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强戒人员药物滥用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2018-12-10 12:35朱千刘志军谢琴红何静宋兴勇杨波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养情况青少年

朱千,刘志军,谢琴红,何静,宋兴勇,杨波

(1.遵义医学院管理学院,贵州省遵义市563000;2.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北京市10088)

在毒品问题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毒品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毒品滥用问题持续蔓延,毒品社会危害更加严重。截至2016年底,全国现有吸毒人员250.5万名(不含戒断3年未发现复吸人数、死亡人数和离境人数),其中,全国依法强制隔离戒毒35.7万人次[1]。女性药物滥用者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其吸毒行为危害着社会和家庭,并容易被社会边缘化,因此对她们开展有效的教育矫治工作尤为重要[2]。目前,对女性药物滥用的生理、心理、社会相关因素的研究较少,为了解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药物滥用的影响因素,特于2017年2月底对某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女性强戒人员进行了药物滥用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来自某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入所的药物成瘾者,发放问卷1150份,剔除填答不完整和错误回答的问卷91份,回收有效问卷105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1%。使用统一指导语,进行现场面对面调查。受调查者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调查得到了遵义医学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调查工具

采用自编的《女性强戒人员药物滥用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主要内容有个人相关信息调查、社会情况调查、药物滥用情况调查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个人相关信息的调查,包括年龄、家庭所在地、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身高体重及疾病情况;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体重指数,体重指数(BMI)= 体重(kg) /身高(m)的平方。

第二部分是社会情况调查,包括成年前的生活状况、青少年期不良行为、家庭功能等情况。①成年前的生活状况包括18岁前与谁一起生活及家庭管教方式两个题目;②青少年期不良行为是指18岁前是否做过一些不良行为,如经常说谎、经常发脾气、常心存报复、长期拒绝或不服从成人的要求或规矩、小学时期经常逃学、擅自离家出走、故意损坏他人财产、反复欺负他人等,共23个题项,发生过这些行为的选项计1分,没发生过的计0分,各题得分相加得到总分,分值越高,表示青少年期不良行为越多。③家庭功能包括与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爱人(或伴侣/恋人)的关系,以及父母之间的关系等5个题目,使用1~3的三级评分,分别表示较差、一般和较好。将5个题目得分相加得到家庭功能总分,总分越高,表示家庭功能越好。

第三部分是关于药物滥用情况的调查,包括药物滥用的相关行为情况、药物滥用对身心精神造成的损害情况等。①“药物滥用情况”指曾经滥用过的药物种类、滥用毒品的方式,均为多选,回答“是”的选项计1分,回答“否”的选项则计0分,将所有题项得分相加,作为药物滥用情况总分,判断药物滥用的严重程度,分值越高,表示药物滥用情况越严重。②“戒断反应”主要包括药物滥用所造成的生理和精神损害程度,均为多选,回答“是”的选项计1分,回答“否”的选项则计0分,将所有题项得分相加,作为药物滥用情况总分,分值越高,戒断程度越严重。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频数分析、均数分析、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个人相关信息调查结果

调查中女性强戒人员年龄最大为61岁,最小16岁,平均年龄为(38.65±8.63)岁;身高(158.11±4.81)cm,体重(52.75±6.85)kg,平均BMI为(21.08±2.48);194人有妇科疾病(18.4%),143人有严重生理疾病(13.6%);主要居住地在城市,有542人(51.2%),其次是县城188人(17.8%)和农村181人(17.1%),来自其他地方的有148人(14.0%);民族以汉族为主,有916人(86.5%),少数民族143人(13.5%)。女性强戒人员的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有474(44.8%),其次为小学240人(22.7%)和高中175人(16.5%),再次为文盲128人(12.1%)。入所前的婚姻状况以已婚有小孩的居多,有400人(38.2%),随后依次为分居/离婚/丧偶的259人(24.8%)、未婚208人(19.6%),其他192人(18.1%);职业方面:无业的有567人(53.5%),有工作的有341人(32.2%),以个体商贩和服务行业居多,工作情况不明的有151人(14.3%)。

2.2 社会相关信息调查结果

家庭关系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61.6%的学员报告从小和父母一起生活,14.8%和母亲或父亲一方生活的占7.2%。教养方式依次为民主型(30.2%)、放任型(25.5%)、溺爱型(24.9%)和专制型(14.0%)。多数人报告自己与家人关系较好的依次为母亲(67.3%)、父亲(50.5%)、爱人(44.6%)和兄弟姐妹(44.3%),并52.8%的人认为父母亲之间的关系较好。

女性强戒人员青少年期不良行为表现由多到少依次为:经常暴怒好发脾气471人(44.5%)、擅自离家出走或逃跑至少2次(不包括为避免责打或性虐待而出走)393人(37.1%)、有过自伤自残自杀行为344人(32.5%)、常与成人争吵/常与父母或老师对抗313人(29.6%)、反复欺负他人(包括采用打骂、折磨、骚扰及长期威胁等手段)301人(28.4%)、常拒绝或不理睬成人的要求或规定,长期严重的不服从294人(27.8%)、经常说谎(不是为了逃避惩罚)270人(25.5%)、不顾父母的禁令,常在外过夜(开始于13岁前)159人(15.0%)等。

2.3 药物滥用行为情况调查结果

女性强戒人员的吸毒年限为(10.89±8.44)年,第一次吸毒年龄为(26.02±8.75)岁,每周毒资(1913.92±2081.63)元,单次海洛因剂量(0.44±0.36)g;强戒次数为(1.62±1.01)次。使用的药物主要是海洛因1044人(98.6%),其他依次为吗啡322人(30.4%)、冰毒265人(25.0%)、曲马多(24.4%)、地西泮(20.9%)、去痛片(20.1%)、头痛粉(17.4%)、美沙酮(13.9%)等。入所前主要使用的药物依次为海洛因(91.8%)、冰毒(13.7%)、美沙酮(13.7%)等。初吸原因主要有出于好奇629人(59.4%)、家人朋友的影响298人(28.1%),负面生活影响162人(14.6)、精神压力大143人(13.5%)、追求刺激感127人(12.0%)、逆反心理121人(11.4%)等。

女性强戒人员药物滥用的戒断反应以焦躁不安654人(62.2%)、恶心呕吐535人(50.9%)、失眠526人(50.1%)为主,其他依次为肌肉疼痛或抽筋456人(43.4%)、易怒326人(31.0%)、头晕头痛282人(26.8%)、注意力不集中206人(19.6%)、心律不齐189人(18.0%)、胸闷162人(15.4%)、便秘147人(14.0)、疲劳129人(12.3%)等。

女性强戒人员认为药物滥用主要的身体损害为出汗发热(61.0%)、肠胃不适(48.2%)、肝功能损伤(28.6%)、肌肉痉挛(20.9%)等;药物滥用所造成的精神损害主要包括精神亢奋572人(54.0%)、焦躁焦虑342人(32.3%)、偏执暴躁281人(26.5%)、恐慌害怕259人(24.5%)、出现幻觉197人(18.6%)等。

2.4 女性强戒人员药物滥用行为的相关分析结果

对药物滥用与青少年期不良行为、戒断反应、家庭功能、教养方式和强戒次数等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青少年期不良行为(P<0.001)、戒断反应(P<0.001)、家庭功能(P<0.001)、强戒次数(P<0.001),以及教养方式(P<0.01)与药物滥用之间的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5 女性强戒人员药物滥用预测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

为进一步了解女性强戒人员药物滥用的预测因素,以药物滥用情况为因变量,将青少年期不良行为、强戒次数、戒断反应、教养方式和家庭功能作为预测变量,采用进入法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青少年期不良行为、强戒次数和戒断反应对药物滥用情况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1),而教养方式和家庭功能未进入回归方程(P>0.05)。

表1 女性强戒人员药物滥用行为相关分析结果(r)

表2 女性强戒人员药物滥用预测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本研究对女性强戒人员的药物滥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个人相关信息的调查结果发现,女性强戒人员多为中年,主要居住在城市,以汉族居多,中小学文化水平为主,已婚有小孩的居多,分居/离婚/丧偶的次之。职业多为无业,个体商贩、服务行业次之。调查结果与已有研究相似[3]。

社会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强戒人员自我报告从小多是和父母一起生活,多数人认为与母亲、父亲的关系较好,并有一半学员认为父母亲之间关系较好。与男性相比,女性对家庭更加依恋,对与父母关系的主观感受多作出正向的描述,这有利于调查对象的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以及正常回归社会。调查结果还显示,家庭的管教方式以民主型和放任型居多。有资料显示与父母监管充足的青少年相比,父母监管缺失的青少年更可能发生不良行为[4]。完全忽略型(对子女漠不关心)、自由放任型(对子女过多溺爱,却不理解)、轻视型(父亲专横武断,母亲过分干涉)是吸毒人员的父母对待子女的不良教养方式的主要类型[5]。有研究认为,青少年正是由于在家庭教养方式上没有太多受到家长的严厉惩罚,导致自我要求的标准较低,从而有可能最终会染上毒瘾[6]。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不良行为与教养方式和家庭功能存在相关性,如不良家庭教养方式的青少年会表现出更多的不良行为,更表现出较多的家庭问题,如家庭结构不完整、养育者存在偏差行为、家庭管教方式偏常等。当与父母关系不和睦或与父母缺乏交流时,青少年常常会通过使用药物来逃避或缓解家庭环境所造成的压力,促使青少年药物滥用率增加[7]。这也证明了不良的交通教育方式和家庭功能失调促使青少年表现出了包括药物滥用在内的各种不良行为。

药物滥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女性强戒人员初次吸食毒品的原因主要是出于好奇、家人朋友的影响、负面生活影响、精神压力大、追求刺激感、逆反心理等,与已有研究结果相似[8,9];同时也显示,调查对象在18岁前最常表现出经常暴怒好发脾气、擅自离家出走、有过自伤自残自杀行为、常与成人争吵/常与父母或老师对抗、反复欺负他人、长期严重的不服从、经常说谎等不良行为。进入青少年阶段,随着家庭影响力的减弱,同伴群体的影响力逐渐增加,选择与具有不良行为的同伴群体成员交往成为青少年药物滥用的主要原因。青少年极易受到同伴影响,药物滥用行为一旦在同伴中出现,就会迅速扩散[10]。

女性强戒人员使用的药物以海洛因、吗啡等阿片类药物为主,同时具有合并使用新型毒品的趋势(占四分之一)。近年来,新型毒品较传统毒品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流行趋势明显超过内陆地区[11]。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内陆,地处重要的海洛因制贩通道,加之经济条件较为滞后,因此女性强戒人员主要使用药物仍以海洛因为主。强戒人员表现出相应的生理和精神戒断症状,比如以焦躁不安、恶心呕吐、失眠等为主的戒断反应,表现为出汗发热、肠胃不适、肝功能损伤等症状的身体损害,以及精神亢奋、焦躁焦虑、偏执暴躁等症状的精神损害。

本调查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女性强戒人员的药物滥用行为分别与青少年期不良行为、戒断反应、家庭功能、强戒次数,以及教养方式等因素之间存在相关,其中,青少年期不良行为、强戒次数、戒断反应和家庭功能可以较好预测药物滥用情况。女性强戒人员的青少年期不良行为越多、家庭功能越差、强戒次数越多、家庭方式不良,其表现出来的药物滥用情况越严重。有研究认为,青少年问题行为受到父母监控与不良同伴交往的影响,随着父母监控的提高,不良同伴交往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减小。低水平的父母监控则与违法违纪、物质滥用等不良问题行为增加有关[12]。很多具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会表现出物质滥用等危险行为[13],而青少年的药物滥用行为会受到同伴群体的重要影响[14]。而药物滥用者的原生家庭往往缺乏凝聚力,现有的家庭成员之间沟通缺乏、关系疏远,亲属关系满意和亲密度低[15]。药物成瘾者戒断反应是在无药状态下体验到的身心痛苦反应,这种戒断反应越严重,越可能驱使成瘾者再次使用药物。强戒次数可以间接反映药物滥用者的成瘾严重水平,强戒次数越多,强戒人员也越可能表现出更多的药物使用行为。正是由于以上因素的复杂变化,才促使药物滥用者的药物滥用行为程度更加严重。

猜你喜欢
教养情况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脱发 养“老金”
教养方程式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特殊情况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我们欢迎你!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