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交响乐式”课堂初探

2018-12-18 02:15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互学交响乐竖式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果园小学 陕西安康 725000)

佐藤学教授曾描述的理想课堂场景:“好像不同乐器的声音相互协调地鸣响而产生的交响乐那样,在教室里,各种各样的意见想法相互呼应,便产生了如同交响乐一般的教学”。而“交响乐式”的课堂,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中并不多见,常见的便是师生打乒乓球式的一问一答。经过笔者的实践,实现“交响乐式”的课堂可以有以下策略。

一、课前自学,让课堂洋溢自信的笑容

课前自学,是给自学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并制定出与新课相匹配的问题和习题,以“自学单”的形式出现,通过问题引领,习题探究,达到预习和思考的深度,这一环节通常放置在家庭作业时间进行。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设置了这样的自学单。

《三角形的内角和》自学单

1.做一做:动手实践,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自学课本第68页,把你的证明方法说或做给爸妈看。

2.探一探:“除课本方法外,你还有什么方法能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记录下你的做法,明天分享给大家。

3.试一试:小明正在放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不小心把风筝弄坏了,只剩下一个40°的角,你知道另外两个角是多少度吗?

这样的自学形式,自学的时间、任务、资源充满着开放性,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己钻研、上网查询、家长辅助,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将学生的预习向广度和深度引领。这样的自学安排,降低了学生对新课的畏惧心理,有备而来必定信心十足,学生自然是笑容满面。

二、小组互学,让课堂发出自由的心声

经过课前的自学,学生已经掌握或准备了一些资源,新课开始的前十分钟,教师提出核心问题后,便可进行小组内的互学,让每个学生在学习小组先分享自己的成果。分享时需注意三个原则:

1.全员参与原则。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

2.先学困生,后优等生原则。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合适的发展。

3.分工明确原则。避免小组学习重热闹轻实质,要分工明确。

这个学生展示预习成果的过程,充满着激烈的交流与辩论,人人都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改变了传统课堂上被动听讲、发言是优等生专利的局面,让学生正真成为课堂的主体。

三、组际共学,让课堂充满辩论声和掌声

小组互学,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的发散度必定有限,而组际共学便是很好的补充。小组互学后,再进行组际共学,每个学习小组选派一人或多人上台展示汇报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当对方没讲明白时可以提问;当对方没讲全面时可以补充;当对方观点有漏洞时可以质疑;当对方模棱两可时可以辩论;当对方观点错误时可以反驳。

例:“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片段

师出示自学作业:计算35+37时你有哪些计算方法?

生1:我向大家介绍口算的方法。

5+7=12 30+30=60 60+12=72

生2:我们的口算方法和你不一样。

35+30=65 65+7=72

生3:我们用的是摆小棒的方法。(学生演示)

生4:我们利用计数器拨出来的。(学生演示)

生5:我觉得他们的方法有点麻烦,我们小组用竖式计算的。

个位加起来是12,12不能都写在个位,把12里的1个十给十位,在3的下面写个小小的1做记号,十位就是3+3+1=7。

生6:这个记号为什么不打在35的3上呢?这样3+1+3也是7。

师:是呀,为什么不这样写呢?

生5:(经过短暂的思索)这样也行,但是不好看,我们小朋友都知道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列竖式也要注意美观。(学生大笑并鼓掌)

生7:我们也是列竖式计算的,从十位加起,结果也是72。

板书:

生8:你这样很麻烦,也不整齐,得把6擦掉改成7,还不如从个位加省事呢。

......

提问、补充、质疑、辩论,当这些元素嵌入生生对话中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像小老师一样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讲解自己的做法,别的学生进行提问、补充、修正,激烈的交流与辩论,使思维碰撞的火花精彩绽放,精彩处笑声、掌声四起,真像“各种声音回响混合的交响乐团”,学习变得扎实、高效、有趣,差异性资源也得到了充分利用。

四、教师助学,让课堂奏响和谐的乐章

学生的课前自学,小组互学,组际共学,都不可取代教师的教学,受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以及学习水平所限,他们所获取的知识往往是模糊的,肤浅的,零碎的,而教师的助学,在于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提升能力,让零碎的知识变得结构化,引领学生形成知识结构网,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再以“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片段为例。

师:老师很欣赏同学们的发言,现在我们来整理一下,计算35+37主要有哪几种方法?

生:口算,摆小棒,拨计数器,列竖式。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口算的过程利用的是一年级时学的“凑十法,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等旧知识,这就是转化的方法,把新知转化成旧知来解决。

师:再观察,看看这几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学生各抒己见,但因年龄原因表述不清。)

师:是的,竖式就是用更简单的方式记录了口算,摆小棒,拨计数器的过程,这就是数学语言的简洁之美。

(通过板书对比,发现口算、摆小棒、拨计数器的过程在竖式中的体现形式)。

通过教师的梳理,引导学生编织起了知识的结构网,找出了口算与笔算间的内在联系,不仅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也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是学生智慧火花迸发的场所。“交响乐式”的课堂,给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提供展示的舞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打造了快乐、高效的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互学交响乐竖式
《魔法交响乐》
错误的竖式
竖式趣题
竖式填数
阆中市:加深交流 互助互学促提升
闽宁妇联签订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合作交流协议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互学双赢
美妙的交响乐
错误的竖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