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教学古诗词,丰厚学生文化底蕴

2018-11-29 19:56江苏省常熟市福山中心小学李天池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5期
关键词:墨梅意境古诗词

江苏省常熟市福山中心小学 李天池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关键部分,古诗词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学生文化涵养的丰富,还影响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这些都需要教师去发现并解决。以下将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做系统论述。

一、读诗作画,感知诗词优美画面

画家习惯用线条、颜色来表示形体,诗人则是用语言去绘声绘色。高超的诗人,能够营造出诗中有画的效果,真正达到诗情画意,美不胜收。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诗词不仅语言非常精炼,而且读起来让人不禁联想到许多优美的画面,能够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沉浸于古诗词的情境中。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诗意,让学生利用简笔画的形式一次性或逐步再现诗歌画面,使学生感受到诗歌所描述的情境,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比如在教学刘禹锡的《望洞庭》时,此诗真正体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拿出画笔,将洞庭湖的山水勾勒出来。湖光、秋月、潭面、青山等,形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水图。有的学生用水彩笔描绘,有的学生用铅笔勾勒,还有学生用蜡笔缓缓描绘,无论是哪种形式,都体现了孩子们对诗歌内容的想象。接着,让学生对照诗歌,检查自己绘制得是否正确,有无遗漏的地方。然后找学生主动说一说自己的作品,比如:“我起先画的是望洞庭的水,水面是波光粼粼的,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幽灵。在湖边,我画了我想象中的诗人的样貌,穿着一袭长布衫,安静地站在湖边欣赏美景……对于青山的倒影,我不太会画,希望得到老师的指点。”最后带领学生一齐朗读诗歌,再次感受古诗的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这样一来,语文课堂会变得多姿多彩,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方式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取得的教学效果也十分理想。

读诗作画体现出学习古典诗词的韵味,把传统的朗读诗词变成一种富有乐趣的学习过程,语文课堂也成为古香古色的殿堂。小学生随着教师的引领,将无形的语言变成了直观的画面,真正理解了诗词的画面美,长此以往,学生在后续学习古诗词时都能在脑海中形成独特的画面,将自身的思维与诗词描述相统一。

二、启迪想象,领悟诗词悠远意境

意境是诗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意境的诗词只能说是白纸空谈,毫无意义。意境是诗人的情感、审美体验与经过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合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对于小学生而言,想要深刻地领悟意境是非常难的,需要教师运用正确的方法打开学生想象力的大门,使他们通过展开想象来领悟古诗词中的意境之美。

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是非常丰富的,教师要做的是激发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想象,运用多种方式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比如学习胡令能的《小儿垂钓》时,本诗的意境十分悠远: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地钓着鱼,诗人通过典型细节描写,非常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份天真的童心与童趣。前两句“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虽然着重刻画了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非单纯的描景之笔,学生阅读诗歌时,脑海中仿佛已经浮现了一个跟自己差不多的孩子安静地坐在河边钓鱼的情景;后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也有描绘动作的生动之笔。儿童的童真童趣跃然纸上。读到这里,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思考小儿在向路人小声说着什么,路人听到后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作者这样写的妙处是什么,将这些答案写在纸上。这时,学生就会把自己真正代入诗中,进一步想象小儿的形象特点,感知诗人营造出的那份无声胜有声的意境氛围。

通过丰富的想象,学生自然而然地将自己代入诗词,置身于古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之中。教师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扮演,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使他们更加全面地理解古诗词内容,明确诗词并非是诗人的随意而作,而是诗人生活情感的一部分,才能初步领悟到诗词的意境。

三、梳理知识,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教师在对某首古诗词进行课前备课时,应当明白学习古诗词的目的,引导学生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诗词形式、格律以及常用的表现手法等内容进行梳理汇总,通过搜集资料,利用自身精深的专业知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帮助学生从知识与技能上去鉴赏古诗词,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比如教学王冕的《墨梅》时,教师应该提前搜集有关作者王冕的生平资料,如: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绍兴人,是元朝著名的诗人、画家、篆刻家。他出身十分贫寒,家里没有经济条件供他继续读书,懂事的他幼年便替人放牛,把放牛的钱拿出一部分买书,靠自学成才。王冕性格孤傲,蔑视权贵,诗作大多都是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山水等隐逸生活之作。《墨梅》这首诗是王冕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好颜色,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高尚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不向世俗献媚的情操。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洗砚池”,是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表现出诗人与王羲之一样刻苦,以至于将池水当作砚台的程度。后两句借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来表明自己的志向,是典型的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借物喻人是借助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志向。梅花表示高洁傲岸,菊花表示隐逸安然,竹子表示超然脱俗,松柏表示意志顽强等。了解了这些基础知识,学生在鉴赏诗歌时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汇集整理这些知识资料,可以让学生从对古诗词意境、情感上的感知,上升到对内容、语言、创作技巧上全面而透彻的综合学习与理解,逐渐提升学生对诗词的分析鉴赏能力,有效促进他们对古诗词的后续学习。在讲授语言上,教师应尽可能地做到直白简明,以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

四、组织活动,弘扬诗词传统文化

学习古诗词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弘扬我国古典文化的优秀传统,仅仅把古诗词教学限制于课堂之中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亲身实际地去体会诗人创作诗词的生活场景与情感经历,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创作的意识,使他们从传统的语文课堂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活动形式可以是诗歌朗读、古诗知识竞赛、户外体验等。以户外体验为例,比如教学一些有关自然山水或田园风光的古诗时,教师可以抽出时间带领学生去户外体验。以《游园不值》为例,教师可以在早春的时候带着学生去公园里赏花,杏花也好,梨花也罢,不管是哪种美景,都可以让学生近距离地去接触春天,感受到自然景物的美好。与其依靠课堂上千篇一律的讲解,不如让学生亲眼去发现这大好的春光,与同伴们一起享受迷人的风景,感受到诗人想要表达的主题——美好的事物是藏不住的,它们总会冲破一切阻碍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欣赏过后,鼓励学生课后写一写游园之感,与文本中的古诗结合起来,字数不限,自由发挥。充分尊重学生的所思所想,才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这种教学方式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不仅使语文教学“活”了起来,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使他们时时刻刻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科书所给出的古诗词讲解是程式化的,机械的讲解教学远不如开放教学的效果。只有通过活动的方式带领学生真正亲近山水自然,他们才会明白诗人为何会创作出一首又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还能促使他们在尊重原诗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作品,从小在学生的心里种下文学的种子。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必须重视古诗词教学,利用合理、新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努力传承我国语言文字艺术,领悟古人智慧的结晶,进而促进我国语文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社会培育出优秀的人才。

猜你喜欢
墨梅意境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贺泽海作品
录元·王冕《墨梅》(草书)
三岁孙女回家,毁我书作,不怒反喜,因成四句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王冕 墨梅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