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手法联合SD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

2018-12-01 03:20秦鹏俊刘华艳
西部中医药 2018年10期
关键词:椎间盘腰椎间盘功能障碍

雷 鸿,秦鹏俊,魏 翀,姚 强,涂 凡,刘华艳

商洛市中医医院骨科,陕西 商洛 726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急性损伤、积累性劳损等因素,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外凸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的疾病[1-4]。近年来,笔者采用中医推拿手法联合SDS(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治疗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在商洛市中医医院就诊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34~75岁,平均(44.79±15.37)岁;病程 3~96 个月,平均(32.88±10.49)个月;发病部位:L3~46 例,L4~528 例,L5~S114 例。观察组48例,其中男24例,女24例;年龄35~74岁,平均(43.24±16.46)岁;病程 3~96 个月,平均(34.36±11.77)个月;发病部位:L3~47 例,L4~526 例,L5~S115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纳入:1)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4-5]者;2)未伴骨质疏松症者;3)符合知情同意原则,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排除:1)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2)肿瘤、结核、腰椎失稳者;3)妊娠期妇女;4)近1个月内使用抗炎镇痛等药物治疗及曾进行过腰椎手术治疗者。

1.4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卧硬板床休息、腰围固定、药物治疗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SDS治疗:采用美国埃克森公司的SDS9800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治疗,每次治疗约28分钟,之后对腰背肌冰敷10分钟,中频脉冲电治疗20分钟以缓解可能出现的肌肉反应。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取俯卧位,以患处天应穴为重点,使用一指禅推法在患处周围的夹脊、肾俞、大肠俞及腰阳关往返推按治疗8~10分钟,揉按患侧腰部、侧臀、下肢3~5分钟。自承扶、委中、承山至昆仑穴,以滚法为主,兼施点按法8~10分钟。行腰部斜扳法[6-8]1次,以患者能忍受为度,不强行追求标准弹响声,之后拍打,叩击3~5分钟结束推拿治疗。每次治疗25~30分钟。2组均治疗20次,在1个月内完成,前10次每天1次,第11次后隔天1次。治疗后恢复锻炼:治疗10次后开始“飞燕式”腰背肌功能锻炼,3次/d,15个/次,依据个人体质状况逐日增加2~5个,治疗1个月后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1.5 观察指标

1.5.1 功能障碍及疼痛评分[8]采用ODI评估表评价功能障碍情况;采用VAS评分表评价疼痛情况。

1.5.2 临床疗效[8]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或接近消失,直腿抬高70°。显效:症状、体征好转,功能基本恢复,可参加一般工作。有效:疼痛减轻,腰部功能改善,可参加轻松的工作。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功能障碍评分及疼痛评分 功能障碍评分及VAS评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功能障碍及疼痛评分比较(±s) 分

表1 2组治疗前后功能障碍及疼痛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例数 功能障碍评分 疼痛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8 3.76±2.33 13.71±2.16 5.12±1.18 1.54±0.64对照组 48 3.89±2.01 11.98±2.24 5.24±1.06 2.48±0.72

2.2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愈22例(45.83%),显效20例(41.67%),有效 4 例(8.33%),无效 2(4.17%),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治愈 15 例(31.25%),显效 16 例(33.33%),有效 10 例(20.83%),无效 7(14.58%),总有效率 85.42%。临床疗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日益增加。临床治疗该病主要采取保守治疗、微创手术及开放手术[9-11]。SDS是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主要通过连续不断非线性对数曲线减压力牵引,放松和延长脊柱周围肌肉,精确的牵引角度设计可使减压力精确到责任椎间盘,使椎间隙增大、椎间盘高度增加,椎管体积增加、突出外压迫减轻,由于椎间盘内持续的泵式负压吸引作用,致使椎间盘突出还纳,减轻压迫,因而神经的水肿、炎症减轻,最终缓解疼痛。另外椎间盘内持续处于高负压状态,为脱水椎间盘创造了组织液回渗的条件,从而恢复了椎间盘的营养[12]。研究表明,通过推拿手法治疗可有效调整脊柱生物力学结构,对促进脊柱平衡恢复,改善患者微循环及静脉回流有重要帮助,对患者康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SDS配合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可靠,可有效改善患者腰部功能障碍,减轻疼痛,具有无创性,适合广大患者需求,值得在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椎间盘腰椎间盘功能障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护理干预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分析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推拿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