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家管”到“齐心抓”
——河北打造矿山环境综合整治新模式

2018-11-26 03:33申延同梁小珍何苗苗摄影章洪涛周西娟杨亚文
河北画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矿山企业露天矿矿业

文 / 申延同 梁小珍 何苗苗 摄影 / 章洪涛 贾 彬 周西娟 杨亚文

过去几年中,作为资源大省,河北一直致力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如今在石家庄、保定等很多地方,昔日因长期采矿形成的“白茬山”,已经重现绿色。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近年来,河北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及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将矿山环境整治由国土资源部门“一家管”上升为党政统筹“齐心抓”。

河北以露天矿山为重点,通过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不断加大治理力度,越来越多的绿水青山让燕赵大地更具活力,并走出了一条资源安全与生态保护相统筹、矿山建设与绿水青山相协同的绿色矿业发展之路。

党政统筹,打造“河北模式”

最多时,河北省曾有矿山2万多个,矿业也曾是全省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资源整合和政策性关闭,截至2017年,河北省固体矿山企业共2632个,与2010年相比减少了47.27%。

过去多年中,高强度的矿业开发,遗留下了沉重的环境问题。截至2015年,河北受矿山开采影响破坏面积达763平方公里,其中责任主体灭失的矿山迹地累计破坏面积达203平方公里。河北境内的太行山、燕山一带,大量露天开采的超贫磁铁矿、建材矿,对地形地貌景观、山体植被的破坏尤为严重,并且造成扬尘污染。

近年来,河北将矿山环境整治作为生态建设和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内容,打响了矿山环境综合整治修复的攻坚战。

与过去主要由国土资源部门推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不同,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直接推动下,河北全省严格落实党政同责,把矿山环境治理由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提高到党政层面,以开展矿山环境污染深度整治专项行动为抓手,形成了省委、政府一把手亲自抓,国土、环保等多部门协同干,社会企业积极参与的党政统筹、齐抓共治的新局面。这也成为矿山环境综合整治“河北模式”最显著的特征。

在工作中,河北省通过持续开展专项行动,对矿山环境整治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构建起规范矿产开发利用、加强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自2014年起,河北省规定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旅游公路两侧直观可视范围内,城市周边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地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带,不再新设露天矿业权。

2016年,河北省把矿山环境整治范围扩大到所有露天矿山,同时在全省范围内暂停新设露天矿业权,鼓励露天矿山主动关闭退出。

鸟瞰邯郸武安市燕山西部铁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现场

三河积极治理矿山环境,守望绿水青山。

治理区采取削坡、填低、种树、修建沟渠等方式进行科学治理。

2017年,河北省重点对1881个露天矿山中的1170个有证露天矿山实施了停产整治,完成了256处责任主体灭失矿山迹地的修复绿化任务,同时把北京冬奥会张家口场址周边列为矿山整治的重中之重。省委、省政府把露天矿山污染深度整治作为推进全省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18项工作之一,列为“科学治霾、协同治霾、铁腕治霾”六大举措之一。

同时,省政府把矿山环境整治列入对各市政府年度考核内容,省纪委把矿山环境整治列入“一问责八清理”范围,对不按规定时限完成整治任务的,严格追究市、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及责任人的责任。

2018年,河北省实施“露天矿山污染持续整治三年作战计划”,对仍不具备环评要求和排污许可标准的1024个有证露天矿山继续实施停产整治。利用三年时间,对2002处责任主体灭失矿山迹地通过修复绿化、转型利用、自然恢复进行综合治理。至2019年底,合法生产的露天矿山实现环保措施落实、污染物达标排放;至2020年底,责任主体灭失矿山迹地综合治理率达57%以上。

事实证明,“党政统筹”卓有成效。四年来,河北省完成了778个露天矿山治理任务,修复绿化矿山面积5.6万亩,全省矿山数量减少33%。

综合施策,构建长效新机制

为确保露天矿山整治工作顺利推进,河北省环保、国土、安监、财政等多部门联动,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综合政策措施。特别是在关停整治阶段,对不具备环保生产条件、超标排放、扬尘污染的有证露天矿山,按照环评要求和排污许可标准全部实施停产整治,未经地方政府环保达标验收,一律不得生产。

矿山环境整治,是当地百姓的愿望,也凝聚了他们的心血。

矿山环境治理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河北省提出,对适宜复垦的矿山废弃地,新增耕地可用于占补平衡,指标收益可用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矿山废弃地复垦后所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可调剂到异地使用。对有残留资源的废弃采石场进行地质环境治理,可以回收残留资源,用其收益完成治理。

三河矿山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中,工人正在砌筑挡土墙。

与此同时,河北省积极创新治理模式,着力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矿山环境治理新模式。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建设矿山公园、保护矿业遗迹、发展矿业旅游,鼓励矿山企业参与矿山公园建设、经营和管理,探索矿山环境治理与土地开发、旅游、养老、养殖、种植等产业融合发展。规定地方政府、矿山企业可采取“责任者付费,专业化治理”方式,将矿山环境治理交由第三方,提高治理效率和质量。

2016年,河北省国土资源厅通过两年的全省矿山地质环境大调查,完成了《河北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研究报告》;编制了《河北省矿山环境治理参考模式》,归纳整理了8种矿山环境治理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恢复治理技术和方法,初步形成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技术方法体系。这些工作,均走在全国前列。

2018年1月,河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改革和完善矿产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矿山环境综合治理的意见》;4月,省委书记王东峰就全省露天矿山综合整治作出重要批示,省长许勤、常务副省长袁桐利也作出批示,要求高度重视,分类施策,提质加速,要完善治理方案,强化主体责任,注重动态监管,切实提高露天矿山综合整治成效,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应有贡献。

2018年5月,河北省印发了《关于严格控制矿产资源开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通知》,要求全省各级要充分认识严格控制矿山资源开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坚决关停违法违规矿山。同时将矿产开发项目的审批权一律依法调整至省级主管部门审批。

更新观念,拓展落实新成效

在整治乱采滥挖、打击非法盗采、加强开发监管的同时,河北省积极调整矿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矿业,促进矿山企业转型升级,在实践中产生了诸多典型。

经过综合整治,矿山环境大变样。

在三河,福成集团在治理区打造了清新怡人的苹果园。

三河福成治理区,蓝天绿地一改以往灰头土脸的面貌。

承德市依托矿业资本优势,引导现有矿山企业向新能源、文化旅游、矿泉水开发等绿色产业转型,80家矿山企业已成功转产。目前,全市累计压减矿权192个,关停取缔矿山企业152家,减少矿区面积37.77平方公里。在未来工作中,承德市将着力引导传统矿业在发展观念上由“资源依赖”向“市场导向”转变、在环境整治上由“黑色”向“绿色”转变、在生产方式上由粗放向精细转变、在资源利用上由“地上”向“地下”转变、在产品开发上由“固态”向“液态”转变。

三河市为改变东部矿区的生态地质环境,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加入到遗留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中来。2012年至2014年,福成集团采取削坡、填低、种树、修建沟渠等多种措施,完成了西区1500亩的治理工程,共种植苹果、梨等果木及景观树共计12万余株。2018年,福成集团正在进行二期治理工程,治理区面积3750亩,已整理出4个大型平台,每个平台面积500亩至1000亩。平台可作为建设用地后备资源,覆土之后栽种花草、树木,种植大豆、玉米等农作物。

如今,从远处眺望燕山铁矿周边的山体,除了茂密的植被就是层层叠叠的梯田,这得益于武安市开展的燕山铁矿矿山治理项目。该矿山治理修复土地710余亩,治理的梯田已用于耕种小麦、玉米等作物。目前,武安市累计完成治理面积10000多亩,恢复植被7000多亩,恢复耕地3000多亩,植树50多万棵,填充废旧井筒300多眼,矿山地质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在阵痛中蝶变,铸就了河北省矿山环境治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强决心。切实增强生态文明的观念,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美丽河北正向世人走来,在管理模式改革创新中焕发勃勃生机的绿色矿业美好明天,我们期待与她早日相见。

猜你喜欢
矿山企业露天矿矿业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矿山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备战铁矿露天矿与挂帮矿同时开采稳定性研究
爆破振动作用下某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分析
露天矿山土石方量的测量及计算
欢迎订阅《矿业安全与环保》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矿山企业安全员量化考核体系建设
安太堡露天矿浓缩了我国煤炭工业40年的历史巨变
基于矿山企业的资金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