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培养学生的数感

2018-11-30 04:49江苏省海门市树勋初级中学
数学大世界 2018年31期
关键词:数感塑料袋动手

江苏省海门市树勋初级中学 吴 华

数感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中发展数感。那么,对于初中学生,我们应从何处入手,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思维碰撞,建立数感

在《正数与负数》一节课中,教师提出问题情境:教室里有多少名学生?如果每人分两个蛋糕,需要多少个蛋糕?如果每两人分一个,如果每三人分一个,你如何表示它们呢?在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提问:这些数,小学时称他们为什么数?(整数、分数)夏天的气温比较高,有时高达40摄氏度,可表示为40℃,但到冬天后,气温就非常低,到零下10摄氏度时,又如何表示呢?再譬如,老师从学校向东走100米,学生从学校向西走50米,如何表示它们呢?看到父母的工资卡了吧(教师展示一张有出入的工资单),这一项项数值是什么意思呢?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怎么理解呢?早在2000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用红色算筹和黑色算筹来区分这些量。你也可以想办法将它们区别开来呀!请学生大胆阐述,结果形形色色:我用一根横线表示收入,再用两根横线表示支出。得到老师的肯定后,大家的思维就更开阔了,我用圆圈表示收入,用三角形表示支出;我把收入放在圆圈内,把支出放到圆圈外……思维继续碰撞,大家要用不同的标记表示什么呢?(表示高低气温,表示收入支出等)它们是怎样意义的量?为了更简洁明了,为了大家都能在不给说明的情况下一目了然,我们就用统一的符号“+、-”来表示。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把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用正负数来表示,进而对正负数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其实不只是讲授,让学生在已有知识与问题间进行思维碰撞,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让学生大胆地阐述,在教师的赞赏、同学间的认同和自己的自信中,数感不经意间产生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二、合作学习,生成数感

合作学习的过程实质是相互竞争、相互诱导、相互激活、相互学习的过程,两个人交换一个苹果,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两个人交换一种思想,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给学生留下思考、研讨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带着疑问展开讨论,数感也在不经意间产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后,发现学生的运算能力不强,于是组织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老师在一副扑克牌中任意抽出四张牌(有准备),其中红颜色牌面的为正数,黑颜色牌面的为负数,运用如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得出运算结果为24。给各小组学生2~5分钟时间准备,要求小组内的每一位学生都至少说出一种计算办法,多一种方法加一分,记录各组的累计成绩,分出团体一二三等奖。

要求小组内的每一位学生都至少说出一种计算办法,是为了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倾听学习的机会,以小组为单位,这样就能做到相互学习,同时能辅导好一部分后进生。通过合作和比赛,让学生在紧张又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让学有余力的学生主动帮助别人,在互帮互助的前提下,达成协作互助、共同进步的效果。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是为学服务,学是为用服务。”教师提出生活化问题:面对现在严重的雾霾现象,为了动员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环保卫士,动员每个家庭都能保护环境,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数学统计:丢弃的塑料袋中,有些即使经过几十年也不会被分解成无害物质,因此大量的塑料袋垃圾会造成环境污染, 请学生调查全班每个同学的家庭一周内丢弃的塑料袋的数量,并估算全班同学的家庭一年内丢弃的塑料袋数量,全校同学的家庭呢?

通过学生估算,学生不仅对这个大数有了实际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渗透了环保意识,想为保护自己生活的环境出一份力,为净化空气质量尽一份心。让学生在合作活动中理解数学、认识数学、运用数学,为自己和社会服务。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体会、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

三、动手操作,形成数感

实践出真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建立更好的更迎合学生思维需要的认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形式来达成对数感的建构和认知,从而进一步提升学习的效果。

比如,在勾股定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就可以结合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动手测一测、量一量、算一算、证一证,方法是多样的,实践动手的途径也是任意的,这种动手实践让学生再次经历了古人探究勾股定理的思维,同样也通过动手操作深刻感受到数感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价值。

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做”中探索,在“做”中体验求知的无穷乐趣。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有利于形成数感。

四、自主领悟,发展数感

在教学时,教师应强调知识的归纳总结,要求学生自主总结,相互交流,不仅强调知识与图形的结合,更重视学生自我编题,相互讲授质疑。

数感是对数的一种感悟,它不像知识技能的取得那样立竿见影,它需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积累经验,经历一个逐步建立、发展的过程。

猜你喜欢
数感塑料袋动手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
动脑动手轻松闯关
欧几里得和塑料袋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有些塑料袋不能装食品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巧估算 妙解题
动口不动手
动手动脑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