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减压融合术后腰痛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8-12-14 07:56洪晔吕书军林俊安王立新
颈腰痛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后腰融合术绝经期

洪晔,吕书军,林俊安,王立新

(江苏省海安县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海安 22660)

调查显示,腰椎减压融合手术3月后有12.32%~28.43%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腰痛症状[1-2]。我院近年收治大量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现研究分析腰椎减压融合术后腰痛的影响因素,为其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4-01-2017-03于我院行经椎间孔或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185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术后3个月采用主诉疼痛评分法(VRS)[3]评价腰疼痛情况,将发生腰痛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未发生者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中,男82例,女103例;年龄42-75岁,平均(65.34±5.12)岁;退变性腰椎管狭窄 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10例;病程2-7年,平均(4.12±0.34)年;主要症状包括腰腿疼痛、麻木、跛行等。纳入标准:均确诊为腰椎退变性疾病且经超过6个月保守治疗无效进行手术治疗;手术节段位于L3-S1;术后均随访12个月以上;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术后发生外伤以及腰部疾病致腰痛者;合并脊柱炎症性疾病、脊柱肿瘤、结核或细菌感染、椎管内肿瘤等脊椎疾病;既往有脊椎手术史或外伤史。剔除标准:术后认知能力降低,随访失联。

1.2 方法

1.2.1 腰痛诊断 所有患者均采用椎间盘髓核摘除后经椎间孔或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术后6个月采用主诉疼痛评分法(VRS)评价腰疼痛情况。慢性腰痛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NIH疼痛协会诊断标准[4]:VRS≥1级且持续时间≥3个月,或6个月内腰痛时间超过3个月。

1.2.2 影响因素调查 调查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以及手术情况等病历资料,包括性别、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吸烟、围绝经期综合征、BMI、术后临近关节疾病、手术入路、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融合节段数、年龄、术后饮酒等因素,通过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腰椎减压融合术后腰痛的独立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7.00软件,计数资料均以百分率“%”形式记录,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因素分析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逐项剔除,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腰痛发生情况

术后12个月发生腰痛40例,发生率21.62%。

2.2 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吸烟、围绝经期综合征、BMI、术后临近关节疾病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入路、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融合节段数、年龄、术后饮酒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腰椎减压融合术后腰痛单因素分析[n·(%)]

2.3 腰椎减压融合术后腰痛多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合并围绝经期综合征(OR=1.976,%95CI:1.031~6.885)、术后吸烟(OR=2.236,%95CI:1.876~8.443)、BMI≥28kg/m2(OR=2.341,%95CI:1.831~9.332)、术后临近关节疾病(OR=2.554,%95CI为 1.214~10.454)、术前慢性疼痛>6个月(OR=1.911,%95CI:1.321~7.231) 是腰椎减压融合术后腰痛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腰椎减压融合术后腰痛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腰椎减压融合术是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的常用手术,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够提供足够的稳定性,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减少,融合率提高,疗效已得到骨科医师的认可[5]。但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腰椎减压融合术患者也逐渐上升,手术后慢性腰痛逐渐受到关注。发生术后腰痛的确切机制尚未明确,但众多专家均倾向认为其与减压的范围、内固定失败以及邻近节段退变等众多因素有关[6]。研究腰椎减压融合术后腰痛影响因素有助于手术医师采取针对性措施以降低术后腰痛发生风险。本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围绝经期综合征、术后吸烟、BMI≥28 kg/m2、术后临近关节疾病、术前慢性疼痛>6个月是腰椎减压融合术后腰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肉张力降低,肌肉萎缩、退化可能造成骨关节肌肉痛,当发生于腰背肌时可能发生腰痛[7];该时期女性激素代谢紊乱,尤其是雌激素代谢紊乱对钙、磷等矿物质吸收、代谢造成影响,Wang等[8]报道称围绝经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女性,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可能引起病变节段周围的肌肉疼痛;该时期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加之可能出现工作、家庭压力大等情况,肌肉关节痛发生的风险也随之上升。吸烟已被证实与人类众多疾病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术后吸烟者大量尼古丁进入循环系统可通过诱发儿茶酚胺导致椎体血流量降低以及外周血管收缩加剧,进而对椎间代谢平衡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吸烟者经常咳嗽可能增加术后腹压以及椎间盘内压力,使脊柱处于间歇性紧张状态,引起慢性腰痛[9]。BMI≥28 kg/m2者属于肥胖人群,肥胖者因腰背肌力相对较弱、腰椎活动度较小,手术会对解剖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在相同的活动度下,肥胖人群腰椎会承担更大的负荷而影响预后,腰痛风险增加,与Cai等[10]观点一致。赵军然等[11]报道称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越长,保守治疗效果越差,从侧面反映术前慢性腰痛持续时间长者,术后慢性腰痛的发生率越高。术后近节段疾病是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较为常见的长期的并发症,包括椎体的骨折以及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等均可能诱发术后慢性腰痛。

综上所述,腰椎退变性疾病腰椎减压融合术后腰痛发生率较高,围绝经期综合征、术后吸烟、BMI≥28 kg/m2、术后临近关节疾病、术前慢性疼痛>6个月均会增加腰痛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后腰融合术绝经期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现代足球后腰位置比赛能力的研究分析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浅谈足球后腰球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滋肾解郁宁心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关节融合术治疗Lisfranc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预后因素分析
绝经期与非绝经期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对比
现代足球双后腰阵型后腰球员技战术打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