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方法探究

2018-12-14 07:24成晓红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德育方法思想政治课高中

成晓红

【摘要】思想政治课程是强化中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帮助其树立正确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情感态度的重要载体。强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德育教育功能的发挥,既是该课程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课程理念下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重要倡导。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知识内容忽略德育教育的问题,造成二者相割裂、相脱节,制约了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本文主要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运用和渗透德育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高中 思想政治课 教学 德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064-02

一、實施“衔接法”,让教材知识与学生价值培养有机结合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很多的教材内容本身就注重了德育功能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教材内容为依据,并对其中所隐含的德育教育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注重结合高中学生的思想价值和情感态度等,推动学生德育整体水平素养的持续性提升。比如,在“树立正确择业观”一章节知识内容的教学中,要从就业中面临的竞争和困难来激励学生树立开拓精神、提升竞争意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章节的教学中,在进行盗版侵权、假冒伪劣、偷税漏税、合同欺诈等相关内容的阐释中,要对其对国民经济的危害、对市场秩序的干扰以及对社会风尚的影响等进行拓展和延伸,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并在学习和生活中努力提升自身道德品质和行为操守。在“生活与哲学”这一内容的教学中,要借助唯物辩证法帮助学生提升自身问题解决的能力,正确地看待和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挫折与困难、客观全面地看待周围的事物,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等。在“经济生活”一章节内容的教学中,让学生们对于人民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探讨,让学生们对于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意义与价值有着充分的认知,并且从当前西方国家制造人民币升值的舆论压力等方面对学生实施引导,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注重国家利益的维护、国家经济风险的防护与规避等,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怀。

二、实施“引导法”,让热点问题与学生态度提升有机结合

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思维,但总体上仍然处于感性认识为主的阶段,在看待和处理问题上,他们缺乏分辨是非、鉴别真伪、厘清美丑的态度和方法,而且极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加之当前社会舆论思潮越来越多元化,很多的问题在互联网的发酵之下,众多纷纭、莫衷一是,很多的高中生在面对类似问题时比较容易产生错误思想甚至完全地迷失方向。这就需要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积极实施“引导法”,注重从一些学生们较为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出发,对学生们进行积极的、正确的引导。比如,去年发生的保定孩童掉入深井之中,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动用大量的机械进行作业抢救;在最近发生的女教师为让丈夫上高铁,不顾工作人员劝解,公然用身体挡住高铁车门;北京红黄蓝幼儿园发生的性侵、虐待幼儿事件;大家广泛提及的老人摔倒在马路上应不应当搀扶的问题等,从思想道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特别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对学生的思想和观点实施积极的引导,一方面促进学生更理性的看待问题,不被错误思潮所误导,另一方面让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去处理类似的问题,在答题过程中、在日常行为中不致于出现方向性的错误。在这样的经常性的热点事件引导过程中,让学生们掌握一些正确的角度、科学的标准和有效的方法,从而更理性、更准确地解答解读相关问题。

三、实施“实践法”,让实践活动与学生德育认知发展有机结合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主要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学生们接受和内化知识的途径主要集中于课堂之中、形式和途径相对单一。另一个就是学生们了解、知晓知识内容、懂得大道理,却并不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基于此,教师应当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第二课堂”的开设,组织和带领学生们积极走出课堂,在各种以德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深化对各种知识内容认知和对各种道理的感悟。比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参加一些红色展览、展演活动,也可以在清明节、烈士公祭日、国庆节等带领学生们祭扫烈士墓,在一个个历史照片的记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生平中,感受当前战火纷飞年代烈士们为国家之存亡、人民之荣辱而进行的前仆后继的奋斗,从而激励高中学生勿忘国耻、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刻苦学习、努力拼搏。可以组织学生们参与一些“环境卫生整治”、“文明交通疏导”、“孝老爱亲”、“扶危济困”等主题教育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等,让学生们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不仅更好地理解德育是什么,而且能够更清晰地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怎样以实际的行动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当实施“衔接法”,让教材知识与学生价值培养有机结合;实施“引导法”,让热点问题与学生态度提升有机结合;实施“实践法”,让实践活动与学生德育认知发展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将思想政治课德育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推动学生思想政治发展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卓拉布比·马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方法探究[J].未来英才,2017(9).

[2]陈岩.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方法探究[J].中外交流,2016(35).

[3]修彦.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德育教育探究[J].辽宁师范大学,2010.

[4]谢林勃.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德育方法初探[J].读与写,2015(22).

猜你喜欢
德育方法思想政治课高中
互联网时代高中德育方法的变革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