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是音乐启蒙最丰富的乐器

2018-12-07 11:38宋璎芮
琴童 2018年9期
关键词:陈敏钢琴女儿

宋璎芮

陈敏 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考级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一级钢琴演奏家,后进入中国爱乐乐团担任钢琴演奏。

3岁起跟随著名钢琴教育家李素心教授学琴,5岁登台演出,在第一届“广州羊城音乐花会”文艺表演赛中获得钢琴独奏一等奖。上世纪50年代,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在欢迎波兰总理访华的晚会中,她作为最小的演员受到接见,一时间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钢琴小神童”。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还曾经为她拍摄过专题纪录片《今日中国》,讲述了她的成长经历。曾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附中,并有幸成为中央音乐学院著名钢琴教育家朱工一教授的学生。作为他的优秀学生之一,参加了“庆祝朱工一教学40周年钢琴独奏音乐会”演出。

1985年,在“全國第4届音乐作品评奖”比赛中获得钢琴演奏奖和两项钢琴伴奏奖;在“第4届全军文艺汇演”中获得钢琴独奏表演奖。1986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道路在你脚下延伸》的专题片中,报道了她在逆境中学习,努力拼搏成才的故事。1996年获得中国流行歌坛10年成就奖——乐手奖。先后录制了钢琴独奏专辑《蓝色狂想曲之三》《少女的祈祷》《钢琴浪漫经典小品》等,还录制和演出了大量中国现代作曲家的作品。曾为《马思聪音乐作品全集》录制出版了《钢琴独奏专辑》和《钢琴弦乐五重奏》唱片,在中国成功首演了马思聪的钢琴独奏作品。2013年,为上海音乐出版社的《中国钢琴独奏百年经典(1913~2013)》录制了多首陈怡的作品。

演奏涉及独奏、重奏、室内乐及交响乐等不同音乐形式,以“细腻娴熟、刚柔并济”的演奏风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到罗马尼亚、德国、奥地利、法国、匈牙利、波兰、俄罗斯、英国、美国等多国演出,均获好评。多年来,在全国各大钢琴赛事中担任评委,培养的青少年钢琴学生多次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奖。

上世纪50年代,有一张特别的照片诸见报端: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怀抱着一个小女孩,照片中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孩子的身上。小女孩眼睛大大,聪明乖巧。大家不禁要问,这个孩子是谁?她就是本期的主人公—陈敏。当年她才6岁,便能演奏200多首音乐作品,是广州家喻户晓的“钢琴小神童”。这张珍贵的合影就是她在迎接波兰总理晚会中跟刘少奇主席的合影。当时刘少奇看完她的演奏后,点名要跟这位“钢琴神童”合影。这张珍贵的照片被广州一位记者拍下来,并在“文革”中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了底片,使之一直流传到今天。时过境迁,当年的“钢琴小神童”早已经两鬓泛白,不仅自己成了一位钢琴演奏家,还把自己的女儿也培养成了钢琴家。更值得一提的是,她们兄妹三人都是音乐家。妹妹是著名作曲家陈怡,弟弟是著名小提琴家陈允,兄妹三人同为音乐家的传奇故事在音乐圈里流传广泛。

本期,就让我们走近陈敏,听听她的 “琴童”故事。

感恩“虎妈”

采访前,陈敏给记者翻看了很多老照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她和弟弟、妹妹小时候演奏的照片,纯真的脸庞总是挂着纯纯的笑容。由此,陈敏开始讲述起她的童年经历。

“我出生在广州,父母都是医生,家庭环境还可以。父母很重视我们兄妹三人的教育和身体,基本家里所有的钱都用在了这上面。我父母都喜欢音乐,所以我们兄妹三人都学了音乐。在那个年代,几乎是没有这么小的孩子学琴的。我妈妈具备中等钢琴水平。爸爸会拉小提琴,常常参加当地艺术家的音乐沙龙,他和小提琴家马思聪很熟。为了让我学琴,妈妈找到了当时广东省钢琴学会会长李素心教授,请求李老师能收下我。李老师后来跟我说,她当时从来没教过3岁的孩子。因为年龄太小,与其说教倒不如说是哄,只能试着教。她就从最简单的儿歌和民歌开始教我。课后,妈妈就用她掌握的知识在钢琴上帮我找音,完成作业。尽管妈妈的工作非常繁忙,但她坚持天天陪我练琴,而且我们兄妹三人都是她一个个盯着练的。我们在音乐上取得今天的成绩的确跟我母亲有很大的关系,我母亲真的很伟大。小时候,母亲在我们眼中就是‘虎妈,但正是因为她的严格管束和教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成绩。”

从小的学琴经历再加上成功地培养女儿的经验,让陈敏更加坚定地认识到,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孩子的成长有几个方面,用百分比来说,初学琴的孩子,20%是靠孩子,20%靠老师,剩下的60%靠家长。显然,家长的责任更多更大。”陈敏说。

“别看我现在搞了钢琴专业,但小时候我是很不爱练琴的。父母工作都忙,他们除了白天上班,有时晚上还要值班。妈妈经常早晨下夜班回到家,开始检查我头一天钢琴作业的完成情况。有一次我晚上贪玩没好好练,早晨妈妈检查,我弹不出来,结果妈妈罚我不许吃早饭。那天我直接逃学了,结果被妈妈知道后一顿狠揍。那次挨揍,把我弟弟、妹妹吓坏了。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妈妈的耳朵好,在厨房做饭都能听出我弹错了。所以为了躲避练琴,我也练就了一些‘本事,比如,我能够分辨出妈妈、爸爸还有保姆的钥匙声。我一只手弹琴,一只手跟妹妹玩扑克。门口传来一串钥匙声。我一听便知道是谁回来了。妹妹赶紧‘撤退,我佯装继续弹琴。但是妈妈总是能识破我的小伎俩。为了躲避练琴,我放学跑去同学家玩。但妈妈总能及时找到我,把我揪回家练琴。我还常把钟表拨快一小时,然后告诉保姆说已练琴一小时了。

妈妈对我们的严格教育是绝对不容商量的。我妹妹陈怡在一次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提到小时候的经历。她说我是被妈妈管教最多的孩子。因为我是姐姐,所以妈妈经常‘杀鸡给猴看,打了我一人,震慑不听话的那两个。在妈妈严格的教育下,我的钢琴演奏很快就有了不错的成绩。那时我最开心的就是到处演出和比赛。有时候,家里来客人,妈妈发号指令‘弹一个,就让我或者妹妹、弟弟给客人演奏。弹好了,妈妈没有过多的表扬,但是弹错了,一定会在客人走后,招致一顿毫不留情的批评。”在陈敏的叙述中,能感到她对母亲的感恩和怀念,当时的“对抗”却成了人生中最为难忘而美好的记忆。

好老师的重要性

那么,好老师对孩子有多重要呢?陈敏讲到了她的老师们。她认为,遇到一位合格的老师是孩子学琴的先决条件。在她的学琴道路上遇到了几位好老师。李素心老师的音乐启蒙,为她打下牢固的音乐基础。李老师的教学十分规范和严谨,而且学过教育学,对儿童心理学有研究,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能让陈敏既能喜欢弹琴又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谈及另一位恩师,著名钢琴教育家朱工一先生,陈敏说:“先生对我的影响特别深。他教了我很多钢琴演奏之外的音乐知识,我当时无法理解太深,直到我工作很多年后才能在实际演奏这些作品时有所感悟。”

辉煌过去是蹉跎

与刘少奇的合影,让陈敏的童年风光无限。但是无情的运动,让她的辉煌岁月戛然而止,她的命运也由此改变。

对于这段蹉跎岁月,陈敏没有讲述太多。本该丰富多彩的青春岁月反而是她人生中的一段灰色记忆。她跟着学校被下放到农场,中断了弹琴和学习,整天进行政治学习和劳动改造。到了“文革”后期,大家偷偷恢复专业练习,陈敏也悄悄“摸”起了钢琴,追赶被浪费的岁月。悄然之间,一纸调令转变了陈敏的命运。由于军队需要文艺人才,并要在中央音乐学院中挑选,陳敏进校以来一直是尖子生,自然而然地被纳入到人选范围。在那个年代,军队艺术有着绝对的优先权,成为部队文艺兵是无上的光荣。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的调令很快就发到了农场。从此,陈敏开始了军旅生活。

进入部队之后,陈敏慢慢发现自己的专业并没有完全施展,一度极为苦恼。学了多年的钢琴专业独奏,却只能天天给舞蹈队伴奏。另外,由于部队驻扎在八大处大山脚下,每次进城听一次音乐会,对她来说都是一次极为遥远的跋涉,更不要说想再继续深造了。勤奋好学的陈敏不想被落下,为了补上研究生的课程,她跟随著名钢琴教育家朱工一先生学习长达十多年,从未落课。中央电视台专题片《道路在你脚下延伸》就记录了像她这样一批被“文革”耽误的青年。在片中她讲述了是如何奋发图强、拼搏成才的故事。

“那时我20多岁了,专业不对口,工作不顺心,再加上巨大的心理落差,让我觉得必须再学习。为了提高自己,我开始了一段艰辛的求学之路。我坚持跟朱工一先生学习了十多年。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我20多天就上一次课,一堂课能上到3个小时。据我的很多同行说,除了我,朱先生没有给别人上过这么长时间。朱先生觉得我悟性高,一说就能马上反应出来,而且我很刻苦,他对我倾注了很多心血。几年后我有了女儿,我把从朱先生那里学到的都传授给了女儿,让她能比我有出息,有更高的舞台。”陈敏回忆道。

“跳槽”的人生之路

在部队工作,陈敏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无论是国外元首还是普通官兵,她都用心为他们演奏。有一次,在执行演出任务中她收到了一支玫瑰花。“那次是给访华的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伴宴。一改往日组织几个节目的演出形式,对方这次只要一个钢琴独奏伴宴。接到任务时,只剩一天半的准备时间了,我就把学过的古典作品和美国作曲家格什温的爵士小品都凑了凑。第二天临近演出时,上级领导要求再加一首美国田纳西民歌,因为总司令是美国田纳西州人。我便找来一首田纳西民歌,只有几行旋律,我就自己配的伴奏。那天演奏完,总司令特别高兴,还送了我一支玫瑰花。”

在钢琴艺术的道路上,陈敏从来没有停止过步伐,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为了艺术而“跳槽”。1984年,时任总政歌舞团艺术指导的徐新,知道陈敏在业务上是尖子,于是将她调入了总政歌舞团。在总政歌舞团,她有了施展专业的空间。然而,为了进一步提高艺术水平,在50岁的时候,陈敏又选择去中国爱乐乐团工作。因为她觉得,可以学习乐队片段,想把曾经耽误的课程补上。进入爱乐乐团后,她又开始了新的学习。中国爱乐乐团里都是名家指挥、名校毕业生,能传递高质量的音乐。陈敏说:“尤其是当年朱工一先生给我讲的很多有关钢琴乐队片段的知识,在这里都感受到了。比如著名钢琴家指挥家阿什肯纳齐曾经来给我们指挥普罗科菲耶夫的《罗密欧和朱丽叶》,他给我们讲了这首作品的音乐背景和怎么处理,让我一下子就想到朱先生当年教我的时候跟我说的那些话。但是那时只是听听录音,没有实际上台演奏的机会。所以,从朱先生那里学习后,我知道好的钢琴老师不是就事论事,也会给你讲跟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音乐内涵等等。”

我也是个“虎妈”

作为母亲,陈敏成功地把女儿培养成了一位优秀的钢琴家。她拿出一张年轻时教女儿弹琴的黑白小照片,这张照片的摄影人正是当年的那位记者。不得不让人感叹,时间的流失和艺术的传承。

“我们这一代是被时代耽误了,可能无形中我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了女儿,虽然我从来没敢奢望女儿也能走上钢琴艺术之路。尤其在她9、10岁的时候对我特别抵触,我曾一度放弃过自己的想法。很多圈里人说教不了自己的孩子,但是我做到了。在教育孩子上,我是继承了妈妈的教育方式。我也挺‘虎的。”陈敏说。

陈敏的女儿在初一时,插班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读完高一就到国外留学了。陈敏只有一个女儿,但对孩子从不娇生惯养。“我是11岁离开家,比我女儿离家时小多了。当年很多人说我父母狠心,但我父母认为,一定要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同样,我对女儿也是希望她能尽快地到国外深造,让她接受较为前沿的钢琴专业教育。虽然我不是音乐院校的钢琴教师,但是我把女儿培养出来,有了很多经验,自认为在教学上是很有经验和想法的。当年,女儿的专业老师是陈慧甦老师,因为生病,有好几个月都不能上课,我就在家继续教女儿学习,后来期末考试,我女儿还考到了前两名。这也证明了我学习的东西,在我女儿身上有了作用。”说完,她哈哈大笑。

陈家三兄妹

陈敏的妹妹陈怡,是著名作曲家;弟弟陈允,是著名的小提琴家。二人从小拉小提琴,后来双双考入广州京剧团。妹妹陈怡后来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弟弟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三人在事业上相互鼓励和扶持。陈敏说:“我母亲不仅把我培养出来,也把我弟弟、妹妹培养了出来。60年代末,他们双双考入广州京剧团后,妹妹在团里担任首席。有时候指挥不在,我妹妹就上台指挥,我弟弟当首席。中提琴缺人了,我弟弟就跑去拉中提琴,两个人就这样在音乐圈里摸爬滚打,所以我弟弟、妹妹对戏曲特别熟悉。”陈敏还曾因为首演包括陈怡的获奖作品《多耶》在内的多首中国作曲家的新作品而获演奏奖。

钢琴是孩子不能少的一门课

陈敏说:“和学院的教师有所不同,在团体里我的眼界比较开阔,尝试了各种演奏类型,让我的钢琴演奏技术比较全面。因为有了这些经历和经验,我在教学的时候,能把很多舞台的经验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少走弯路。”

这些年,陈敏的很多学生选择了音乐道路。但她毕竟不是学校里的主科老师,多数学生不是冲着学专业而来,都是从业余开始学习的,所以有些学生还存在很多演奏问题。教这些学生,陈敏坦言她更像一名医生,找出和解决这些孩子的毛病和问题,看着他们在自己的手上,一点点有变化和进步。

起初,陈敏是不喜欢教问题多的学生的,但有一次去林耀基老师家玩,他给了很多启示。林老师说教学生有无穷乐趣,教学过程可以学到很多你没学过的知识,一个学生能从很多问题成为一个问题少或很棒的学生,这说明教师有方法。林老师的话让她深受启发。“那时候我弹一首曲目,只要我视奏下来了,就基本没任何问题。身边的同学经常问我是怎么练的,我却无从回答。我从十几岁就开始琢磨怎么把这些难点变成一个个技术步骤,教给学生。”陈敏说道。

钢琴教师要注重示范

陈敏是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考级专家委员会委员,除了担任考官外,她还积极做全国钢琴教师的师资培训。虽然做考级师资培训这么多年,但在师资培训课上,每一首曲目她都会亲自示范,很多老师说像是听了一场音乐会。陈敏始终认为,教师做示范是非常重要的:“当年我女儿跟我对抗得很厉害,但是她很服我,因为我示范弹得好。对我女儿的教学,我就感到老师的示范太重要了,更加激励我一定要练琴。另外,现在孩子学习钢琴,我认为缺乏严谨的学习态度。我的童年是接受了严格且规范的训练的。我认为,不管孩子将来搞什么专业,4、5岁开始学琴,把孩子交给老师,家长就要做到把钢琴当成一门课来学。家长经常说,不把钢琴当专业。没错,家长当然不可能一起步就把孩子往专业培养,但是既然学了钢琴,就要当成一门课来学,要有好的习惯。”

现在陈敏虽已退休,但她依然坚持练琴,会有演出、培训及讲学,还有很多学生慕名找到她,让她的退休生活反而更加忙碌。在采访的最后,陈敏也一再强调:希望学钢琴的孩子,把钢琴当成一门重要的课程。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只有一步步脚踏实地学习,才能感到音乐带来的快乐。

猜你喜欢
陈敏钢琴女儿
女冠军陈敏:我在南美教中国功夫
Acupuncture plus naloxone hydrochloride in the treatment of coma after surgery for cerebral hemorrhag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大三的女儿
陈敏作品
海的女儿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一题打尽”解析几何中最值的常用求法
女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