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探索
——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例

2018-12-06 07:40闫玉娟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影视校企数字

闫玉娟 倪 丹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当前,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游戏设计、3D动画、虚拟现实、广告媒体等一系列新兴产业的发展,因此,以视觉体验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数字媒体产业成为了新的发展方向。但目前,由于我国数字媒体培养起步较晚,还没有一个标准的既符合我国的教育方针又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办学模式。

据调查,在我国,数字媒体根据所在的不同院系,被分为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两个方向,如果数字媒体开设在工学领域、理学领域下,则是数字媒体技术,如果在艺术学领域下,则是数字媒体艺术,这样也就造成了开在工科下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缺少艺术修养,而开在艺术写的学生缺少了技术上的支持。

数字媒体专业是我们学院在2005年申请的,2016年开始第一届招生,在招生前,我们走访了浙江传媒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吉林艺术学院,长春工程学院等国内外的一些知名院校,与他们进行深入的交流与访谈,并邀请企业的骨干人员与省内的一些知名专家进行指导,从而确定我们专业的招生是具有美术功底的数字媒体技术学生。这样就实现了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一、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技术与艺术不断融合的新兴专业,是以信息科学和计算机技术为主导,以大众传播理论为依据,将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到文学、艺术、商业等领域,将技术与艺术高度融合的多门类交叉融合的综合学科,培养市场应用型人才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

这也说明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和针对性,必须在社会的发展引导下,建立与市场相链接的教学模式,并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调整教学大纲,课程体系等。因此,数字媒体技术的人才培养方案更需要与企业与行业合作,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市场需求的人才。

二、校企合作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的探索

1、制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目标

本着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依托学校的办学特色,结合国家、东北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坚持面向市场、突出特色,制定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科学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熟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规律,掌握专业教学法,具备数字影视、数字游戏、动画等数字作品设计和开发能力,能胜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本专业相关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实验指导的“双师型”人才,或能在数字影视、游戏软件、前端开发、软件外包、电脑美术等领域,从事影视后期制作、游戏设计与开发、动画制作、计算机界面设计、前端开发、信息服务及数字媒体管理与培训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制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向

本专业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3+1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模式加强学生影视后期制作和游戏设计与开发的实践训练,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吉林省以及国内一些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提高学生从师任教的能力,培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能做善讲”的“双师型”职教人才。具体培养模式如下图所示:

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框架图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我们从社会、地方的岗位需求以及学校的特色为出发点,为全国培养具有“双证书”职教师资,坚持应用性、师范性、和学术性的“三性统一”,一次我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定位也从两方面考虑:

(1)为中等职业院校数字媒体技术及相关专业培养专业师资。数字媒体专业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专业,在一些中专院校大量开设,导致师资力量紧缺,尤其是具有双证书的职教师资,大部分的数字媒体技术的老师都是由相关专业老师转型而来,他们的专业技术也需要提升。我校是职教教师培养与培训“双重支撑”的办学格局,应当担任起此重任。

(2)立足东北,发展东北。数字媒体的飞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数字媒体技术人才,这些人现在的就业地点多是在北京、广州这样的大城市,但像长春这样的以工业为基础的城市也建立了国家级的动漫园,未来也需要大量的数字媒体技术人才。

因此,我们学校在制定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上坚持了面向学校和面向社会两个方面的需求,使学生技能从事影视后期的制作又能从事游戏动漫设计这样的研究工作,也能为教育教学领域开发虚拟仿真动画软件辅助教学,真正体现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能做善讲”的“双师型”职教人才。

3、制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课程教学体系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首先立足于行业、企业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主要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避免了以往理论和实际相脱节的现象,它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立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这样,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出现,直观和抽象交替进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其次,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应用于教学体系中。校企合作的双方立足于企业岗位的需求,然后根据岗位需求,转换成具体素质需求和具体的能力结构分析,并根据这些技能和需求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目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影视后期和游戏设计的制作,因此,在影视后期制作方向,我们理论课设置了:影视基础、摄像及剪辑技术、影视后期制作、数字影视包装等课程体系,实践环节设计了:影视基础、摄像及剪辑技术、影视后期制作、数字影视包装;游戏设计与开发方向,我们理论课设置了:游戏策划、游戏软件基础、游戏设计、游戏引擎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实践环节设置了:游戏引擎技术实训、游戏项目实训、毕业实习等课程。这些课程体系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融会贯通于学习过程中,从而习得了岗位所需求的技能和素养。

最后,在职教师资的培养这方面,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备师范生的必备技能。比如理论课程需要修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语言文字应用、专业教学法、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实践环节需要修文字基本功训练、微格教学、教育实习等科目。这样,训练了学生的教学能力,使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课堂应变能力。

4、制定校企合作的复合型师资队伍

数字媒体技术是一个发展迅速而且不断有新的技术、新的内容出现的一个不断创新的产业,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要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校企合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的空隙去企业去培训或者直接参与到企业的项目中,这样以保证能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提高实际教学能力,其次,企业的优秀设计师或者工程师也可以引入到学校的教学中,参与到学校的实践教学中,将他们在企业的实际案例与学生分享,这样为学生提供前沿的市场信息、市场动态,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通过校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也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邀请行业专家参与教学活动并对专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指导和建议,这样就形成了专业的教学团队,以师资力量的提升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团队基础。

5、制定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

校企合作的最后一年,通过专业与企业签订合同,我们将兴趣不同的学生输送到不同的企业中,大四一年的时间,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实践,在真实项目中进行训练,形成了基于项目模块的训练,实现了“从做中学”,在这一年中,学生将在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对于一些优秀的学生,企业可以优先选择录用。

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校的工作室也承接企业的项目,以教师个人或者工作室承接的项目为师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平台,学生在学院老师与行业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充分利用项目平台,自主选择项目中的难度系数或者由教师进行宏观调控,使学生能够尽快完成项目中设定的任务,这样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质而且培养了团队的沟通协作能力。

6、以比赛团队为基础,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

学生从入学开始,就积极引导学生以兴趣为基准参与不同的比赛团队中,在大三大四的学长以及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到比赛前期,以大三大四的学生为主力选手,大一大二为辅进行比赛项目的制作,这样,学生在大三之前已经习得了比赛的规则和能力,届时就可以以主力来参赛。

结语

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是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成功的规律,校企合作的双方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在行业、企业指导下,确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环节;以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在项目训练的过程中进行考核,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调动了教师参与项目的积极性,也为企业研发提供了人才和资源。校企双方的合作还需要有政府的主导和保障,这样校企合作才能达到长远的发展。

猜你喜欢
影视校企数字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答数字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数字看G20
影视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