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处与去向
——山水画家刘佳宁的艺术路径

2018-12-21 06:57贠冬鸣
河北画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大城山水画色彩

文 / 贠冬鸣

佳宁的故乡是冀中小县大城,地貌一望无际皆为平原、沼泽及河汊,没有山,甚至没有丘陵。大城历史文化悠久,不仅现存燕赵古长城、秦始皇幼子墓、故城遗址等等,还出过若干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人物。如明代政治家梁材,官至户部尚书。是他的毅然上书,才使国库充盈:北洋内阁总理张绍曾,有着尚佳政绩;张作霖生于辽宁海城,祖籍则是大城;开国中将孙毅,亦从这里走向国人视野。当然,“大内总管”李莲英,也是无法回避的史实。北洋政法学堂教育长、国会议员邓毓怡,留日归来在大城开办中小学堂,摒弃四书五经而教授数理化并开办美术课,影响至深。在当代艺术史踩出旅痕的刘进安、史国良,与佳宁皆有着师生之谊。

《溪行桃花源》 60CM×60CM 2018年

扇面 60CM×60CM 2018年

作为知名山水画家,刘佳宁首次见到“山”,是在1981年初冬。河北师大艺术系新生刘佳宁与笔者驱车前往石家庄近郊抱犊寨,此为佳宁平生首次见到大山。寒风凛冽枯叶纷飞,佳宁竟旁若无人地狂叫:“啊!我见到山啦!终于见到山啦!”这便是山水画家的他,与八百里巍峨的太行首次结缘。

河北师大的美术专业系河北最高美术(院)系,然而师资却乏善可陈,虽然后来唐勇力、刘进安、徐福厚、白云乡皆为画坛大鳄甚或翘楚,受同道和弟子尊崇,但在当时皆为刚刚留校的青年助教。而在山水画领域推动艺术史发展的李明久先生,则仅为讲师,而这竟然是全系最高的职称。好在该系办学理念开放,聘请了周思聪、李天祥、林刚、史国良等等或办讲座,或短期授课,令学生豁然开朗。李明久任系主任,还筹备资金购买了陆俨少等名家的原作,用于教学和研究。1981年我和佳宁考入时,该系尚未更名,而佳宁则是全年级唯一高中应届生。来自乡村的学生不过二人,其中就有佳宁。按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学说来界定,其出身当算“贫雇农”,自然也就享受着最高助学金。“人穷志短”,话虽尖刻,却并不适寒门之子佳宁。他不卑不亢,宠辱不惊,甚或有着“天子呼来不上船”般的倔强。也是因着性情,此前佳宁供职廊坊师范学院美术系,作品虽屡次入选全国美展,但其声誉并未随之水涨船高,或曰仍地处边缘而很少被同道提及,更不能说在画坛纵横捭阖了。佳宁调入镇江,廊坊乃至河北画坛力量便有了残损。然而,偶尔叨念他的,大抵也就是为数寥寥的师长和同学,以及间或流露出几嘴乡音的兄弟。

刘佳宁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63年生于河北大城,1985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文学学士。现为江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美术研究所所长。作品曾在多家杂志作专题介绍。出版个人画集四部。

故乡虽亲,在佳宁眼中却始终是原点。原点不变,放射性的直径,则是无限的。佳宁尤喜旅行,甚至可以说径直伴随他的艺术创造轨迹。记得首个暑假,佳宁便跟同学石磊近乎徒步地考察了五台山。旅行,就免不了走走停停,随手信笔对景勾勒。其实,写生更应该是面对自然情感的瞬间迸发,是心迹的起伏和律动,是心的映照。基于此,佳宁遂撰文慨叹:“每当我行将作画时,那尘封已久的记忆便一幕一幕地倾泻开来,任凭我享用。远行给我带来了许多的风景,美好的风景又赋予了美妙的记忆,而美妙的记忆又造就了许多的画作。我相信,一切艺术都缘于对生命的原始感动,在与风景对话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着自己,也感悟着艺术的真谛。”

通过如上文字,不难得出佳宁对大自然,充满了无限的尊崇。他将自己的情感悉数融入自然,而非取旁观者立场置身万物之外。是潜心于内,置身其中。在其山水画里,似乎能听得见林涛的怒吼,能感觉到溪水的柔情与纯真。因而观赏者在其作品前驻足,心情该是快乐和美妙的,甚或感觉到大自然的无欲无邪。由此亦可看出,案头躬耕的佳宁心绪是舒朗的,把控也是精准的。

寻常的时日,佳宁大都沉默寡言。这绝非江南才子那般的温文儒雅,而是AB血型的秉性使然。透过其木讷的神情背后,佳宁的笔端却思若泉涌,视角亦敏锐深刻。呈现在艺术创造中,便是驾驭笔墨和色彩的自如,画面布局的灵妙而多姿。佳宁无论是用线,还是泼墨施彩,皆如行云流水。他的山水画长于抒情,恰如曼妙的散文,恰如诗歌,委婉而又富含内力。佳宁善于蹊跷地组合线条,组合墨韵,组合色彩。其构图也大多舒缓平淡,宛若纯净的无任何异味的泉水,但是却能让观者喝出山野中的清冽和甘甜。或者说,佳宁是化平易为奇崛,或曰长于在探幽发微中,尽显性灵的能力。还应指出的是,佳宁和其他艺术家一样,面对着同为先人的墨汁,先人的色彩,先人的宣纸;面对着同样的景观与植被,也正是因为佳宁所具有的迥异思维,才有了发自于心的奇妙幻化,以及别出机杼的组合,进而升华出独自的艺术心象。

《梦暖雪生香》 纸本设色136CM×34CM 2016年

《暮归山居》 纸本设色136CM×34CM 2016年

《秋之山韵》 纸本设色 68CM×68CM 2016年

《河畔草青青》 68CM×68CM 2017年

佳宁的艺术创作,早已涉过“随类赋彩”阶段,他笔下的浓烈色彩,皆为心灵的折射,是“心象色彩”。具有随机性和不可预见性,是非理性的,更是营造画面秩序所需,其中则充溢着随机妙化的情感诉求。更是因随心、随情、随境而赋彩,进而令色彩达到从视觉到精神的擢升。佳宁竭力避免炫耀技术,不在意细枝末节的虔诚刻画,而是将艺术语汇加以概括,是以一当十,以少少许,胜多多许。依笔者所见,佳宁的施色艳丽有余,而稍欠深沉与雄浑。收藏家所说的包浆,同样在山水画艺术里,也是必不可缺的元素。潘天寿曾说:“设色须淡而能深沉,艳而能清雅,浓而能古厚。”这也是佳宁今后在实践中,要着力思考的。那么,画面所呈现的些许装饰化倾向,势必会因此而化解。

佳宁的构图不取全景式崇山峻岭,山峰水势亦非奇崛嶙峋,但求观者惬意、会心地参与。佳宁的画面具有一种凄凉之美,令人颇为感伤。我想,佳宁虽客居镇江,但其心仍内蕴浓郁的叹逝意绪。故其在笔墨和色彩中,把对故乡太行的眷恋,华北大平原的难以割舍的情愫,皆逐一糅合其间,才使得观者长久驻足,并从中萌生对童年少年时光的回味,以及思乡的怅惘。

“儿时,我喜欢坐在大道中间,天空刮着大风,直刮得昏天地黑,不知为什么却喜欢这种景象。也时常在这种特定的氛围里,萌生一种莫名状的孤独感,一丝凄楚,一丝悲凉,然从不苦涩,更不愿轻易去打破。相反,却沉醉其中,静悄悄地并心甘情愿地去享受,直到后来发觉作画也是这样。平时,我总是爱把自己处置到一个静悄悄的相对安然的高坡上,那里空气通透,像星星草那样,随风摇曳着,思绪像河水一样慢慢地流淌。”佳宁的艺术随笔,其实道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艺术规律,即是故乡的无处不在,故乡的如影相随。

猜你喜欢
大城山水画色彩
2022中国大城强城指数TOP30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解封
神奇的色彩(上)
像树一样站着
暑假乐开花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