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音乐—羌族

2018-12-07 11:38张洁君
琴童 2018年9期
关键词:羌笛羌族妇女

张洁君

羌族是居住在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民族。他们称自己是“尔玛”或“尔咩”,意思是“云朵上的民族”。为什么会这个称号呢?因为大多数羌族聚居在四川省的高山或半山地带,地势比较高。

独特建筑

因为住山上,所以羌族人的房子也是背靠大山而建。羌族的房子分为两种:碉楼和碉房。碉楼是羌族在古代时的建筑,用石头砌成,结构严密,最高的能有十几层,最低也有6、7层。一般一个村寨修一到两座,多数用来御敌、储存粮食及柴火,立在山谷的关口处或在村寨的中心。而碉房是羌族人的住房,大部分是3层建筑,上层堆放粮食,中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由于羌族人有自己的信仰,他们会在自己家中最重要的地方砌了一个火塘,里面的火种是从来不灭的,有“万年火”之称。那有人要问了,这样家里会不会很热?其实不会的,因为羌族住的地理位置在我国的西南部,全年平均气温比较低,火塘还有取暖的作用呢。

勤劳的羌族

羌族人妇女会挑花、刺绣,手工活做得可好了。她们不用图稿,就能绣出精美的图案。

她们的针法种类也特别多,有挑、扎、绣、勾、纳、提、拼、扣、等多种,会绣手帕、腰带、围腰、鞋袜、香包等地方。羌族的男人也不示弱,他们会制作马鞍、石雕、木雕、漆器等生产与生活用品,还极具本民族的特色呢。

羌族服饰

羌族的服饰差异很大,甚至到同一个县都有不同。比如茂县的赤不苏一带的妇女盛行“一匹瓦”,就是将一个瓦片状绣有花纹的青布当作头巾;而黑虎乡的妇女以白布帕包头,这块白布称作万年孝;理县蒲溪的妇女包头用黑色头巾,前端露出一块白色布块,人称“喜鹊头帕”。

衣服的颜色会因年龄不同有所变化,中老年人多为单一的蓝色、黑色,年轻姑娘则喜欢艳丽的色彩。鞋子也会有各色各样的,未婚男子和姑娘穿绣花彩鞋,中老年人则穿素色圆口布鞋,而其中以他们自制的“云云鞋”最有特色。云云鞋的外形像一只小船,鞋尖微翘,鞋面上绣有云纹图案。爱美的羌族人在装饰上也有讲究,羌族女性普遍喜戴银牌、领花、耳环、手镯、戒指、发簪,有的还在戒指上镶嵌玛瑙、玉石及珊瑚,胸前挂上链珠等。

多彩的节日

与许多少数民族一樣,羌族也爱过节,他们既过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又过羌历年、祭山会和领歌节等极具特色的民族节日。

羌历年,羌语称“日美吉”,表达“吉祥欢乐的日子”的意思。他们是在秋天收获粮食后,祭祀神灵和祖先,并向神还愿的重大节日。各地欢庆的时间不一,大部分在农历十月初一举行,一般为3~5天。

祭山会是羌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是羌族对代表着天神、山神等诸多神灵的白石神进行祭祀的活动,也是人们祈求保佑来年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地方太平、森林茂盛的大典。因各地气候差异,举行的时间、次数并不统一,有正月、四月、五月之分,也有地方每年举行一次或两三次。

领歌节,是为了纪念羌族的歌舞女神莎朗姐。有趣的是,这个节日只有羌族妇女参加的,而男人们就在家操持农事和家务活。整个节日活动持续3天时间,她们尽显其能,忘情地欢跳莎朗舞,是一年一度难得放松的日子。

羌笛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想必有很多人熟悉王之涣《凉州词》中的这句诗,对啊,说的就是羌族的羌笛。它是我国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已有2000多年历史。羌笛要用高山上生长的油竹为材料,因为这些竹子生长在海拔3500~4000米的地方,耐寒,竹节长、管身较细。羌笛是双管的,全长13~19 厘米,管口直径2厘米左右。笛管上端装有4 厘米长的竹制吹嘴,吹嘴正面用刀削平,并在上端约3 厘米处,用刀切开一薄片作为簧片。羌笛主要用于独奏,演奏的乐曲内容相当广泛,主要是为了传达羌族人的思念向往之情。

猜你喜欢
羌笛羌族妇女
羌笛悠悠
羌笛为武汉吹响
理县蒲溪村羌族释比戏文化初探
当代妇女的工作
羌笛一汽连千古
56 个民族56 枝花羌族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羌族释比文化略述及其保护思考:以震后汶川、北川等羌族地区为例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
妇女应注意“自行车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