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古典音乐盒

2018-12-07 11:38荣兰
琴童 2018年9期
关键词:王昭君宫女后宫

荣兰

你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吗?这期的古典音乐盒,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听听她的故事和有关她的音乐。

沉鱼落雁的故事

我国古代四大美女,分别指的是春秋时期的西施、西汉时期的王昭君、三国时期的貂蝉和唐朝时期的杨玉环。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由4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的故事,“落雁”讲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闭月”讲的是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讲的是杨玉环贵妃醉酒观花时的故事。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其中“落雁”的故事吧

传说,昭君出塞时,行走在大漠途中,想到自身远离家乡,命运凄惨,心情不觉十分悲伤,便坐在马车上拨动琴弦,奏起了悲壮的离别之曲。天边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也被吸引住,再往下看,抚琴的人竟然美若天仙,竟而忘记了摆动翅膀,纷纷跌落在地。因而“沉鱼落雁”中的“落雁”由此得名,“落雁”也成为王昭君的代称。

昭君出塞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汉时期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天生丽质、艳若桃花,而且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

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美女。16岁的王昭君被选入后宫等待皇帝的诏命。那时的皇帝,后宫的佳丽数不胜数,根本不可能与宫女一一见面,只好派画师为宫女们画像,然后,皇帝根据画像,再点召中意的宫女。

画工毛延寿负责为每一位宫女画像,宫女们为了自己被画得更漂亮,便纷纷向画工行贿,但王昭君特别憎恶毛延寿勒索钱财的行为,不肯向他行贿。毛延寿为了报复昭君,便在为她画像时,故意丑化了她的形象。因而,王昭君长期被深锁在后宫,没有机会见到皇帝。

西汉时,汉朝和匈奴经常发生战争。北边的匈奴族实力强大,为了掠夺财物,经常侵扰汉朝的边境,给西汉王朝带来严重的威胁。为了缓和与匈奴的关系,汉朝皇帝便通过将皇宫的公主嫁给匈奴的首领单(chán)于,已建立联姻关系,这就是历史上的“和亲”政策。

公元前33年,南匈奴单于主动提出愿与汉朝和亲,请求娶汉人为妻。皇帝便决定到后宫选一名宫女冒充公主,嫁给单于。一听说要嫁到自然条件恶劣的塞外,做野蛮凶狠的单于的夫人,宫女们纷纷摇头拒绝。而深明大义的王昭君,为了民族和睦,不使汉匈两族再起戰乱,决心以个人之苦换百姓之乐,毅然自愿前往,出塞和亲。

出塞嫁给了单于的昭君,慢慢地习惯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她一面劝单于不要打仗,一面把中原的文化传到匈奴,使匈奴和汉朝睦相处了60年之久。.为了国家的和平与人民的安定,昭君无怨无悔,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昭君死后,被葬在匈奴人控制的大青山。为了纪念她,匈奴人民为她修了坟墓,并奉为神仙,昭君墓被后人称为“青冢(zhǒng)”。

还记得那个画工毛延寿吗?在昭君出塞时,传说还有一段插曲呢

传说,得知昭君主动请缨嫁给单于的消息后,汉元帝十分高兴,决定为她饯行。在饯行的晏会上,昭君一出场,满朝文武顿时为之倾倒,只见她婷婷玉立,光彩照人,堪称后宫—绝。元帝大为吃惊,没想到自己的后宫竟有如此绝色佳人。他深感后悔,想把昭君留下,但为时已晚,只好忍痛割爱,把昭君拱手让给了单于。

事后,元帝越想越懊恼,后宫有这样的美女,自己怎么没发现呢?他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再次找出昭君的像来看,才发现画像上的昭君远不如本人漂亮。

得知真相后,汉元帝极为恼怒,以欺君之罪杀了毛延寿。

曲作者—阿炳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4岁时丧母,由婶母抚养。8岁开始随父亲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在私塾读了3年书。12岁跟父亲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学笛子时,父亲经常要他迎着风口吹,且在笛尾上挂铁圈,以训练他的腕力,后来索性将铁圈换成了秤砣。学二胡的时候,他更加刻苦,琴弦上常被勒出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1910年,阿炳正式参加道教音乐吹奏,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他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所以又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

25岁时父亲去世,34岁时因患眼疾导致双目先后失明。为谋生计,他身背琵琶,手拿胡琴,走上街头,沦为街头艺人。

流落街头的阿炳并未自暴自弃,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编成说唱音乐,自弹自唱,把对痛苦生活的感受,全部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

他的音乐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现留存下来的他的作品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6首。

琵琶曲《昭君出塞》

琵琶独奏曲《昭君出塞》由华彦钧作曲,乐曲便是根据王昭君远嫁匈奴的历史故事创作而成,清晰地刻画昭君出塞时的情绪变化。旋律时而端庄深刻,时而轻快明朗,时而忧郁悲伤,层次分明,传达出昭君出塞时的激昂之情和离别故土的哀怨之情,也表达出作曲者对着一历史的无限感慨。

乐曲共分三段

第一段,作者身临其境般地刻画了昭君出塞时的情感。音乐在从容缓慢的进行中,跌宕顿挫,很有特色。旋律中大幅度的跳进,描写了王昭君在仪态雍容、庄重华丽的外表下,内心的激动与悲哀。一方面是激昂悲愤之情,一方面是背井离乡、离别故土的悲痛和哀怨。这种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的变化,乐曲变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

第二段音乐好像表现了一个纷杂的场面,没有前一段那种歌唱性的旋律和细腻的情绪变化,这种混乱的场面一直延续到这段的结尾。它刻画了出塞途中车轮滚滚、风沙阵阵、颠沛劳顿,以及昭君心潮起伏、不安定的心情。

第三段音乐结构比较短小,音乐较轻快、活泼,似乎表现昭君出塞后,接触到的新鲜事物,重新唤起内心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

最后,让我们一起扫扫二维码,来欣赏这部琵琶曲中的经典之作吧!

猜你喜欢
王昭君宫女后宫
昭君戏中王昭君与刘文龙故事合流现象研究
浅论王昭君诗词中“怨”的艺术特征
一个易拉罐引发的后宫戏
后宫正传
伤不起的宫女
明妃王昭君
《王昭君变文》与唐咸安公主关系论考
唐玄宗年间宫女游艺考
中医护理干预产后宫缩痛的效果分析
《后宫·真烦传》专题之女帝家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