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史学视野中影视史学的书写与传播

2018-12-21 12:35高欣欣
文理导航 2018年28期
关键词:传播

高欣欣

【摘 要】影视史学被称为“公众可以消化的历史作品”,它的兴起和发展代表了传统历史研究向大众史学的下移与互融。但是影视史学毕竟不同于书写史学,在资本与大众的视野下,影视史学对传统史学的历史书写进行了重构,成为史学走向普通大众的重要实践。但是严肃并符合史实的影视史学作品,对历史学的发展与传播有较大影响与意义。本文以吴宇森的《太平轮》为例,探讨公众视野中影视史学的书写与传播。

【关键词】太平轮;历史书写;公众史学;传播

长久以来,历史研究被长时间困囿在专业历史研究者相对狭小的圈子里,成为距普通人极远又似近的展览品。久而久之,造成了普通民众对历史呈现出冷漠和漠视的态度。近年来,影视史学逐渐成长为“公众可以消化的历史作品”,成为公众史学发展的重要部分。但是,影视史学毕竟不同于书写史学,正如郭沫若所言:“历史研究与艺术创作各司其职:史学家是发掘历史的精神,史剧家是发展历史的精神。”本文以吴宇森的《太平轮》为例,来探讨影视史学的叙事书写与传播。

一、大历史背景下的“小历史”书写

吴宇森指导的电影《太平轮》取材于1949年的发生的“太平轮”真实事件,影片展现了在战争的硝烟与时代的变革中挣扎求生存的众生相。影片将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的 “大”历史背景,以循序渐进叙事方式,用影像语言进行层层构建。电影并没有将主人公在战争中的痛苦与创伤不断放大,反而更关注他们在各自的生活轨道上对理想所做出的努力和抗争,在挣扎与抗争过程中闪现的人性的光辉。

有人将《太平轮》称为中国版的《泰坦尼克号》,但“太平轮事件”绝非单纯的你侬我侬的纯粹爱情。历史的厚重感让电影《太平轮》承载了太多的精神内涵,包裹着时代所赋予的不可避免的悲剧与无法释怀的苦难。

二、无法承载历史的“温情主义”书写

“一部电影,它所能担当的历史责任必定有限,但是,作为一部讲述人类历史和民族历史中惨痛记忆的影片,它必然要比其他影片承担得更多,它必须要正视人们对于‘还原历史真相的基本要求,然后富有诚意地给出一个经得起推敲和检验的历史解释。”《太平轮》的创作者希望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艺术探索精神,用影像来见证历史灾难,然而一旦遇到大历史,行进到宏大叙事的细节操作,高度想象化的温情主义就无可托付了,“太平轮事件”真实惨烈地存在于中国历史集体无意识中的文化记忆,却被温情的虚构所取代。

尤其在1949这样一个割裂了民族历史的时空节点上,放弃了所有真实的故事,三段虚构的想象是否能够支撑起所谓的“用爱情表达大时代”的理想?吴森宇在电影中展现了足够丰富的时代信息,例如:在《太平轮》上部中用较长的篇幅描绘了1945年年侵华战争的场面,并将两次宏大的战争糅合在一起。然而,他所选取的“才子佳人戏”模式,又恰恰抵消了他试图描写的战争、家庭和民族聚散离合的大历史。

例如:在《太平轮·彼岸》中真正承担了两岸及时代悲情的严家,作为台湾本土家庭,正好勾连出了1949年历史中日本侵略、族群认同、意识形态和封建习俗等社会历史与个人选择之间的角力。但是,每一个如果深入下去都足以打动观众的具有深刻意义的主题都被严泽坤与志村雅子的爱情回忆所取代,吴宇森虽然固执地铺展时代的宽广向度,却又仅用“才子佳人”式的哀怨爱情填充所有复杂变动的历史因素。那些真正能体现“大江大海1949”大历史的问题在影片中都未有体现。当观众欣赏完电影后,并没有对“太平轮”发生的时代大背景有过多的思考,综合来说,本片在引起公众历史记忆,以及重塑公共心灵秩序的作用上看,还是远远不够的。

固然,电影需要将宏大的历史叙事转化为通俗的、流行的及审美的电影故事,才能符合大多数观众的需求及观赏趣味。而“太平轮”背后的真实历史故事远比电影故事要精彩得多,他的伤痕一直存留在遇难者家属的心里,沉默长达半个多世纪。太平轮所承载的悲欢离合、生死离别绝非几段爱情故事所能呈现。

三、影视史学与公众历史传播

影视史学正是一个塑造历史与过去的媒介。影视史学的勃发体现了现当代新史学思潮的一种趋向,一种从精英史学向大众史学转变的趋向。传统的学院派历史研究面临着大众接纳危机,而大众史学无疑是解决这一危机的利器。

罗森斯通说:“电影这一现代媒体不仅能表现历史、传递过去,而且还能挽留住广大观众。可以肯定,今天大多数民众历史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通过视觉媒体。”当然,影视史学的根本魅力在于历史学,如果影视史学摆脱了历史,走向“戏说”,它的命运必不长久。即使吴森宇在《太平轮》中温情主义的叙事不能承载大历史的背景,但至少通过虚构的爱情故事呈现了历史时代的背景资料。所以,我认为史学研究者在面对影视史学时,应更包容些,并主动承担起保护真实历史、防止历史影视剧庸俗化的责任,扩大史学影响力的任务,从而使史学研究的内容更加丰富、鲜活。

【参考文献】

[1]卜景培.《太平轮》影像风格的现实性与诗意性[J].电影文学,2016(18)

[2]钱茂伟.公众史学的定义及學科框架[J].浙江学刊,2014(01)

[3]郭沫若全集·文学编[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

[4]刘洋.太平轮·彼岸[J].电影批评,2015(05)

[5]陈捷.拉贝日记:视角、真相、立场[J].电影艺术,2009(04)

[6]刘洋.太平轮·彼岸[J].电影批评.2015(05)

[7]王玉红.太平轮对历史与人性的诗意美学勾勒[J].电影文学,2016(08)

[8]徐凡.影视史学中的历史叙事与语境重构[J].理论界, 2015

猜你喜欢
传播
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与对策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