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曲《b小调幻想曲(献给肖邦)》的音乐分析

2018-12-14 05:14蔡文静吴红霞杨颖
黄河之声 2018年20期
关键词:幻想曲呈示部扬琴

蔡文静 吴红霞 杨颖

(吉首大学,湖南 吉首 416000)

一、《b小调幻想曲——献给肖邦》的曲式分析

(一)和声布局

《b小调幻想曲—献给肖邦》这部作品中,展开部158—164小节的连续“tr”音,为即将来到的展开部的高潮和小华彩乐段作铺垫。乐曲尾声,许学东使用了《命运》动机音型,也是对呈示部引子的变化再现,这成为了乐曲的点睛之笔,作者还运用了减七和弦的分解音,用来加强了乐曲在结束前的不稳定性,充分表达出肖邦在黎明前迫切的盼望。

(二)节奏形态

在《b小调幻想曲—献给肖邦》这部作品中,许学东先生采用4/4的节奏来完成整首乐曲。在呈示部中,无助苍白的色彩与沉重缓慢的节奏渲染出一种窒息沉闷的氛围,就犹如葬礼上的挽歌,压抑低沉。乐曲在33小节主要采用大附点的节奏型来加强低音的音头,以强调肖邦此刻内心的悲愤。从第50小节开始,乐曲运用八度齐竹的技巧快速上行,强力度的八度与音型反向级进,刻画出肖邦心中那忠实的爱国情操与豪迈的民族精神。

(三)旋律语言

许学东先生利用了扬琴与钢琴音色上的相近点,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与钢琴相似的创作手法。在乐曲的展开部中,乐曲发展有着浓郁的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副部主题采用回旋A调,加入双跳音,让左手以密集的八分音符来演奏旋律声部,这样的手法在肖邦所创作的幻想曲中以钢琴演奏是十分常见的,但是在扬琴的演奏中却有一定的难度,这要求演奏者演奏时左手旋律要连成线,右手的和声要像密集的线圈一样围绕左手,从而将情绪连贯起来。乐曲中当再现部出现时,激昂亢奋的情绪取代了呈示部中连绵的忧郁,此时回到主调上的副部主题则再现了之前音乐家果敢、一往无前的精神。

(四)曲式结构

《b小调幻想曲—献给肖邦》是许学东先生模拟肖邦的作曲风格,以自身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从音乐家肖邦的音乐中细细体会,用心揣摩其情感。本作品是一个回旋奏鸣曲式,基本图示为:

展开部或中央插部:

二、《b小调幻想曲--献给肖邦》的演奏分析

(一)演奏技巧及处理

在呈示部中,在音色的控制上要做到弱而不虚。突显作者肖邦的愤怒情绪。50小节八度齐竹上行的快速进行要有力度,多利用手臂的力量,要做到强而不燥,音色要饱满结实。副部主题中的双跳音技巧,是作曲者在模拟曼陀铃的一种演奏方法。乐曲中双跳音是从左手移向右手演奏,左手演奏副部主题的旋律声部,右手演奏伴奏和声织体,这种演奏手法幻想曲中很常见,但在扬琴演奏中对演奏者的基本功要求非常高。连接部分快速的琶音与分解和弦构成了乐曲小华彩,快速的交替演奏需要演奏者的臂、腕、指良好的合作。乐曲再现部分的演奏要充分利用手臂和手腕力量,力度层次清晰、速度稳定。

(二)情感释放

b小调主题充满着忧郁色彩,似乎在向我们倾诉流亡异国的音乐家肖邦那时的无助与压抑。随着乐曲的发展,忧伤化为愤慨,副部旋律运用E大调与主部主题形成强烈的对比,一步一步光明到来的感觉愈加清晰。作曲者在这部分中,抛开了我国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利用多个和声离调的分解和旋,以如流水般的快速演奏进入再现部,升华主题,浩浩荡荡,势不可挡。

三、结语

本文将《b小调幻想曲--献给肖邦》的音乐风格、和声调性、曲式结构以及演奏处理的艺术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该作品中作者主要创新点是大胆模拟肖邦的创作手法,融入了许多西方创作手法来宣泄乐曲的情感,大胆尝试用扬琴表现钢琴音乐,这也对今后的扬琴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幻想曲呈示部扬琴
调性的结构力场、意义表征与听觉感性先验问题——以贝多芬《合唱幻想曲》为例
桑科草原幻想曲
浅析中国扬琴乐器改革历程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浅析奏鸣曲式的戏剧性
传承与引领
从“洋琴”到“扬琴”——探究民族乐器扬琴的中国化演变
长发幻想曲
浅谈中国平均律扬琴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