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三引”策略 促进数学学习

2018-11-30 04:49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镇葛市小学卢晓云
数学大世界 2018年31期
关键词:周长星星环节

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镇葛市小学 卢晓云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地位,要把学生对数学的观察、分析和思考放在首要位置,不能被教师的教所代替。教师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在“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上,要在情境环节 “引思”、新授环节“引探”、练习环节“引辨”,通过这“三引”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推进学生的学习进程,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课堂上,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者和组织者,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才构成了课堂的教学。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发挥“引”的作用呢?

一、情境环节 “引思”——调动学习热情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环节不能够只停留于引出数学学习内容,而应该通过“引思”的策略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更具有针对性。

例如,在“数的大小比较”一课中,我给学生呈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学校现在要评选“好少年”,成为“好少年”学生的评定依据就是获得最多的星星数量。现在,笑笑和淘气是我们班里最有可能获奖的两名同学。在评比环节,笑笑获得了27颗星星,而淘气则获得了23颗星。你们说谁应该成为“好少年”奖的得主呢?

生:应该是笑笑。

师:为什么呢?你能一下就比较得出他们谁得到的星星数多吗?

生1:老师,我们可以把他们俩获得的星星画出来,就可以比较出来啦。(学生开始在纸上画起星星来)

生1:您看这儿老师,笑笑的星星比淘气要多四颗。

师(引导):我们要画这么多的星星实在是太麻烦了,你们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生2:笑笑和淘气都获得了二十几颗星星,我们可以不看那二十,只画出三颗和七颗星星来比较,一下子就能得出笑笑的星星比淘气多四颗。

生3:老师,我也想到了一个方法……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用“学校要评选‘好少年’”的情景活动来让学生从中感受、发现数学问题,然后通过“我们要画这么多的星星实在是太麻烦了,你们还有更好的办法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他们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自然就能够得到有效激发,从而进入比较“数的大小”的探究活动中去。

二、新授环节“引探”——推进学习进程

教育家卢梭有一句很有名的话:“你要谨记学什么东西不应该是你去告诉他,而应该是看他想学些什么、想研究些什么。”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师的职责应该是做一个好的“引路人”启发学生学习,而不是把要学的知识都 “倾囊相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授环节,在教师要通过“引探”的策略推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进程。

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一课时,通过情境引出“37+19=?”之后我问学生:这两个数加起来大概等于多少呢?

生:老师,我大致估算了一下,如果把37看作40,把19看作20,加起来大致是60左右。

师:那你们现在动手算算看,这一道算式的答案到底等于多少?再和自己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

经过几分钟的谈论,学生都跃跃欲试,想要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成果:

生1:我们是这样计算这个加法的,先把19分为16和3,然后先让37和3相加,那么37+19=37+3+16=40+16=56。

生2:我们是把37分为36和1,先让19和1相加,那么37+19=36+(1+19)=36+20=56。

生3:我们是把37和19的十位和个位分别相加,计算过程如下:30+10=40,7+9=16,40+16=56。

生4:其实还可以用这种办法计算:37+19=37+20-1=57-1=56。

……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有效引导地发挥了所有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在参与自主探究的小组活动时都积极开动脑筋,找到了很多有效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这个过程里也发展了自己的思维,让思维不经意间摩擦出了火花。

三、练习环节“引辨”——提升学习成果

在练习环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所习得的数学知识进行辨析,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进行内化与提炼,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习成果。

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时,设计了一个练习题:“请计算出半径是2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学生迅速写下了答案并举手发言:

生:半径2厘米的圆的周长是3.14×2×2=12.56(厘米),面积是3.14×22=12.56(平方厘米)。

师: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都是12.56,正好相等。

生:错了,老师。

师:为什么错了,都是12.56呀?大家觉得对的举手看看。

学生们有些觉得对,而有些则觉得是错的。我就顺势让观点不同的学生进行了辩论:

生1:我觉得是对的,因为两个结果都是12.56,这就说明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嘛。

生2:我还是觉得我们的想法是对的,尽管计算结果都是12.56,但两个数据的单位是不一样的,12.56厘米指的是圆一周的长度,而12.56平方厘米是指圆的面积。两者所表示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只是数据相同而已。所以我觉得他们不相等。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故意犯错,以诱发学生深入思考和分辨周长和面积的区别,这种方式比用话语直接告诉他们效果更佳。这就让学生当起了“审判官”,让他们对习题进行了细致剖析。而教师也在这里发挥了自己引路者和组织者的有效作用。如果在讲评时,学生的想法很有见地,那么教师就及时地表扬他们,如果在讲评时学生犯了什么错误,教师则应该适当地纠正和指导,让他们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

总之,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他们扮演课堂小主人的角色,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舞台。

猜你喜欢
周长星星环节
认识周长(部级优课)
圆的周长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全宅影音集成系统中最温馨的环节 室内光线控制系统
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吗
On Syntactical Features of John F. Kennedy’s Inaugural Speech
串星星
谚语趣画
星星洗澡
来自星星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