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现状研究

2018-12-08 06:50袁立杰
商品与质量 2018年46期
关键词:产品质量经济效益顾客

袁立杰

辽宁省铁岭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辽宁铁岭 112000

1 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1.1 国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的核心是技术进步和管理进步的竞争,集中反映在产品质量方面。质量已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质量战略已成为各国振兴经济的选择。1990年9月召开的第34届欧洲质量组织年会提出:“质量管理是90年代的关键,是90年代的成功之路。”这是对当前世界质量管理的高度概括。

1.2 国内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我国在70年代末从日本引进TQM的方法,由于有关部门]的倡导,在我国工业界形成了一项运动,对推动我国工业管理的现代化起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质量发展的基础还很薄弱,产品的质量状况与经济发展要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质量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构建的症结。因此,无论是从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角度,还是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角度看,质量问题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当前我国面临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将处于一个日益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的竞争优势更多表现在管理的创新、质量的创新。

2 宏观质量管理

从宏观质量管理的角度研究中国质量管理的现状,为宏观管理提供决策。2000年,天津大学管理学院何桢教授对分布在天津、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企业进行调查,对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调查重点集中在ISO9000质量认证在企业中的普及率及执行力度,国内企业对质量管理理念及重要质量工具的掌握和应用情况。最后指出我国质量管理水平整体不高,主要原因包括管理层缺乏质量理念支撑、企业质量文化缺失、在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上重形式轻效果等。2001年,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唐晓芬等在参考欧洲质量奖评估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上海企业质量管理评价模型,设计了10项指标计117个子项的调查表。共调查了,上海194家各类型企业。在调查的10项指标中,“质量领导”的得分最高,“职工参与”得分最低。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上海企业质量管理发展战略的构想。

2.1 适度质量

适度质量关注的是产品质量生产的经济性问题。随着人们对资源不可再生性的认识,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被广泛接受认同,企业与消费者对质量的要求也由原来的尽可能完美发展到适度质量要求。过高的质量水平将人为地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过低则达不到全面质量满意。

2.2 顾客满意的重要性

顾客是质量的鉴定人。顾客满意与不满意的信息对企业非常重要,因为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组织质量改进和提高。满意的顾客会以他们的忠诚和积极推介等各种方式回报企业。随着质量管理环境和内容的变化,顾客成为企业的核心与决定因素。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是世界顶尖企业创造“世界级质量”和创新。

3 我国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在质量管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实践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我国众多的企业其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是十分令人担忧的,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

4 解决我国质量管理问题的有关对策

4.1 实施品牌战略,创造名牌产品

品牌不是产品和服务本身,而是它留给人们的想象和感觉。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产品的差异越来越小企业间技术,上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单纯依靠产品差异已经很难形成产品竞争的资本,因此产品品牌的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品牌价值已经成为企业追逐的目标,品牌资产已经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做好品牌,让价格来体现价值,就是当今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创造名牌产品,企业需要以质量为核心,设计出质量优良的产品;以顾客为导向,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坚持科技领先和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技术含量高的产品。

4.2 建设质量文化,培养质量意识

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企业长期发展的环境和手段,着重提倡现代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以达到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目的。质量管理只有上升到文化层面才会不可战胜。但在我国的--些企业中,质量文化依然处于低层次,主要表现为:管理层盲目以利润为中心,严重缺乏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导致员工整体质量意识和敬业精神淡薄。因此,企业家在企业中要作为质量文化的创造者,积极建设质量文化,培养员工的质量战略意识、质量竞争意识和质量参与意识。加强企业质量管理可以通过对质量经济效益的分析,使提高产品质量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达到最完美结合,确定出质量形成各个环节中最经济的或最适合的质量水平,并用以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可以保证提高产品质量与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这种最佳结合既可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质量标准,又可使企业和社会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4.3 转变观念,树立顾客满意为宗旨的质量理念

这里的顾客包括企业内部顾客与外部顾客,企业不仅要通过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使外部顾客满意,同时在企业内部应把企业内部的员工作为顾客,建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企业内部的每一个岗位,都要明确其顾客对象,并建立基于顾客满意的质量考核指标和考核方式,由此形成顾客驱动的质量管理体系。

5 结语

质量问题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质量问题从本质上应理解为商品产生之初到消亡的全过程对社会和消费者所造成的损失,而计量损失的大小,这是个经济的问题。因此,解决企业的质量问题无论如何不能忽视经济效益这一质量的根本特性,用经济效益去驱动质量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产品质量经济效益顾客
质量鉴定中产品质量特性及重要度确认的重要性
加强建筑造价管理 提升工程经济效益
加强建筑造价管理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航天外包产品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航天产品质量控制及提升方法研究
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的探讨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豆腐多少钱
让顾客自己做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