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拓展训练对青少年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探析

2018-11-26 21:58张玉超
少年体育训练 2018年11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核心青少年

申 琼,张玉超

(1.无锡太湖学院,江苏 无锡 214064;2.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南昌 330063)

1 体育拓展训练与核心素养的理论阐述

1.1 体育拓展训练

体育拓展训练源自拓展训练,因为拓展训练中运需要用到一些身体锻炼的方式,所以体育锻炼得到了发展。近些年来,体育拓展训练以已有的条件及专门的设计、创造非常态的情境,目的在于通过专门的训练使参训人员发现平时意识不到的思维盲点和自身的潜力,并且通过训练经历心理和身体上的挑战,以达到磨炼并战胜已有困难的目的。在训练的过程中使得参训人员调适身心状态,认识到群体的作用,增进对群体的责任心,培养其公民责任与权力意识,弥补普通家庭和学校环境里教育的缺失。

1.2 素养的定义及核心素养内涵

1.2.1 素养的定义 素养教育是继素质教育之后对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回应,也是对素质教育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重知识、轻能力教育偏失的回应。素养的培养要求与素质教育的情境要求不同,素养要求人能够克服和满足特定复杂情境的要求与挑战,继而具备能够顺利进行快节奏生活和高强度工作任务的内在先决条件,并且素养强调后天在不同学习领域培育的结果。

1.2.2 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对素养内容的精简,是指导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寻求发展,想要得到发展的程度的理论指导方面的知识。从本质上来说,核心素养指的是知识和能力,以及在两者在被运用中个体态度的表现,其属性多数指向后天培养,不是与生俱来的,满足教育的目的及意义。传统的素质教育,课程教学的长期培养作用尤为突出,它是关于学生运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体。

1.3 青少年核心素养

青少年包括在校学生和社会中接受一些特殊教育的青少年。本文将核心素养归属于青少年,意为突出素养与青少年年龄段所具有的特性相统一,两者均具有可塑性。以发展与可持续、终身学习为前提,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定义得出,青少年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文化知识学习、实践能力、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情感认知、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基本素质,从而使学生达到适应未来社会的高速发展对未来人才的要求,培养其终身学习、健康生活的目的及意义。

2 青少年核心素养培养所面临的社会背景的挑战

素养的培育与素质要求不同,不只是在课堂上进行,素养更强调个体与情境的联动,这些情景包括家庭、学校、教育与训练、健康、职场以及社区和公共领域。素养是在个体与情境互动的产物,不同的素养是不同情境下经过不同的引导形成的。

2.1 青少年成长的实际家庭环境的现状

目前年轻一代的主体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于所有的光环与功劳都聚集在自己的身上,不习惯与人分享。中国的家庭环境出自中国式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适应应试教育,自身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衍生出来的对待孩子的教育大体相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财富创造形式的改变以及一些社会不良现象的发生,导致青少年应具备的素养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使得来自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家们陷入深思。这是特别受到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洲联盟等国际组织所高度关注的课程改革议题,“核心素养”是培育能自我实现与维持社会健全发展的高素质人民与世界公民的重要基础。但是我国家庭的成员及教育环境、氛围基本固定,这些环境对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的影响无疑是有弊端的。

2.2 青少年成长的实际教育与训练环境的现状

学校教育及考核方式导致学生所应受到的素养培养种类受到限制。用康德的话来说:“人只能通过教育而成其为人。”这是康德《论教育》讲稿中所谈及的,所谓教育的作用在于对人的一种启蒙和开化人的心智的作用,它打开了人类认识世界和待人接物的窗口,使人逐渐走向成熟、走向文明。教育通过知识来训练人的思维和认识,使人能够独立面对生活与承担生活中的责任,这也就是“先知后行”的教育理念。党和国家历来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学校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发展息息相关,但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青少年成长与预期的标准不相符。体育锻炼被搁置一旁,要么喊喊口号、应付一下即可,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青少年的饮食也有待控制,最主要的是缺乏体育运动锻炼,营养过剩,导致青少年在体质状况方面,近30年7~22岁城市男生肥胖率增长了约24倍,乡村男生增长了约44倍,城市和乡村女生增长了近12倍,同时,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且呈现低龄化特征,大学生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继续下降。在体育活动状况方面,2015年对53 401名6~19岁儿童青少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学校体育课程泛化、课外体育服务体系无法满足需求、缺乏有组织的青少年体育重要指导、因“害怕影响学习”而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等问题较为突出。

体育活动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所占比例实在少之又少,大多数体育课被“主课”取代,体育课程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和素质教育的摆设。体育拓展训练,这种带有一定身体体能负荷的游戏性项目就有了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体育拓展训练以参训人员参与一定的身体体能负荷从而引发出一定的关乎情感、认知、意志、交往等活动,使得参与人员身体和心理同时参与,这对青少年核心素养的影响与意义深远。

3 体育拓展训练对青少年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探析

在体育拓展训练里,每一项体育拓展训练内容都有相应的目的及意义,有针对已有的环境解决某些问题的、有针对青少年意志力培养的、有锻炼其心理承受能力的,或者挖掘学生潜在能力和动机的,所以体育拓展训练的形式多样,可以让青少年尽可能地在身体力行中使身体及心理、精神得到锻炼。

3.1 体育拓展训练对青少年身体成长的健身价值

体育拓展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素质教育理念下青少年学生核心素养成长的缺陷。素质教育主要是追逐分数和名次,大多青少年成为独木桥下的牺牲品,即使考上理想高校的学生,身体素质及源自自身体能影响的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最关键的年龄,无论是心理还是身体都是最敏感的时期,他们不仅需要心理上的成长辅助,更需要身体锻炼,乃至训练给予身体和心理所带来的成长。

3.2 体育拓展训练对青少年人文价值的影响

诸多实践证明,体育拓展训练的部分项目可以培养参训人员的信任、合作与创新的能力,增强自我存在感,学会自尊自爱,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可忽视的,从而学会与人沟通、交流。体育拓展训练可以将教育人文目标具体化,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社会行为、情感投入,更加注重团结合作、自主创新、实践参与的品质培养。在升学压力下的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逐渐被磨灭,专注于应试教育的学校、家长,包括学生自己越来越重视分数、名次和学历、学位,逐渐忽视了个人品格和能力的培养,使素质教育里要求培养创新及全面复合型人才成为空话。体育拓展训练中个别以突破个人身体负荷为前提的项目,目的是激发个人潜能,培养乐观心态和坚强意志,在提高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和技巧,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意识等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适度的体育锻炼负荷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刺激甚至是冒险的项目对于青少年来说都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相对于普通的身体锻炼,体育拓展训练能够更好地激发参与者的动机与参与积极性。认知行为假说,认为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抑郁、焦虑和困惑等消极心境具有抵抗作用。适中的运动强度,因为体力消耗大的原因,可以使不愉快的情绪得到宣泄,心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达到心理轻松的效果,也可以让人在短时间内忘掉忧郁和不愉快,大脑紧张神经得到舒缓,促进精神放松,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定期的训练可以让参训者学会自我调节,久而久之,实现青少年自我教育的终极目标。

3.3 体育拓展训练对青少年实践价值的影响

体育拓展训练以身体练习为前提,可以使参训人员学会团结。在集体活动当中,任何一个人被落下,这个集体活动都是不成功的。在实践中,学生将已有的认知融会贯通,在与人的交流中相互学习,在知识与技能得到提高和相互转换中完成的成长比传统的环境中更加全面。通过身体锻炼,可以培养学生健美的体态、健硕的体格、非凡的气质;通过学习优秀运动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体育学科的功能和目标是全方面、多角度的,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是体育精神的塑造、运动能力的建立和身体练习知识的运用。继体验式教学方法之后,体育拓展训练打破了传统的知行与知识传递的规律,打破了对知识以“教”为主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设置开放的、自由的教学环境,让参训人员积极参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适时安排知识与技能挑战,通过亲身体验挖掘自身潜能,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参训人员形成自信、勇敢、顽强拼搏、团结的优良品格。

教育在于培养持续性成长的能力,时至今日,教育的范围不仅应该出现在课堂与学校的常规教学。实践证明,素质拓展训练短期培训效果明显,如培养学生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深一层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高强度压力下的心理调节能力等,这些都是常规教学所不能达到的。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核心青少年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素质教育视域下超硬材料制造教学探索与实践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彰显育人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