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的载体 有效性的回归
——引导幼儿在寓教于乐的游戏中“动手玩科学”

2018-11-30 14:17顾甜甜
好家长 2018年7期
关键词:问号博士事物

文 顾甜甜

一、构建生活情境,在生活中“玩”科学

幼儿对世界充满着好奇,渴望探究、了解生活中无数的科学未知,但由于他们年龄小、能力弱,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从他们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入手,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浅显的、贴近他们“最近发展区”的事物和现象,还可以选择简单的实验以及易于幼儿理解的、能引起其认知冲突的科学活动内容。

我们要尽可能从生活中选择或专门提供一些能够表现事物与现象之间的联系与关系的内容,让幼儿感知、发现或参与操作活动,并引导他们去分析、比较、判断、推理。例如,引导幼儿了解“常见的物理科学”,比如针对空气,引导幼儿探索“空气的重量”“会飞的塑料袋”“筷子的神力”“空气流动产生风”。在认识“光和影子”时,可以引导幼儿探索“有用的手电筒”“神奇的万花筒”。根据水的三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植物生长与水的关系、物体膨胀或收缩与温度的关系、物体移动与摩擦面的光滑度的关系等等,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与思维能力。随着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日益渗透,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幼儿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各类高科技的产品。

二、构建适宜环境,在环境中“玩”科学

幼儿对科学的认识大多来自于他们的直接经验,是幼儿不断地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主动探索、反复尝试操作而获得的,也是幼儿获得的最感性、最直接的知识。

幼儿学科学具有直观性和活动性的特点,当他们面对某些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时才会提出问题。同时他们需要通过自身的参与和亲手对物质材料进行操作,通过自己的感受去充分感知事物来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因此,可以根据幼儿的教学需要在教室内创设科技区域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幼儿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在科技区域进行自由探索,积极营造幼儿动手探索的科学环境氛围。例如,可以在科技区域开展的活动有:物体的弹性、物质的溶解、斜坡与惯性、颜色的变化、物体的旋转、电的奥秘、镜面反射、好玩的空气等。在创设过程中应首先考虑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有计划、有目的地投放区域材料。同时要注重观察,及时调整区域的位置,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现科学,并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挑战自己的原有经验,及时将发现的结果记录下来,以保护、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通过充满童趣和富有挑战的科学教育环境,丰富、充实、引导、支持幼儿观察、思考、比较、交流的探究过程,让幼儿在环境中发现科学、探索科学,从而更好地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合一日生活,在活动中“玩”科学

幼儿无时无刻不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和疑问,因此,幼儿科学教育更多的是随机教育,应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幼儿的天性决定了他们的问题来得很快,但如果不注意及时呵护、固化,也很容易消失。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迅速地捕捉到这些生活中的科学现象,顺势发展,适当引导,推动幼儿去探索有趣的、未知的科学世界,让生活中的科学发挥其独特的魅力。

我们在班级里开设了“小问号与小博士”专栏。“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幼儿探求科学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后以产生的新问题而告终。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鼓励幼儿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将问题记录下来进行整理、归纳,然后将多数幼儿关注的问题贴到“小问号”的主题墙中。从这些问题入手开展科学教育,将教师的预设与幼儿生成的活动相结合,使“小问号们”的问题得以解决。同时对提问多、观察仔细的幼儿冠以“小问号”的荣誉称号,“小问号”产生的问题由幼儿在“小博士”专栏中进行解答。针对“小博士”专栏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幼儿充满了好奇,他们常常凑在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这些问题也常常吸引家长过来参与,他们会和幼儿一起共同解答这些问题。教师则根据自己班的具体情况,定时或不定时地评选一些经常能解答问题或者对问题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幼儿,对他们冠以“小博士”的荣誉称号。让“小博士”成为幼儿学习的对象,在好奇心和榜样作用下让每个幼儿维持学科学、爱科学的问题探究意识。

猜你喜欢
问号博士事物
美好的事物
另一种事物(组诗)
森博士作战室
平博士密码
博士蚊
填空格
天上掉下个大问号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Q博士课堂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