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傣医特色疗法浅谈傣医护理△

2018-12-19 06:31李晓幸依那双黄艳萍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8年10期
关键词:傣族医护医药

李晓幸 依那双 王 莉 黄艳萍 邱 梅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西双版纳 666100)

傣医特色疗法是傣族人民在生活、实践、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摩雅(傣医)总结的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传统性及显著疗效的传统特色疗法。随着时代变迁和发展,这些具有显著疗效的疗法不断地得到传承和创新。目前,以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及其与之有合作关系的“医联体”在推广使用较成熟、疗效好的特色疗法有暖雅(睡药疗法)、烘雅(熏蒸疗法)、阿雅(洗药疗法)、难雅(坐药疗法)、沙雅(刺药疗法)、达雅(搽药疗法)、果雅(包药疗法)、咱雅(拖擦药物疗法)等疗法[1],并有了相应的技术操作规范,促进的傣医护理的发展与延伸。

傣医护理是以傣族贝叶文化为背景,以傣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地区区域性特点,施以独特的傣医护理技术,以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减轻痛苦、恢复健康为目的的一门护理学技术[2]。在傣医特色疗法治疗的过程中,傣医护理技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彰显了独特的傣医护理。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 傣医护理与傣医特色疗法同根同源。

傣医特色疗法是以“四塔”“五蕴”为核心,以人体解说、风病、三盘、雅解等为理论基础发展起来[3]。傣医治疗过程中对傣医护理有严格要求。

1.1 “四塔”中“塔拢”(风、气)主要有“阿托嘎马瓦答”、“巫坦嘎马瓦答”“姑沙牙瓦答”“哥坦沙牙瓦答”“案嘎满沙里瓦答”“阿沙沙巴牙瓦答”6类风[4]。傣医学认为塔拢(风、气)有支持、促进新陈代谢、食物的受纳吸收及代谢产物的排泄等作用,塔拢失调会导致患者头晕耳鸣、心悸胸闷、腹胀、消化不良,月经不调、二便异常生长发育迟缓。

1.2 “四塔”中“塔菲”(火),这一塔主要有4把火组成,即“几拿给”“巴几给”“几拿腊给”“温哈给”[5],“塔菲”失调患者会有口舌生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惊厥、高热等临床表现。

1.3 “四塔”中的“塔喃”,“塔喃”失调患者会出现精神萎靡、水肿、面色蜡黄、自汗、等临床表现。

1.4 “四塔”中的“塔拎”失调患者表现出四肢冰冷、四肢无力、消化不良,胁肋胀痛等临床表现。

以上“四塔失调”可遵循傣医治则进行调理,使用傣医特色疗法在遵循治则的基础上对“四塔”失调进行外治,即暖雅(睡药疗法)、烘雅(熏蒸疗法)、阿雅(洗药疗法)、难雅(坐药疗法)、沙雅(刺药疗法)、达雅(搽药疗法)、果雅(包药疗法)、咱雅(拖擦药物疗法)等[6],在治疗期间,对患者皮肤护理、饮食护理、二便护理、护理注意事项有明确规定,因此傣医护理在傣医特色疗法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2 傣医护理与傣医特色疗法相辅相成。

基于傣医特色疗法技术操作规范,运用现代护理程序分析傣医护理[7],下面以烘雅(熏蒸疗法)为例。

2.1 评估 傣医特色疗法技术操作前我们要先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该疗法的功能、适应症、保健作用,收集患者资料,对患者的基本一般情况及疾病有全面了解。

2.2 诊断 对患者进行评估以后,护理人员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在傣医特色疗法技术操作前,提出与患者症状和体征相适应的护理诊断,并且划分首优、中优、次优,力求使傣医特色疗法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3 计划 提出傣医护理诊断/(问题)后,为求达到良好治疗效果,对傣医特色疗法技术操作前准备、操作中傣医护理、操作后的傣医护理进行严密计划。

2.4 实施 在制定傣医护理计划以后实施。

2.4.1 傣医特色疗法技术操作前 操作用物准备齐全、患者准备、患者及其家属签治疗同意书、核对傣药是否齐全。

2.4.2 傣医特色疗法技术操作中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皮肤颜色变化、药物温度(特别是烘雅、暖雅、阿雅、难雅、咱雅)、治疗时间、患者对温度的耐受情况、患者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不适,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治疗并及时处理。

2.4.3 傣医特色疗法技术操作中后 做好患者治疗后的傣医护理、整理用物、记录。

2.5 评价 傣医特色疗法后对患者进行傣医护理评价,检验是否已有良好的傣医护理效果。

傣医特色疗法过程运用现代护理程序实施傣医护理中,体现出傣医护理贯穿傣医特色疗法的始终,同时傣医特色疗法对傣医护理提出要求,促进傣医护理的发展;优质的傣医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傣医特色疗法的质量;高效的傣医特色疗法可以促进傣医护理高效发展,所以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 傣医护理特色。

3.1 傣医护理具有历史性,传承性

3.1.1 据贝叶经记载,早在2500多年前傣族就有了自己的傣医药,经历了原始时期(波腊撒哈时期)、神药两解时期(波腊撒哈后期)、兴旺时期(米腊撒哈时期)和发展升华时期4个阶段[8],后期通过摩雅的整理研究形成完整的傣医药体系,傣医药具有医药同源的特点。

3.1.2 傣医药知识的传播 从原始的师徒、父子口头传承方式逐渐改变成应用老傣文音译加以注释后转抄,新中国成立后把傣医药列为我国四大民族医药之一,传承方式也多样化,除了师承,还开设了傣医学专业,壮大傣医队伍,使傣医药得到系统、专业的传承,傣医护理也不断向前延伸。

3.2 傣医护理具有民族性、地域性 傣医药起源和发展于我国西南地区,是生活的傣族人民在生活、实践,在和疾病作斗争中不断总结医药知识、独立创造而自成体系的传统傣医学,所以是根据傣族地区的地理区位、气候特点、该区域人民的民俗等各方面发展来的医药学,进而造福当地的居民,所以体现出一定的地域性,与之相辅相成的傣医护理的发展也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3.3 傣医护理具有时代性,先进性 傣医护理是在傣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傣医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疾病建立不同的傣医护理方案,但多数由由家属完成。随着现代护理的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傣医护理从中受到了启发[9],在保持传统特色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傣、中、西医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方法,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大大提高了傣医护理质量,发展形成了一套科学、系统的傣医护理。

4 小结

傣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边疆少数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傣族人民认识生命、预防疾病、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思想体系和方法,充分体现了护理的价值观[10],促进傣医护理健康有序的发展。在“一带一路”大政策的实施中,傣医护理也是我国护理与东南亚国家护理的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因此传承和发扬傣医护理在未来有着深远的价值与意义。

猜你喜欢
傣族医护医药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医药导报》第十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云南医药》杂志征订启事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古代医药文化大众传播方式概述
我国蒙医药法律保护的意义
闪光的背影——献给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