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的专业

2018-12-13 12:36山河
支点 2018年9期
关键词:表嫂学医侄女

山河

侄女高考没考好,勉强够个普通本科。侄女非常阳光,而且特别懂事,每逢假期都主动去超市打零工。高考失利并没有令她沮丧,她计划读完本科再考个名校硕士,没想到在专业的选择上,她和她父母彻底闹僵了。

表哥表嫂让侄女学医,他们觉得医生这职业稳定,不愁以后找不到工作。侄女十分排斥这个职业,不喜欢医院的环境,而且学医只能去本地的一所高校。侄女挑了互联网金融、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国学教育、新媒体等专业让她爸妈选,但表哥表嫂都看不中。侄女求助于我,我苦口婆心和表哥表嫂沟通,他们当时答应得好好的,可过了一夜还是坚持让侄女学医。

侄女向我诉苦说:“我就想成为我心中的那个样子,活出自己期待的模样。为什么大人们总把束缚当作一种爱?”表哥表嫂也向我抱怨:“我们当年没好好读书,工作一直不稳定,那种奔波的打工生活太不好受。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就不理解大人的苦心?”

选择专业这事,我毫不犹豫和侄女站在一边。孩子向往外面的世界,那就让她去见识见识。但仔细一想,对于专业的纠结,反映出多方面的问题。我甚至不能说表哥的想法就是错的。他们希望孩子把未来职业规划好,在大学一门心思读书,以后找个稳定的好工作,何错之有?

我给表哥推荐了两部多年前上映的电影,一部是《录取通知》,一部是《三傻大闹宝莱坞》。前者讲的是,充满理想的高中毕业生巴特比没有被大学录取,便和朋友注冊了一个虚拟大学网站,伪造了入学通知书以搪塞父母。后来,父母想参观学校,他们只好找了个破楼,装修成那所大学。哪知一夜之间来了几百个被大学拒之门外的年轻人,巴特比和朋友只好继续造假,自己设计课程,最后竟然取得了大学办学资格。后一部电影比前者有名,简而言之,讲的是3个大学同窗好友追求梦想的故事。

这两部电影有个很大的共同点,都批判了束缚创新的老旧教育体制,自然也涉及到孩子与父母的矛盾,比如职业选择冲突。我不知道表哥到底认真看了没有,他后来在电话里说了一通观后感,主要意思是“这是国外的电影,就算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那也不符合国情”,我一时无语,不知如何回应,尽管我是一名高校教师。

我也认真想过,如果表哥家庭条件优越,他肯定会无条件支持女儿的梦想,因为就算走了弯路也没关系,玩得起,输得起。而对于普通家庭而言,给你试错的机会并不多。

不论选择何种专业,我坚信好好学习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尤其是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所以,我对大学新生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你们走进了大学校门,首要任务就是好好读书,如果觉得老师教不了你,那就去图书馆,同时学以致用,不断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新东方集团创始人俞敏洪在北京大学上学期间读了800本书,大学毕业了一直坚持每年读60本书。他多次给大学新生致辞,每次都会说到一个观点:读书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大学生要读天下书。

回过头来,再说孩子们的教育与就业,我想大多数家长都会感到焦虑。这种焦虑需要进行时态的“获得感”、将来时态的“安全感”来消解。或许家长和孩子们都不怕吃苦,怕的是吃苦了没有收获。

猜你喜欢
表嫂学医侄女
许愿
闻侄女考取清华大学
狄仁杰幼学医 针术成谜
华佗学医
会省钱了
丈夫性侵侄女!性启蒙教育刻不容缓
表哥和表嫂
粗糙的爱
两瓶送一瓶
100张纸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