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中“玩”起来
——浅谈游戏精神在音乐活动中的重要性

2018-11-30 14:17浦晓玲
好家长 2018年7期
关键词:野蜂乐曲音乐

文 浦晓玲

一、内容游戏化,激“趣”促“学”

在幼儿园无论是哪个年龄层的幼儿都带有强烈的游戏愿望。因此,我们在选择音乐教学内容时应该偏向于富有童趣和有游戏价值的内容。例如,小班儿歌《大圆圈》的歌词是这样的:画出一个大圆圈,圆呀圆溜溜,圆呀圆溜溜,圆溜溜的大圆圈呀像个大皮球。这首歌曲的曲调、歌词与幼儿的生活是有联系的,故当教师以边唱边绘画的形式引出歌曲时,幼儿便立即投入到学习中去了。

二、方式游戏化,以“动”求“新”

(一)丰富游戏化的教学策略

游戏之所以具有吸引力,是因为游戏是一种充满魅力的活动。在实施课程游戏化的道路上,我们以尊重幼儿兴趣爱好、激发幼儿自主活动为宗旨。以大班音乐欣赏活动课《肖邦降D大调圆舞曲》为例,教师在活动设计时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了丰富的游戏化教学策略以达到教学目的。首先,教师创设音乐情境,激起幼儿主动欣赏音乐的热情。其次,圆舞曲分为“ABA”三段,根据乐曲的创作背景,教师自编了一则关于小狗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幼儿很快理解了音乐的内容和情绪。最后,教师利用图谱再现音乐情境,帮助幼儿理清乐曲的段落。简单的图示让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和结构特点一目了然。所以说,游戏式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帮助幼儿理解与感受歌曲。

(二)拓宽游戏化的教学途径

艺术是相通的,有许多元素都能与音乐相融合,我们可以尝试拓宽教学途径,满足幼儿游戏的需求。

1.音乐和绘画相结合

在音乐欣赏《野蜂飞舞》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幼儿讨论、感受野蜂飞舞的景象。并提问:“小野蜂飞起来和小蜻蜓飞起来有什么不一样?”然后,再请幼儿用画线条的方式表现野蜂飞舞的路线。同时,拓宽幼儿的思路:“除了刚才画的路线,你们还能想出另外的路线吗?”幼儿在绘画线路的过程中感受到乐曲的高低起伏,从而在无形中让他们理解了音乐,还提高了他们的表现能力。

2.音乐与故事、情景表演相结合

教师将歌曲的内容设计成一段故事,幼儿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中班歌曲《拉拉钩》,就可以请幼儿扮演朋友之间生气的情景,通过情景表演来学习歌曲。

3.音乐与打击乐器相结合

在打击乐器的演奏中,幼儿对音乐的节拍、强音部分以及整首音乐会产生更直接、更深刻的感受。如在学习《非洲欢迎你》时,鉴于曲子有着十分明显的非洲特点,教师为了让幼儿能更快地感受非洲人的特点,故选用打击沙锤和非洲鼓来让幼儿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为幼儿助兴,为活动增色。

三、指导游戏化,助“思”生“展”

(一)指导语言游戏化,促进幼儿的能力发展

我们常常会听见幼儿这样说:“老师我不会!”而教师往往这样回应:“多唱唱就会好的。”教师这样的语言指导并没有解决实际的问题。我们不妨用游戏化的语言来进行指导,例如,在欣赏《小狗圆舞曲》后,教师提问:你感觉这首乐曲表现了什么?你会用简短的故事来说一说吗?经过幼儿们的奇思妙想,教师将乐曲编成一段小狗玩耍的故事,让幼儿在一边倾听乐曲,一边欣赏故事的过程中,体验乐曲带来的奇妙感受。

(二)指导方法游戏化,促进幼儿的纵向发展

注重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自由表现,并不意味着教师不用教,而是要求教师在指导中要有的放矢、因人施教。比如,在学习《小青蛙》这首曲子时,怎样让幼儿感受出乐曲的结构形式呢?教师在教学时先邀请幼儿扮演四只青蛙,一只青蛙用一句乐句的时间跳到指定地点。这样的指导使幼儿不仅能感受乐句,而且还能学习如何在一句乐句所占的相同时间内走完不同的距离。这样的指导方法对幼儿的帮助是很大的。

(三)评价方式游戏化,点燃幼儿的创作激情

我们在评价幼儿的表现时,采用游戏化的评价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小班学习《跳跳糖》时,老师会对幼儿说:“谁唱得最有跳跳糖的感觉,跳跳糖就会到你的小嘴巴里来玩游戏。”幼儿为了能品尝到跳跳糖,就会特别认真地学唱歌曲,并努力唱好顿音。在学习后,幼儿还会适当改编歌词,例如,将跳跳糖变为棒棒糖等。这样的评价提高了幼儿演唱的兴趣,也发展了其创作的能力。

“在音乐中‘玩’起来”不是一句口号,对音乐活动的游戏化处理能够给予幼儿更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使幼儿获得更大的乐趣和满足,对幼儿健康个性的形成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由此可见,游戏精神在音乐活动中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性,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游戏精神贯穿始终,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野蜂乐曲音乐
问道
父与子
山 风
音乐
悲伤的乐曲
P的野蜂朋友
气味相投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
音乐
练乐曲vs基础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