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玉溪彝族“跳乐调”素材在音乐感知能力培养中的运用*

2018-12-14 05:14万羽佳
黄河之声 2018年20期
关键词:彝族音乐能力

万羽佳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1)

音乐感知能力是每一位音乐学习者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它需要通过大量的听觉训练和音乐作品的感知积累,形成对音乐要素的准确辨别、对音乐结构的整体感知以及对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内涵的审美体验。在培养音乐感知时,教师应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选择具有价值的素材,为教学增添一些新鲜血液,丰富现有的教学资源。云南玉溪地区的彝族民间音乐“跳乐调”具有音乐要素鲜明,曲调结构清晰和文化内涵丰富的特征,将其音乐素材运用在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中,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彝族民间音乐“跳乐调”的文化底蕴

(一)“跳乐调”的音乐概况

玉溪市地处滇中,自然风光甚好,民族特色浓郁。除汉族外,还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其中彝族约有38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9.56%,是玉溪市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何休注《公羊传》中说:“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彝族就是这样一个民族,他们热爱在生活、生产等一切活动中用唱歌和跳舞来表达感情。他们的音乐生于民间,流于民间,也长于民间,这不仅是民族风俗和习惯,也是一种传统文化娱乐方式,因此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逐渐汇流成了浩瀚的音乐海洋。

“跳乐”又叫“跳大娱乐”,是一种彝族民间舞蹈。这里的“乐”字有两层涵义,一是大家围圈一起跳舞,二是娱乐、开心。在彝族人民跳乐时,会有或弹或唱的伴奏乐曲,这种乐曲形式就称为“跳乐调”。“跳乐调”在玉溪市彝族中十分普及,它短小好记,旋律欢快动听,内容贴切生活,并且代代相传。它不需要很多的伴奏乐器,男女老少皆可“跳乐”,平时在公园、文化馆周围,随处可见不同形式的“跳乐”活动。具有一定规模和形式的“跳乐”要数一年一度的火把节了,来自全市的人民聚集到峨山县,因为热烈和喜庆的气氛,汉族也会参与其中。成百上千的人围着中心火把各种唱调子跳大娱乐,可谓是十分壮观了。

“跳乐调”的曲目繁多,在全市各彝族村寨收集到的就有300多首。如通海县较有代表性的《心肝妹》《螺蛳歪遮》,华宁县的《小妹搓各》《姊妹五三人》,峨山县的《骡子驮棉花》《簸箕团团》《正月里来想情哥》,新平县的《心肝阿妹哪点来》《跳乐要跳三跺脚》。

(二)“跳乐调”的艺术特征

1、音乐特征

“跳乐调”的结构短小精悍,一般为上下句或四句式的方整性平行乐段,大多为多段歌词的分节歌。乐句间常有异头同尾的形式,在乐句的下半句回归到相同的音乐,也有每小节最后一拍相同的情况。“跳乐调”音乐具有鲜明的彝族特色,常带有假嗓演唱的大跳旋律,最常见的是小七度大跳,因为乐曲速度较快,使得曲调十分热烈。它的节拍以八三拍和八六拍为主,一分钟可达200拍以上,在每小节的强拍上,常伴有乐器轮击板面或众人拍手声,以加强乐曲的节奏感。伴奏乐器一般多用彝族四弦,也会有小三弦、笛子、烟盒等。

2、歌词特征

“跳乐调”的歌词内容贴近生活,表现爱情的居多,如《心肝妹》中的“心肝妹,心肝郎,大红丝线五寸长,小红丝线五寸长。上无心,下无郎,贪花有心转过来”。还有表现自然风光、生产生活,描述美好生活的,如《北风小细雨》中的“风吹风打雨,北风吹细雨,四弦欢欢来,郎弦慢慢来”。句式多为七字句和五字句的上下句,《北风小细雨》就是典型的五字句。在歌词中还会使用衬词,一类是语气衬词,如“哩、么、呀、哟”等,目的是为了让语气更加流畅,增加本土气息。另一类是称谓衬词,如:“心肝、阿妹、亲亲”等,都是歌者对自己心上人的爱称,表达了对亲人、情人真挚的感情。

(三)“跳乐调”的现实意义

彝族民歌被列为市级传统音乐遗产名录之一,“跳乐调”属彝族民歌中的舞蹈歌曲,很多优秀曲目通过申报为“非遗音乐”得到国家的保护。它是彝族人民创造出的宝贵财富,既满足人民的精神生活需求,加强了族群内部的凝聚力,也表现了彝族人民的审美取向和民族文化的独立性。自古以来,彝族“跳乐调”凭借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唱腔征服了很多人的心,现今,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二、“跳乐调”素材在音乐感知能力培养中的运用探析

(一)音乐感知能力的涵义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感知能力是以听为先导的、感受并分析的能力,同样也是综合了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唱歌、器乐、律动、舞蹈等内容的全面的音乐审美活动。因此,音乐感知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听觉训练,是通过长时间的音乐实践和训练所获得的听觉经验的累积。对音乐形成敏感而准确的听辩思维又是学习音乐的先决条件,音乐感知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学习者进一步学习声乐、器乐、欣赏、指挥、作曲理论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是音乐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使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引入有价值的素材,达到培养的目的。

(二)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

一直以来,我们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常常使理论与实际音乐脱节,基本乐理的照本宣科,视唱练耳的单一音响训练,欣赏课的主观能动不足,音乐似乎变成了机械化的方程,疏忽了审美这一环节。音乐感知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音乐实践来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乐感能力,主动的探知音乐知识从而提高音乐素养。“跳乐调”具有节奏鲜明、结构精炼的特点,很适合作为乐感训练的素材,还能更好的辅助教学,以下将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分为三个方面:

1、基本要素的感知

音乐基本要素通常指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这四要素是音乐构成的基础,也是培养乐感的第一步。这些要素独立来看并不具有实际的表现意义,但是它们却充实在任何一首乐曲中,这时就具有了表现的意义。因此在对这些要素进行感知时,应该与实际的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在欣赏的时候,获得这些音乐要素所带来的情绪和体验。

如低年级的学生感受音的长短时,可以与语言节奏结合起来。《石榴开花朵朵美》是一首七字句式的“跳乐调”,七字句一般以“二二三”分逗,先让学生念歌词:

“石榴 开花 朵朵美,石榴 开花 朵朵美。

满场 亲人 转过来,满场 亲人 合脚来。”

通过分逗念歌词,会逐渐带给学生一种“XXXXXX X”的节奏律动,这时学生就会对八分音符与四分音符的时值长短有具体的认知。

当学生感受音的高低时,加入简谱示意图并播放录音:

“跳乐调”的旋律中大跳居多,在第一小节的第一二个音之间,形成了彝族常见且有特色的七度大跳,第三小节的第一二个音之间也形成了五度跳进,加之歌者演唱时会用假嗓来演唱大跳音程,是一种典型的民族性腔音列。学生通过欣赏录音演唱,会对这种“超宽腔音列”产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特色音调的同时并感知音高。两音不一样高,就具有了高低关系,第一个低,第二个高,就形成了上行进行。通过实际音乐的感知,学生对音高会留下深刻印象。

听辩声音的强弱及音色时,播放一段“跳乐”视频,领舞者在弹奏乐器伴奏时,会在每小节强拍加重音,并用手轮击乐器板面,加强律动感。教师可以让学生跟着重音击掌、跺脚,来感受强音时的力度变化。“跳乐”时可以用多种伴奏乐器,教师引导学生听辩不同的乐器音色。首先是弹拨弦鸣乐器,小三弦音色柔和、清脆,音量较大,但余音较短,四弦音色则更加纯净,优美。然后是多簧吹管乐器彝族葫芦苼,它的音色柔美圆润,能同时吹响多音,独具和声效果。

2、整体结构的感知

音乐结构是音乐各要素相互组织起来的音乐形式,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是对音乐旋律、调式、调性、和声、曲式、配器等整体性的感知。其中,对旋律的感知能让我们更准确的体验到音乐中的情感内涵,对调式的感知可以了解音乐的风格,对曲式的把握能读懂音乐的构成逻辑。下面以《风吹桂花香》举例:

这是一首描述生活情景的曲调,先让学生初步聆听,感知到歌曲中有始终贯穿的附点节奏和前八后十六音型,后面还出现了三连音节奏,这些音型都具有动力化特点,由此引导学生了解到曲调特点是欢快活泼的。再次聆听乐曲时,让学生跟随旋律开始哼唱,跟着音乐气口一起停顿,体会乐句感。通过哼唱和熟悉歌词,学生可以分析出这是一个五字句式的上下句乐段,中间出现了很多语气衬词,增添了生活气息,表现出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只有让学生了解了音乐的形式,才会明白其中的内容,音乐结构的整体感知对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审美内涵的感知

音乐审美感知是建立在要素感知与结构感知的基础上的,审美感知不仅是单纯的听觉训练,还有全面的感官经验积累。要求学生要从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体验音乐中各个要素在结构中相互作用,从而形成的具有表情意义的音乐内涵。“跳乐调”都是在人民生活中形成的,在审美感知过程中,会使学生更容易贴合自己的生活,拉近与民族音乐的距离感。如:《打开个旧厂》

此曲每分钟144拍,速度欢快,这里引导学生先对歌曲的情绪作出感知,这应该是一首情绪较为激昂、有带动性的歌曲,演唱起来十分有节奏感。接着通过曲名和歌词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这是一首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歌,由当时到个旧矿山帮工的人带回来,流传于高大乡附近的村寨里。学生了解到,这是当时的劳动人民创作出的曲调,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结合音乐要素的特征,感性与理性思维的结合,再次聆听歌曲时,学生听到“打开个旧厂”这一句,情绪感知应该是更为振奋的。歌曲中每一句歌词都加入了语气衬词,烘托语气的强烈,学生投入情感的体验、要素的分析和精神的升华等心理活动,从而获得音乐审美感知的体验。

三、“跳乐调”素材在音乐感知能力培养中的运用意义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彝族民间音乐的传播处于相对闭塞的环境,且大多技艺停留在老一辈身上,出现文化断层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一些民族音乐素材是帮助民族文化传承和学生拓宽音乐视野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目前的音乐感知能力培养中,使用素材较为单一,通过“跳乐调”的音乐特征分析,它具有丰富的运用价值,引入听觉训练中,不但能够丰富现有的教学素材,还能让学生从不同的乐感体系下感知、学习音乐,培养多重乐感能力。

四、结语

在大力发展艺术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无疑是重中之重。在音乐教学研究中,我们应该积极采取创新有效的教学手段,选取极具价值的教学素材,既达到教学训练的目的,又从优秀素材中汲取养分。使学生在音乐感知过程中有丰富的音乐体验,培养民族民间音乐认同感,扩大音乐接触面,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彝族音乐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彝族海菜腔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