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时代“五度”少先队的尝试

2018-12-06 05:29王晓颖
辅导员 2018年23期
关键词:营地红领巾福建省

王晓颖

2017年11月,在中国少年先锋队福建省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福建省少先队提出了以“五度建设”为载体,探索少先队工作新路径,扎实推动少先队改革落到实处,“打造新时代‘五度’少先队”的新目标。

什么是“五度建设”?如何打造新时代“五度”少先队?一年多来,福建省各级少先队组织通过实践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为了更好地落实《少先队改革方案》,福建省少先队提出了“开展少先队仪式分层教育,让少先队组织体系更有韧度;深化每周1课时的少先队活动课,让少先队活动体系更有宽度;规范红领巾鼓号队建设,让少先队阵地体系更有硬度;开展红领巾体验营地建设,让少先队品牌研究体系更有力度;增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待遇落实,让少先队工作队伍体系更有温度”的“五度建设”目标,并进行了一系列少先队改革的探索。今年8月,福建省“少先队改革‘五度建设’论坛”在福建省团校举行。与会代表们集中讨论并分享了结合各地资源、特色,在实践中进行“五度建设”的探索和感悟。

各地辅导员参加“少先队改革‘五度建设’论坛”

●让少先队组织体系更有“韧度”

福建省以提升少先队员的组织认同感、荣誉感为目标,通过开展少先队仪式分层教育,着力打造健全的、充满活力和凝聚力的少先队组织体系,并力图使之越来越有韧度。

比如,十岁是队员们人生中的一个里程碑,意味着他们即将告别童年,迈入少年时代。在三明市,各校纷纷开展“回味幸福故事,对话感恩行动”“畅想未来宣誓”“深情祝福显励志”等多姿多彩的成长仪式活动。

梅列区实验小学举行了“我的成长 感恩有你”“十岁成长礼”活动,帮助队员们怀揣感恩之心,放飞童年梦想,感悟成长幸福;鼓励他们和父母、老师真诚交流,感谢父母的生养之恩、师长的教导之恩、他人的帮助之恩;引导他们以“孝、忠、礼、义”的实际行动,弘扬和传承“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中华传统美德。

队员们在举行“十岁成长礼”

三明市尤溪小学针对一至六年级的队员进行了系统的分层仪式教育。少先队大队为一年级的孩子们举办开笔礼、入队仪式;引导二年级的队员们进行红领巾“动感中队”风采展示;在三年级举办“先锋中队”成立仪式;为四年级的队员们举行“十岁成长礼”;带领五年级的队员们举行播种梦想仪式;为六年级的队员们举办毕业典礼仪式。

分层仪式教育活动,引领队员们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受到熏陶、在活动中快乐成长,也让少先队组织体系更有“韧度”。

●让少先队活动体系更有“宽度”

福建省以提升少先队活动课程质量、丰富队员课内外生活为重点,通过积极深化每周1课时的少先队活动课,努力建设系统科学、特色鲜明的少先队活动体系,让少先队活动体系更有“宽度”。

比如,三明市尤溪县少工委深入挖掘少先队活动课程资源,从活动特色和活动品质两个方面,着力提升少先队活动课质量。他们充分利用“朱子故里”的资源优势,引导队员们自主设计红领巾奖章,开展红领巾争章活动,将朱子文化与地域特色相结合,带领队员们在选章、争章、达标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了解家乡、学习传统文化。

尤溪县东城中心小学举办了以“小沈郎”为主题的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等系列红领巾社团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少先队文化氛围。“小沈郎”科技社机器人代表队表现出色,已8次获得全国比赛一等奖;“小沈郎”书画社的谢静晗等4位队员参加了“全国中小学生经典诗文读写”现场赛,并获得3个特等奖和1个一等奖;“小沈郎”小记者、小导游社团成为尤溪县电视台少儿栏目的培养基地;“小沈郎”合唱、管弦乐、鼓号、足球、乒乓球等社团,也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队员们在丰富多彩的“小沈郎”红领巾社团的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小沈郎”科技社机器人代表队在比赛现场合影

又如,厦门市思明区的少先队辅导员们在对少先队活动课开展区级研讨、中期评估、普查课和观摩诊断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中,厦门第二实验小学还通过对队员们的校园生活进行认真审视与反思,逐步探索出“转变传统教育思维方式,提升少先队活动课质量”的新路径。辅导员们集体备课,分析队员的成长需要,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适合队员年龄特点的少先队活动。

以六年级毕业季活动为例,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创新探索。

1.进行长程设计,实现前移后续。学校少先队组织六年级的少先队辅导员对毕业季活动展开长程设计,在寒假时就向队员们发出“召集令”,征集“毕业季创意设计”,并在后续活动过程中,融合各中队特色文化,让毕业季主题活动贯穿一个学期。

2.立足队员主体,渗透育人价值。辅导员引导队员们全程参与自主活动项目,努力做到重心下移,全员参与。各中队对“毕业季创意设计”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后,分别组成“毕业旅行”“最美时光”“走进中学”等项目组。队员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组参与策划,进行活动分工和实施,提升了策划能力;在线上线下讨论、进行思想碰撞的过程中,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季活动中“把爱留下”项目组的队员们在植树

3.强化融通意识,倡导同生共长。学校少先队着力推动毕业季活动与不同学科、各类校外实践活动相融通,让整个活动过程中,不仅队员们体验到成长,辅导员和家长也在成长。比如,“走进中学”项目组的队员们多次到当地中学与老师、学长们交流;“把爱留下”项目组的队员们举办了义卖活动,筹集资金为母校赠送礼物……各项目组之间的相互协调,更促进了中队与中队之间的融通发展。

福建省文化厅、共青团福建省委、省少工委共同主办了每周一期的“红领巾讲坛”公益活动,并推出了“百名红领巾上讲坛”系列活动。福建省少工委还举办了先锋课堂观摩交流、少先队活动课说课展示活动,坚持每年评选“先锋课堂优质队课”,并推动各地市、基层学校建立少先队教研机制,区域化推进少先队活动课程体系建设……这些实在的举措,促进了各地少先队活动课呈现出勃勃生机,有效拓展了少先队活动体系的“宽度”。

●让少先队阵地体系更有“硬度”

福建省以打造实体阵地为重点,扎实规范红领巾鼓号队、红领巾社团等少先队活动阵地,努力建设功能丰富、融合发展的少先队阵地体系,并使之更有“硬度”。

比如,福州市高新区第一中心小学、莆田市荔城区第一实验小学以及宁德市霞浦县各校,分别结合自身特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

福州市高新区第一中心小学大力推进少先队鼓号队训练常规化、建制常态化,密切关注各年龄段鼓号队员的配合衔接,不断强化队伍梯队的科学搭配。比如,小号、小鼓比重较大,保证高、中年段队员各占比50%;精选3名指挥,使每名乐手都能够看到指挥、看懂指挥、跟随指挥;聘请专业教师每周进行一次专业指导;在各类学校活动中用嘹亮的号声和铿锵的鼓点展示少先队的风采,提高少先队鼓号队和少先队礼仪队的整体水平。

莆田市荔城区第一实验小学以“博雅”为核心理念,打造红领巾社团品牌,致力于培养“人格健全、学识广博、气质优雅、艺术见长”的少先队员。学校少先队以鼓励每个队员每学期至少参加一个红领巾社团活动为目标,组建了读写、艺术、益智、健身、修身5大类共20多个红领巾社团,积极引导队员们在社团活动中健康成长。“翰墨飘香”社团培养队员们博雅之性,“兰亭雅轩”社团助力队员们传承国粹精华,“智趣数学”社团启发队员们的博雅之思……学校通过多彩的红领巾社团活动,大力推进少先队社团阵地建设,不仅为队员们开拓了社团体验成长之路,也培养出一批善于组织开展社团活动的少先队辅导员。

莆田市荔城区第一实验小学美术社团的队员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为了推进社区、少先队、志愿团队相结合的新型社区少先队阵地建设,宁德市霞浦县少工委联合社区、慈善会和霞浦县二小,共同建立了面向一至四年级队员的俊贤社区“红领巾鸿爱乐书空间”,由霞浦县少工委选派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定期到俊贤社区辅导队员们的阅读、书法、棋类活动等。目前,霞浦县少工委正以“红领巾鸿爱乐书空间”为试点,继续扩展类似的阵地,让少先队阵地体系更有“硬度”。

辅导员在﹃红领巾鸿爱乐书空间﹄辅导队员们阅读

●让少先队品牌研究体系更有“力度”

福建省少先队以红领巾体验营地建设为试点,借助共青团智库、社会研究机构等专业力量,努力建设更有“力度”的少先队品牌研究体系。

比如,由福安市韩城第一中心小学带头,福安市少先队组织利用县域资源,在体验营地的“育、建、管、用”上下功夫,推动研学旅行的全面实施。

育——育好主题。福安市充分利用当地的乡村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农业等资源,围绕少年儿童思想和价值引领的不同主题,按已有营地、现有资源和可育文化三类,分段建设、精心实施营地体验活动。

建——建好营地。目前,福安市正努力建设5个体验营地:城区“创新文化”体验营、东部“红色文化”体验营、西部“勤廉文化”体验营、北部“山乡文化”体验营、南部“强军文化”体验营,让城乡每所中小学周边都有一个少年儿童体验营地。

管——管好营地。为确保体验营地的正常运转,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福安市实行了“一岗双责”,实现了人、财、物三者的协调统一,着力服务少先队员的全面成长。

用——用好营地。福安市充分利用营地资源,开发创意课程,营造特色文化,激励队员们在营地活动中放飞自我、挖掘潜能,在体验活动中敢于探索、勇于创新。

队员们走进“红色文化”体验营

莆田市实验小学作为“家队合一”建设的试点单位,尝试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在广泛开展各种体验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校主导、家长运作、多元评价”的少先队活动新模式。学校聘请家委会成员作为校外辅导员,为队员们开辟包括革命传承营、职业体验营、文化传承营在内的十大体验营地,带领队员们体验生活、走进社会、自主活动,争做新时代的好队员。

宁德市少先队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和“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为落脚点,将营地建设、校本课程开发、体验活动等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少先队体验活动的特色发展之路。目前,宁德市已创建宁德地委习总书记办公室旧址、福鼎市赤溪畲族村、霞浦实验小学等9个“中国梦”红领巾体验营地,并提出了“立志”“坚韧”“拼搏”等9个与“中国梦”相关的教育主题。各营地都成立了营地课题研究组和建设小组,研究制定“中国梦”红领巾体验营地文化建设五年、十年规划,并就营地文化建设、环境创设、园地管理等方面工作进行了分工。同时,安排营地辅导员外出学习,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提高专业水平。另外,红领巾理事会、红领巾文明监督队等的成立,有效增强了营地活动中队员的自我管理能力。

依托“中国梦”红领巾体验营地这类活动平台,宁德市乃至福建省各地的少先队员开展了校园实践、畲村体验、老区考察等融体验教育、主题教育和生活教育为一体的少先队活动,并逐步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中国梦”实践体验教育文化品牌,也让少先队品牌研究体系更有“力度”。

●让少先队工作体系更有“温度”

构建“专业辅导员+志愿辅导员”的基本工作队伍,建设高素质的少先队总辅导员和工作者队伍,是福建省少先队工作体系“温度”建设的重点。

推动少先队基层组织模式创新

福建省少工委在省、市、县三级试行“专兼职并行、正副少总齐配”的组织模式,探索开展省级兼职少先队副总辅导员竞岗任职工作,推动了少先队基层组织模式的创新。

兼职少先队副总辅导员的竞岗任职,既补充了省、市、县少工委的工作力量,又储备和培养了一批少先队工作骨干,还为基层少先队辅导员脱颖而出搭建了更高层级的锻炼平台,更为其所在地区的少先队工作发展助力。通过由兼职副总辅导员担任辅导员培训讲师、送课下乡等方式,将先进的少先队工作方法、时代感强的少先队活动等传播到基层、农村,有效地带动了少先队工作的整体发展。

为兼职副总辅导员竞岗任职引入公众评委,并进行报道等创新举措,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吸引了大批辅导员自愿报名,扩大了少先队辅导员群体的社会影响,更引起社会各界对少先队工作的重视。兼职少先队副总辅导员的优厚待遇,也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发展空间受限的难题,激发了各级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热情。

以课题引领辅导员与队员共成长

课题组成员参加现场观摩研讨会

厦门市康乐第二小学的洪艺玲老师在进行福建省少先队重点课题“少先队员自主能力在少先队活动课中塑造的策略与研究”的研究过程中,成立了学校少先队名师工作室,带领辅导员们探索出了以课题引领队员和辅导员共同成长的“少先队自动化”工作路径。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洪艺玲老师帮助辅导员们认清自己的辅导员身份,认识到自己是少先队员的引导者和伙伴,要在活动中帮助队员树立主人翁意识,为他们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而努力;对基层少先队辅导员进行少先队礼仪培训,引导他们注重在活动中凸显仪式感,激发队员们为加入少先队组织而感到骄傲和自豪。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推进,辅导员们在培育新时代好队员之路上越走越坚定,使命感越来越强。

根据《少先队改革方案》中提出的“要尊重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和特点需求,发挥少先队员小主人作用”的要求,洪艺玲老师带领辅导员们尝试组织开展“人人都有小岗位”“一人一岗”等活动,努力让每个队员都能在中队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小岗位,并进行自我管理;组织开展“假日小队”活动,帮助队员们树立自主意识;进行大、中队干部处理日常问题的方法探索,当好队干部的知心伙伴……这些都让少先队组织的温暖迅速传递开来。

不忘初心,竭诚服务队员和辅导员成长,福建省少工委采取了多种方式,让少先队工作体系更有“温度”。

猜你喜欢
营地红领巾福建省
Camp welcomes kids back
《红领巾》的“童年照”
回归营地活动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红领巾的节日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红领巾”是谁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智取红领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