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环境因素对意大利蜜蜂出巢的影响

2018-12-11 03:45李卓航陈博文贾亚宁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传粉温湿度光照

李卓航,陈博文,贾亚宁,郭 媛

(1.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山西太原030006;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

传粉昆虫在整个生态链中处于重要的位置,世界上与人类食物密切相关的农作物中有85%依靠昆虫授粉[1]。蜜蜂是自然界最主要的传粉昆虫[2],多种作物依赖蜜蜂传粉获得产量[3-7],蜜蜂授粉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8]。蜜蜂授粉每年给我国农业生产贡献3042.20亿元,相当于全国农业总产值的12.30%、全国农林牧渔总产值的6.18%[9-10]。

蜜蜂出巢进行采粉、采蜜、采水、试飞等一系列生物学活动[11],已有研究表明,蜜蜂采集与外界蜜粉源、温度、光照、湿度等多种因素有关[12],这些条件决定蜜蜂出巢采集的积极性,是蜜蜂授粉能否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但对蜜蜂出巢活动起决定性作用的环境因素研究报道很少。

设施内作物没有风及野生传粉昆虫进行授粉,对于异花授粉作物而言,必须引进授粉昆虫[13],蜜蜂是饲养管理技术最成熟、利用最广泛的传粉昆虫。蜜蜂为设施内植物授粉时,植物种植模式已经固定,设施内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子比大田更容易控制,可以通过调控为蜜蜂营造更好的授粉环境,以达到高效授粉的目的。

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针尾部(Aculeata)蜜蜂总科(Apoidea)蜜蜂科(Apidae)蜜蜂亚科(Apinae)蜜蜂属(Apis)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的一个亚种,是我国家养蜜蜂中最常见的蜂种。

本研究分析了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对意大利蜜蜂出巢的影响,以找出对意大利蜜蜂出巢影响最大的因素,旨在为合理高效利用蜂群授粉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7年2—3月在山西太谷县冀村设施番茄种植棚开展。设施为拱形,前部用透明度较好的塑料膜覆盖,侧面及后部用1 m厚土墙搭建,高5.5 m,内跨10.5 m,长100 m。设施塑料膜夜间加盖自动卷帘保温被。番茄株行距为0.4 m×0.6 m。

1.2 试验材料

供试蜂种为山西益民蜂业合作社提供的意大利蜜蜂,每箱3脾蜂,约6 000只蜜蜂,共计3箱。

1.3 试验方法

在设施大棚内隔离出3个面积为30 m2的小区,每个小区种植4行番茄共计72株,放入1箱蜂。每天9:00—18:00,用自动温湿度记录仪及照度计每5 min记录一次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并统计1 h的平均值。在蜂箱巢门口放置小蚁智能摄像机,记录意大利蜜蜂出归巢时间,并根据摄录视频,于9:00—18:00每1 h统计一次意大利蜜蜂出归巢数量,每次5 min,共统计5 d。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用Excel 2013软件作图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设施内温湿度变化

从图1可以看出,设施内温度在9:00—10:00时最低,为21.29℃,随时间变化温度逐渐升高,在13:00—14:00达到最高,之后开始缓慢降低;湿度变化与温度呈相反规律,9:00刚开棚不久,一晚上聚集的湿气没有散发,相对湿度达71.49%,随时间延长,棚内温度升高,湿度下降,15:00—16:00 达到最低值45.72%。

2.2 设施内光照强度变化

从图2可以看出,9:00太阳斜射入设施内,光强不高;随时间推移,太阳光照逐渐增强,棚内光照也随之增强,在13:00—14:00达到最高,此时棚内温度也达到最高;之后开始下降,17:00之后降为最低。

2.3 意大利蜜蜂日活动规律

从图3可以看出,意大利蜜蜂出巢后即进行巢内采集活动,在13:00—14:00出巢蜂量达到最大,完成采集后归巢的蜂也最多,但随着设施内温度升高,湿度降低,高温低湿的环境持续一段时间,意大利蜜蜂逐渐减少采集,所以,14:00—15:00出归巢蜂量短时间有所下降,并且归巢蜂量多于出巢蜂量;18:00之后逐渐停止巢外活动,一天平均工作时间为8.168 h。

2.4 环境因子与意大利蜜蜂出归巢规律相关性分析

由图4可知,对意大利蜜蜂出归巢采集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温度,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即温度越高,出归巢蜂量越大;其次是湿度,与意大利蜜蜂出归巢呈显著负相关,即湿度越大,出归巢蜂量越小;光照对意大利蜜蜂活动影响较小。

3 结论与讨论

蜜蜂具有一定趋光性,光照对蜜蜂出巢会产生影响[14],但本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影响蜜蜂出巢、归巢,但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其并不是影响意大利蜜蜂出归巢的决定性因素。

本研究表明,温度是对意大利蜜蜂出巢进行采集活动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已有蜜蜂生物学研究表明,蜜蜂采集最适温区为20~25℃[15],本研究结果表明,在30℃左右意大利蜜蜂出巢、归巢达到高峰,说明该温度下蜜蜂活动积极。二者最适温区的差异可能是大田环境与设施环境条件不同,多种因素对蜂群影响;也可能是不同地域下生存的蜂种对环境温度适应性不同,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但持续高温会对意蜂出巢活动造成抑制,表现为14:00—15:00意大利蜜蜂出巢数量急剧下降,已出巢意蜂也开始大量归巢,说明设施内持续高温,不适合意大利蜜蜂出巢活动。

早上9:00刚开棚,棚内水分经过一晚上聚集,没有散发,棚内相对湿度最大。温度升高后,空气中饱和水气压增加,相对湿度随之降低,一部分采集蜂出巢采水来降低巢温,增加湿度,可能是出巢蜂量增加的原因之一。

可以在设施棚内安装自动控制温湿度装置,通过温控设备、控制通风口大小、加湿、除湿等方式,达到调节温湿度的目的,为蜜蜂营造更好的授粉环境,以提高蜜蜂授粉效率。

猜你喜欢
传粉温湿度光照
植物争夺传粉昆虫降低其多样性
节能环保 光照万家(公益宣传)
蜜蜂巴士站
当幻想的光照进童心世界
具有授粉互惠关系的非自治周期植物传粉系统的持久性
基于AT89C51的数字型蚕用温湿度计的设计
隐蔽的力量
基于DSP的多路温湿度监测系统
春光照瑶乡
基于温湿度控制的天气预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