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
——小学数学课堂的“调味剂”

2018-11-30 04:49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新镇马楼小学闫家喜
数学大世界 2018年31期
关键词:调味剂小游戏师生关系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新镇马楼小学 闫家喜

喜爱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可以满足学生喜欢玩的心理需求,也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构建愉悦的教学氛围,提升教学质量。融入游戏也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数学新课标倡导小学数学采用趣味化的教学方式,构建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小游戏,发挥“小游戏”的“大作用”,灵活运用多样化、趣味化的游戏,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笔者简单地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游戏”发挥的“大作用”问题进行简单论述。

一、和谐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课堂气氛沉闷,枯燥乏味,教师讲解占领知识的“高地”,学生坐在座位上默不作声,不敢提问,不得交流和探讨,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天然屏障,距离也遥远,课堂质量之低下不言而喻。改变这种乏味、低效的数学课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首要任务和出发点。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是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被动的仓储知识中解放出来,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知识的探究中。简言之,就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而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前提是拉近师生距离,和谐师生关系,尤其是课堂之初的导入环节,融入趣味化的活动,可以收到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乐学气氛的效果。课堂之初,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自由交谈的方式,和谐课堂氛围。如与孩子们简单聊聊“王者荣耀”,与孩子们简单说说“头条”上的新闻,如河南省学校一直排名前三名的11岁男孩因成绩下降而离家出走,说说男孩因玩手机被爸爸没收并将手机扔出窗外,而男孩也纵身一跃,也飞出窗外……这些都可以引发学生内心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可以融入故事、操作、游戏等,激活学生思维,激活课堂氛围。如在《可能性》的教学时,教师手里拿着小布袋子,给孩子们示意:你们看,老师拿来了什么?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吗?待孩子们猜出“袋中取物”之后,教师说:对,我们玩“摸球”游戏,好吗?如果袋子里放2个红球、5个白球,猜猜一次摸出一个球,摸出哪个球的可能性大?……如此导入,融洽了师生关系,也引出了新课的学习,游戏化的开场白助力了数学课堂增值提效。

二、开展操作游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六大解放”,新课改也倡导“手脑并用”,教育学研究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融入“做一做”“折一折”“比一比”等游戏,让这些游戏的开展帮助儿童获得感性认识,也通过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位置》的教学中,“位置”的概念比较抽象,而通过“做”的游戏活动,可以增强知识的形象性。为此,教师不妨根据学生喜欢玩、喜欢动手做的实际,开展“听——做——说”的游戏,游戏可以这样进行:教师说个句子,如“把铅笔放到数学课本上”,学生“听”到这句话,按照老师说的“做”,再用自己的话描述出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如:铅笔在书本的上面、书本的上面有铅笔、铅笔的下面是书本……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看谁说得多”的游戏,如要求学生用“上、下、前、后”说一说教室里的人或物品。为了降低游戏的难度,教师可以给出下面的句式结构,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表示“位置”的句子,如:____在____的上面、____在____的下面、____在____的前面、____在____的后面……这样的课堂教学,游戏贯穿课堂的始终,不仅“手脑并用”,也促使学生眼、口、耳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也使语言能力、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三、融入竞赛游戏,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

孩子们喜欢玩,更喜欢争强好胜,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更喜欢表现自己。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和组织竞赛性的游戏,让学生在竞争者提高,在竞争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感受数学学习的成功。如“开火车”“接龙比赛”“夺红旗”等,通过竞赛,培养学生敢于挑战的意识,促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如在运算教学中,教师可以呈现给学生几道练习题,比一比哪个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先完成,并且准确率高,这样游戏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也发展了数学能力,提高运算速度和运算能力。

四、开展运用类游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设计实践性的游戏活动,如调查、实践、应用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教学《米、厘米的认识》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测量学校操场的周长,量一量“一拃”是多少,找一找生活中的“1米”和“1厘米”的物体;教学《数字的认识》时,开展生活中“数字大搜寻”的游戏活动,看看谁找到生活中存在数字的地方多,如手机号码、公交车车牌号、门牌号、QQ号、食品包装袋上的数字……;教学《图形的认识》时,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三角形、四边形、圆形,找一找正方体、长方体、球等,观察生活中的物体,看看是哪些图形组成的;教学《可能性》时,教师让学生课后开展“摸一摸”“想一想”的游戏,根据所摸物品的多少,分析判断摸出的物品的可能性;教学《统计图》前或者后,开展“我是小记者”的调查、采访小游戏,通过自己所关注的某一种生活现象来设计问卷调查,进行调查采访,根据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制作统计图……这些实践类的小游戏,促使学生走进生活,感受数学的价值,也实现“学中用”“用中学”,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游戏在数学课堂中的融入,数学学习不再乏味,学生也不再被动。但是,游戏只是“调味品”“调味剂”,并不是说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都要运用游戏,游戏的选择和运用应视具体情况、具体需要而定,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参与度、游戏的趣味性,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游戏中,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促使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调味剂小游戏师生关系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中国传统书院师生关系的构建、特征及价值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甜心旋律
专注力小游戏
解题教学中的“调味剂”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语文课堂上的“调味剂”
做好校园文化“调味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