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床君的瞌睡新闻台

2018-12-17 10:35徐雪梅
初中生 2018年35期
关键词:郊游豪车花样

郊 游

读小学时,有一次数学课,我正在神游,忽然听老师说:“全班同学一起去郊游……”

我一听要去郊游,马上清醒了,高兴地喊了一声:“耶!”

老班在同学们惊恐的眼神中,慢悠悠地说:“一班去了32人,二班去了36人,三班去的人数为一班二班总和的一半。问,三班去了多少人……”

家庭成员关系

心血来潮,想测试一下女儿能不能理清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便问她:“爸爸的妈妈是谁啊?”

“奶奶。”

“妈妈的妈妈呢?”

“外婆。”

“那你是奶奶的什么人呀?”

“小姑奶奶。”

“你是外婆的什么人呢?”

“小祖宗。”

我觉得有必要找两位老人家聊聊了。

时间过得真快,转瞬就到了2018年的最后一个月。年初的计划你们都完成得怎么样了?如果没有达到目标,接下来要努力啦,你还有30天时间。不啰嗦,一起来看看这期新闻播报的内容吧。

假期“花样”作业忙坏家长,引起一片“吐槽”声。国庆节期间,杭州市民的朋友圈被一项名为“浇灌平安树”的“秋假作业”刷屏了。

这项“浇灌平安树”的作业实际是一款网络游戏,参与者需要发朋友圈,邀请好友一起来为自己的小树浇水,完成活动的人可以尝到抽奖赢话费的甜头。家长们要做的,不仅是在朋友圈发动群众帮忙“浇水”,还要在完成“浇灌”任务后,把结果页面截屏提交给班主任。

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假期作业,家长们忙活了好几个晚上。当然也有不少人“吐槽”——这样的“花样”作业究竟有何意义?

如今,从幼儿园到中学,一些家长“吐槽”各类花样作业。一些学校以各种高难度的作业彰显“特色”,而家长只能在这种有苦无处说的“特色”中东奔西走。

说起来,有些创新的作业,目的是好的,比如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或者是培养亲子关系。可有些作业只追求“花样”,让学生和家长抓头挠腮,那么就失去了作业本身的意义。

赖床君认为,家庭作业作为维系家校关系的重要纽带,不能只讲究新奇,而忽视对童真的关爱和呵护。真正好的作业应该是从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出发,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而非流于形式或一味折腾家长。

好了,我们来看一则国外的新闻——为了鼓励市民运动,近日,在俄罗斯莫斯科地铁站内,乘客只要2分钟内完成30次深蹲,就能换取免费车票。参与这项活动的乘客络绎不绝。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英国政府为了鼓励民众健身,也放了“大招”——走路步数可换取超市里的折扣券,可换取电影券。政府为了民众的身体健康,真是操碎了心啊。

世界那么大,新鲜的事儿每天都在发生——开豪车接送孩子被踢出家长群,到底是谁“玻璃心”?近日,李先生遭遇了一场家长群“危机”,因为他开法拉利跑车送孩子上学,老师就提建议,以后不要再开跑车接送孩子了,理由是会引起孩子的攀比心理,不利于教育。李先生回怼,然后被踢出了群。

在家校关系本就敏感复杂的现状下,这件小事引起了网络的热议。孰对孰错?

从事情的起因说,教师保护学生,防止学生产生攀比心理,这个出发点当然是好的。教育本来就应该在孩子心里种下公平、平等的种子,假如孩子早早地就开始看重物质追求,显然对他们的成长不利。但是,有了美好的目标,却未必能做出正确的事情。一个爸爸能不能开豪车接送孩子?当然能。正如这位父亲所说,钱是他辛苦赚来的,不偷不抢,有什么不对?难道还要为了照顾其他孩子的心情,特意买一辆普通的车吗?

这位耿直爸爸的发言显然触怒了老师,但话糙理不糙。何况其他孩子真的有这么脆弱吗?可能未必。

说着说着,赖床君就想去会周公了。呼——呼——今天的新闻播报就到这里吧,下期再见。

猜你喜欢
郊游豪车花样
快乐郊游
豪车
豪车集会
花样人生
快乐的郊游
走,一起去郊游
区别
以稀为贵 这些民国钱币能换豪车!
绽放花样
花样折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