够丰富,体系也不够健全。

兰州市养老金融存在如下的问题:

1.综合性养老金融产品匮乏

目前兰州市金融机构发行的养老金融产品多为多起投资产品,虽然一些保证收益和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受到老年人青睐但是并不能满足个人养老投资的长期性需求,而综合性的养老金融产品由于刚起步在产品设计和产品推广推广不到位,社会反应程度和接受度并不高。

2.养老金融产品宣传不到位

本次调查中32.81%的受访者表示金融机构的宣传内容与日常实际情况不符合,有42.71%的受访者表示金融机构宣传过于专业化,宣传人员在宣传过程中没有将专业术语转化为自己通俗化的语言,使自己很难理解。目前兰州市金融机构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宣传部门,进行金融知识宣讲和产品宣传的人员多为临时人员或者销售人员。宣传工作者知识积累不够,自身对产品的了解不足,不能很好的将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语言让老年群体正真了解产品。金融机构并没有意识到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宣传工作不连续、持久性差,只是注重了当次宣传,后续宣传没有跟上,从而导致宣传工作成效不明显。

3.养老服务人员服务素质较低

目前的提供养老服务的护理人员大多是下岗职工或者青年的农民工,这些人群没有经过专业的护理培训,缺乏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而拥有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才因为养老机构的工资待遇和其他因素又不愿到养老机构服务,导致兰州市养老服务市场发展滞后。

4.企业年金发展缓慢

目前兰州市企业年金还处在起步阶段,规模小,发展缓慢,不能起到补充养老保险的作用。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考虑企业经济情况没有建立企业年金,具体原因是:外部法人受托制度导致传导链条过长、治理主体缺位,长期如此将会推动成本攀升,不利于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其次中小企业难以聚集资金,而且如果缺少受托人,就很难将那些在年龄结构、收入水平、企业性质和缴费能力等很多方面有差异的员工的资金收集起来。

针对兰州市养老金融产品供给提出以下建议:老年群体的主要收入是退休金与子女的赡养费,因此必须选择低风险的金融产品,加大资金储蓄凸显资金的安全性与流动性。金融机构在设计养老金融产品时必须将老年人需要增值服务作为重点考虑,优化售后服务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发个性化的、全面的养老金融产品。金融机构和政府应当竭力帮助老年客户建立科学的养老储备计划、养老资产管理规划等,实现财富和生活品质的同步提升。

针对兰州市养老金融产品宣传中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养老金融推广的目标群体主要是中老年群体。目的在于推广养老金融产品,提高中老年群体的养老金融知识素养,讓老年群体更加理性地选购养老金融产品,在推广过程中应当结合中老年群体的特点,制定容易被中老年群体接受的推广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宣传效果。

1.突出个性化服务,加强金融知识宣传。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不同收入水平客户的具体需求情况,推出具有针对性的金融知识宣传方案,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金融机构应为不同客户提供不同的金融知识培训。定期对中老年群体进行金融素养调查以便及时调整宣传方案。

2.摒弃说教。进行趣味宣传。金融机构应当积极创新金融宣传的方式与手段,可以尝试通过有奖竞猜、趣味活动以及微信、QQ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拓宽养老金融知识宣传渠道。减小老百姓与金融知识的距离,培养老百姓对于金融知识的兴趣。

3.加强管理,杜绝虚假宣传。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宣传人员的培训,在宣传过程中杜绝夸大金融产品效果。误导消费者的情况。目前各金融机构没有专职宣传人员,宣传效果参差不齐,应选拔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执行推广工作,为养老金融创造更好的舆论环境。

针对兰州市养老服务市场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兰州市养老金融服务市场由于参与者少,认知度低、投资匮乏等原因还处于初步阶段,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无法满足老年群体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兰州市养老服务从业没有规范的制度,造成市场混乱,养老服务人员良莠不齐。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有利于兰州市养老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从业人员进行入职培训,对专业技能进行考核,适当提高从业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吸引更多人员参与到养老服务市场。填补“金融服务”空白。将是兰州市养老金融发展的重要内容。兰州市在建设多层次养老金融服务市场的同时也要加快建设和完善兰州市养老金融服务监管体系。不断提供养老金融服务。满足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针对兰州市企业年金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我国养老金主要分为两类: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休养老金。二者实行不同的制度,被称为养老“双轨制”,两者待遇差距较大,引起群众的不满,支出差异主要是因为二者计算发放基础不同,薪资结构和养老制度不匹配以及企业年金制度的自愿实施很多企业考虑经济情况没有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兰州市目前在养老基础设施和养老金管理上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群众并未看到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缺失,只是看到养老金最终结果的差异,于是滋生不满情绪。如果不改变企业年金制度的自愿性质,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差异将会持续扩大,最终成为威胁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必须及早解决这一问题。

猜你喜欢
兰州市金融机构养老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兰州市园林绿配置模式
阳光少年的飞驰年华——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轮滑社团活动掠影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兰州市艺彩少儿美术作品选登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