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猪源大肠杆菌ESBLs基因型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2018-12-11 03:45张青娴徐引弟王治方朱文豪焦文强李海利方剑玉郎利敏张立宪郑万录王克领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头孢类内酰胺耐药性

张青娴 ,徐引弟 ,王治方 ,朱文豪 ,焦文强 ,李海利 ,方剑玉 ,郎利敏 ,张立宪 ,游 一 ,许 峰 ,郑万录 ,王克领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2.河南省畜禽繁育与营养调控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2)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是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此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其主要作用机制是产生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黏肽合成酶(又叫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从而阻碍细胞壁黏肽的合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 是肠杆菌科细菌对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最主要机制,其中,大肠杆菌是ESBLs最主要的产生菌。ESBLs基因型众多,根据质粒编码基因和ESBLs优先水解底物的不同主要分为CTX-M型、TEM型、SHV型、OXA型和其他型等[1-6]。

为了解河南省猪源ESBLs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酶的耐药性流行情况,本试验对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传染病研究室2018年1—4月所分离的70株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的相关检测,采用CLSI推荐的表型筛选和确证试验检测大肠杆菌携带ESBLs情况,用PCR方法检测ESBLs 基 因(blaCTX-M,blaTEM,blaSHV,blaOXA)的流行分布情况,旨在为兽医临床ESBLs大肠杆菌耐药性的评估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病料来源 2018年1—4月,从河南省规模化猪场采集有腹泻症状的猪肺脏、气管等组织,通过细菌培养、纯化和PCR检测等方法共获得70株大肠杆菌。

1.1.2 试剂和培养基 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tryptic soy agar,TSA)、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tryptic soybroth,TSB)购自 Difco公司。麦康凯(MC)琼脂、普通营养琼脂、苗勒-欣顿(MHA)琼脂、革兰氏染色液等购自北京奥博星生物公司。药敏纸片购自杭州滨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Taq PCR master mix,DL2000 DNA Marker等PCR试剂购自宝生物(大连)有限公司。DNA提取试剂盒、胶回收试剂盒等购自上海生工生物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ESBLs大肠杆菌耐药表型菌株测定 参照2017年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Standards Institute,CLSI)推荐的双纸片法进行[7]。

1.2.2 药敏试验 采用K-B法测定ESBLs分离菌株对1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所用药敏纸片包括:阿米卡星(AK)、四环素(TE)、氨苄西林(AMP)、阿莫西林(AMX)、卡那霉素(K)、氧氟沙星(OFX)、头孢噻呋(EFT)、恩诺沙星(ENR)、头孢唑林(CZ)、复方新诺明(STX)、新霉素(N)、头孢哌酮(CFP)、氟苯尼考(FFC)、链霉素(S)、庆大霉素(GM)、环丙沙星(CIP)等。

1.2.3 PCR方法检测ESBLs大肠杆菌基因型 参照GenBank已发表的基因序列,设计5对特异性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引物序列为:CTX-M,F 5′-AAAAATCACTGCGCCAGTTC-3′,R5′-AGCTTATTCATCGCCACGTT-3′;OXA,F5′-AT GAAAAACACAATACATATCAACTTCGC-3′,R5′-G TGTGTTTAGAATGGTGATCGCATT-3′;TEM,F5′-C ATTTCCGTGTCGCCCTTATTC-3′,R5′-CGTTCATCC ATAGTTGCCTGAC-3′;SHV,F5′-AGCCGCTTGAGC AAATTAAAC-3′,R5′-ATCCCGCAGATAAATCACC AC-3';DHA,F5'-TGATGGCACAGCAGGATATTC-3′,R5'-GCTTTGACTCTTTCGGTATTCG-3'。

将经ESBLs确证试验的30株ESBLs大肠杆菌菌株分别接种TSA平皿,37℃温箱内培养18 h后,挑取单个菌落,置于100 μL灭菌超纯水中,旋涡混匀,100℃煮沸10min后12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提取DNA作为PCR模板备用。

PCR 体系为:13 μL Taq PCR master mix,1 μL上游引物,1 μ 下游引物 2,5 μL 菌液,5 μL ddH2O,进行PCR反应,取PCR产物于1%琼脂糖凝胶电泳。

2 结果与分析

2.1 ESBLs大肠杆菌耐药表型测定结果

70株大肠杆菌双纸片法一共鉴定出30株ESBLs菌,其中,肺脏20株,脾脏1株,气管5株,关节1株,有3株分离自心脏。区域分布基本覆盖全省较多地市,无明显地域性差异。

2.2 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药敏试验结果按2017年CLSI[7]的标准判断,结果如表1、图1和表2所示。

表1 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药敏结果 mm

续表1 mm

由表1可知,30株 ESBLs菌有6株(36,45,48,67,69,70号菌株)对CAZ耐药,并非 100%敏感,而对CTX耐药的则有 11 株(菌株32,36,38,42,45,48,50,51,60,61,64 号),说明用 CTX检测 ESBLs菌的敏感性高于CAZ,且纸片法测定的ESBLs菌不一定对CAZ和CTX耐药。

从图1和表2可以看出,大肠杆菌ESBLs菌对常用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70%,全部为14种耐药以上,且17种和18种耐药共20株,占ESBLs菌的66.7%。对常用药物尤其是头孢类药物耐药,其耐药谱平均耐16.8种药,要高于非ESBLs菌。ESBLs菌和非ESBLs菌耐药率差异最大的为头孢类药物,即EFT,CZ,CFP,CAZ和 CTX。

表2 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耐药谱

续表2

大肠杆菌非ESBLs菌耐药谱均为7种以上,13种及以上耐药菌株有23株,占总数的57.5%。所分离的非ESBLs菌平均耐13.1种药,对常用18种药物除头孢类外,对其他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磺胺类和氯霉素类等均表现出高于60%的耐药率,说明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较高,且均为多重耐药。

2.3 大肠杆菌ESBLs耐药基因PCR扩增结果

分别扩增30株ESBLs菌的CTX-M基因、TEM基因、OXA基因、SHV基因和DHA基因,阳性基因型片段均与预期设计相符合,PCR扩增结果如图2~4和表3所示。CTX-M基因型扩增结果表明,预期条带大小为415 bp(图2);TEM基因型扩增结果表明,预期条带大小为800 bp(图3);SHV基因型扩增结果表明,预期条带大小为713 bp(图4)。扩增出与预期设计相符合者为阳性,其中,阳性率分别为CTX-M53.3%,TEM66.7%,SHV3.3%,未扩增出OXA,DHA基因。

表3 耐药基因的PCR扩增结果统计

从表3可以看出,30株ESBLs菌株除3株未扩增出ESBLs耐药基因外,同时携带有CTX-M和TEM基因型的为9株,占30%,同时携带CTX-M和SHV基因型的有1株,其余菌株均含有1个耐药基因,含CTX-M基因型菌株检出率为53.3%,含TEM基因型菌株检出率为66.7%,为本试验分离株的优势基因型。

3 讨论

病料分离结果证明,来自于肺脏、脾脏、关节和气管的ESBLs大肠杆菌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无明显规律性。

药敏试验证明,所分离的30株ESBLs菌对头孢类的耐药率并非是100%,部分菌株表现出对该类药物敏感,但是ESBLs菌具有体外敏感而体内耐药的特点,故不能仅通过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来指导临床用药[8]。大肠杆菌ESBLs株分离率为42.8%,低于苑丽等[8]的76.7%,而高于大多数研究者的分离率[7-11],可能说明近年来大肠杆菌ESBLs菌的分离率呈增长趋势,也说明头孢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和耐药率越来越高。而非ESBLs菌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也在60%以上,且耐药谱13种以上的居多,说明河南省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很高,且均为多重耐药。

我国分离的ESBLs大肠杆菌基因型主要以CTX-M型为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所传染病研究室所分离的ESBLs大肠杆菌则以CTX-M型和TEM型为主,这与国内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5-6,7-12],但未扩增出同时存在2种以上基因型的菌株。而欧美国家以TEM型和SHV型为主,葡萄牙动物源性ESBLs大肠杆菌基因型则以TEM-1,OXA和SHV为主;西班牙动物源性ESBLs大肠杆菌基因型流行TEM-1,SHV-1和OXA型,不同国家和地区流行的ESBLs大肠杆菌耐药基因不同与本地区抗生素的使用方法、种类和数量等因素有关[13-16]。

ESBLs大肠杆菌不仅含有ESBLs耐药基因,还同时携带有其他耐药基因[16-17]。BATCHELOR等[17]研究表明,介导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基因常常与介导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和磺胺类药物的耐药基因在同一质粒上,导致耐药性的共选择(Co-selection)和共同播散,即其他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或磺胺类药物)的使用,可能会使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选择出来。河南省ESBLs大肠杆菌耐药基因以CTX-M和TEM为主,且分离率逐渐增高,说明养殖企业使用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类药物的频率正在逐年增加,会导致今后养殖业用药越来越困难。由于耐药基因的宿主可转移性,随之会产生人类公共卫生安全隐患,应研制出中药等其他替代药物,减少第3代抗生素的大规模使用,以免给人和动物的健康带来重大影响[18-22]。

猜你喜欢
头孢类内酰胺耐药性
联用头孢类抗生素与利尿药导致其发生不良反应的研究(1)
UPLC-MS/MS同时测定鱼腥草中3个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的含量△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头孢类抗菌药物联合阿米卡星治疗白血病感染患者的疗效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对20例口服头孢类抗生素后饮酒致双硫仑样反应患者病情的分析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分析的新型荧光检测物》图版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