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建设的6个层级与5个阶段

2018-12-24 05:20吴维海
新时代学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产业园园区要素

吴维海



产业园建设的6个层级与5个阶段

吴维海1,2

(1.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北京 100038;2.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北京 100038)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和新旧动能转换等工作,并先后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部委为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颁布实施了诸多规划文件。地方党委和政府积极行动,全面推动经济转型和发展模式创新。产业园区是承接乡村振兴、产业转型和动能转换的主体,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贡献了地方经济总量的绝大部分。因此,研究工业产业园、农业示范园等各类园区的开发层级和所处阶段,对于国家部委,各级党委、政府和园区管理决策具有重大的实践参考价值。

一、关于我国产业园的六大层级

产业园建设的层级研究,对于地方经济转型和战略定位意义重大。2018年2月6日,吴维海作为威海海洋规划的评审专家,参加了威海市海洋发展战略规划研讨会,提出了城市和园区发展一般经历6个层级的创新观点,即:项目-产业-园区-品牌-平台-标准。

吴维海在评审发言中提到,《威海市海洋发展战略规划》质量较高,思路清晰,有操作性,借鉴融合了2016-2017年本人担任课题组长并由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编制的《威海蓝色经济区中长期规划(2016-2020年)》理念和战略定位,结合新时代、新政策的要求,立足新旧动能转换、海洋强省战略等新形势、新目标,进行了修改、完善和提升,规划质量较高。《威海市海洋发展战略规划》文稿中提出了六大重点区域、五大产业园、四大港口、一批载体等,与已有规划有传承,有创新,有动态优化,体现了规划的协同性、融合性和螺旋式提升。

各地区编制各类规划,应顺势而为,注重政策呼应,接地气,要从项目、工程、园区、载体、品牌、平台和标准等方面与“大势”呼应,从“大势”中找到发展的蓝海和机遇,从“大势”中进行规划谋篇,统筹思路和编织方法,科学筛选、评估和确定规划架构、远景目标、产业定位、空间布局、园区功能、主要任务、资源分布、行动路线、组织机制、政策落地、业绩考核和宣传推广等。当前,威海市产业发展处于项目、产业和园区的交叉阶段,更多体现了园区聚集特征;离较高层级的品牌、平台、标准还有差距。本规划的后需修改重点,包括但不限于:增加和体现乡村振兴战略,贯穿新旧动能转换的理念,探索构建政府扶持的国际技术引进和国际交流高端平台。聚焦引进和整合全球一流、前瞻的技术、信息、人才和资金,增强海洋经济的“资源池”。”同时,凸显海洋渔业和养殖优势,提高(农业、渔业和)企业高层的职业化和国际化水平,深度参与全球海洋城市产业价值链分工与合作。鼓励渔业养种植技术能手和渔业合作社等到海外发展,以技术输出拓展国际海洋渔业空间。引导渔业产业的三产融合和走出去,探索建设基于一带一路的海外海洋牧场和海外产业园项目,扶持打造国际知名的特色海洋小岛,充分展示威海的文化自信,等。同时,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能力,研究可操作的财政政策、行动计划与考核办法,提升主管部门的核心价值、服务和管理的职责,加大规划执行与监督统筹、综合管理与产业服务等职责。

二、关于产业园区的五个发展阶段

为系统解读各类产业园的发展阶段和特征,吴维海在《产业园规划》《全流程规划》等专著中提出了全球产业园发展的五个阶段的观点,该观点很有独创性、行业指导性和代表性。

在吴维海看来,全球各类园区发展,一般经历五个阶段:

一是生产要素聚集,主要特征是要素引导;

二是产业主导,主要特征是产业引导;

三是创新突破,主要特征是技术引导;

四是财富凝聚,主要特征是都市科技;

五是生态文明,主要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

关于产业园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如下:

1. 生产要素阶段

该阶段产业链导向主要是低成本导向,要素低效串联配置;产业需求要素体现为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优惠的税收政策;园区功能是加工型,单一的产品制造、加工;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是基本脱离。

核心驱动力是政府优惠政策,主要产业类型是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

产业空间形态:纯产业区,在空间上呈现沿交通轴线布局,单个企业或同类企业聚集。

园区增值方式:园区主要活动的关注顺序:贸-工-技。增值手段主要是“贸易链”,即通过与区内外、国内外的贸易交换获取附加值。

表1 生产要素阶段产业园特征

分析维度主要特征 产业链导向低成本导向,要素低效串配置 产业发展需求要素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优惠的税收政策 园区功能加工型,单一的产品制造、加工 与城市发展的空间关系基本脱离(点对点式) 核心驱动力政府优惠政策等“外力”的驱动 主要产业类型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 产业空间形态纯产业区,在空间上呈现沿交通轴线布局,单个企业或同类企业聚集 园区增值方式园区主要活动的关注顺序:贸-工-技。增值手段主要是“贸易链”,即通过与区内外、国内外的贸易交换获取附加值。

2. 产业主导阶段

该阶段产业链导向主要是生产要素重新整合,形成稳定的主导产业和上、中、下游结构特征的产业链,有较好的产业支撑与配套条件;产业需求要素体现为一定的配套服务和研发能力,企业主要依靠外部科学结构和大学的支撑;园区功能是以产品制造为主;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是相对脱离(串联式)。

核心驱动力是由政府的优惠政策等“外力”的驱动,主要产业类型是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

产业空间形态:纯产业区,在空间上呈现沿交通轴线布局,单个企业或同类企业聚集。

园区增值方式:对园区主要活动的关注顺序:贸-工-技。“高技术产品生产基地”,增值手段主要是“产业链”。

表2 产业主导阶段产业园特征

分析维度主要特征 产业链导向生产要素重新整合,形成稳定的主导产业和上、中、下游结构特征的产业链,有较好的产业支撑与配套条件 产业发展需求要素一定的配套服务和研发能力,企业主要依靠外部科学结构和大学的支撑 园区功能以产品制造为主 与城市发展的空间关系相对脱离(串联式) 核心驱动力由政府的优惠政策等“外力”的驱动 主要产业类型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 产业空间形态纯产业区,在空间上呈现沿交通轴线布局,单个企业或同类企业聚集 园区增值方式对园区主要活动的关注顺序:贸-工-技。“高技术产品生产基地”,增值手段主要是“产业链”

3. 创新突破阶段

该阶段产业链导向主要是创新文化;产业需求要素体现为高素质人才、较好的信息、技术及其他高端产业配套服务。园区自身能力不断增强;园区功能是研发型。科技产业区、制造、研发复合功能;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是相对耦合(中枢轴辐式)。

核心驱动力是内力为主,技术推动,企业家精神,主要产业类型是技术密集型、创新型产业。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等。

产业空间形态:产业社区。产业间开始产生协同效应,在空间上形成围绕产业集群圆层布局。

园区增值方式:对园区主要活动的关注顺序是:贸-工-技。其增值手段主要是“创新链”。代表园区:中关村科技园、台湾新竹、法国索非亚高科技园区。

表3 创新突破阶段产业园特征

分析维度主要特征 产业链导向创新文化 产业发展需求要素高素质人才、较好的信息、技术及其他高端产业配套服务。园区自身能力不断增强 园区功能研发型。科技产业区、制造、研发复合功能 与城市发展的空间关系相对耦合(中枢轴辐式) 核心驱动力内力为主,技术推动,企业家精神 主要产业类型技术密集型、创新型产业。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等 产业空间形态产业社区。产业间开始产生协同效应,在空间上形成围绕产业集群圆层布局合 园区增值方式对园区主要活动的关注顺序是:贸-工-技。其增值手段主要是“创新链”。代表园区:中关村科技园、台湾新竹、法国索非亚高科技园区。

(4)现代科技都市阶段

该阶段产业链导向主要是高势能优势;产业需求要素体现为高价值的品牌、高素质的人才资源、高增值能力和高回报率的巨额资本;园区功能是复合型(事业发展中心+生活乐园)。现代化综合城市功能,产业集聚地,人气的集聚区、文化的扩散区、资本的融通区;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是紧密整合(多极耦合式)。

核心驱动力是高价值的“财富级”要素的推动,主要产业类型是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产业及其他高端现代服务业为主。

产业空间形态:综合新域。在空间上城市功能和产业功能完全融合。

园区增值方式:对园区主要活动的关注顺序:技-贸-工。以研发中心、研发型产业、科技服务业为主体,其增值手段主要是“财富链”。代表园区:美国硅谷。

表4 现代科技都市产业园特征

分析维度主要特征 产业链导向高势能优势 产业发展需求要素高价值的品牌、高素质的人才资源、高增值能力和高回报率的巨额资本 园区功能复合型(事业发展中心+生活乐园)。现代化综合城市功能,产业集聚地,人气的集聚区、文化的扩散区、资本的融通区。 与城市发展的空间关系紧密整合(多极耦合式) 核心驱动力高价值的“财富级”要素的推动 主要产业类型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产业及其他高端现代服务业为主 产业空间形态综合新域。在空间上城市功能和产业功能完全融合 园区增值方式对园区主要活动的关注顺序:技-贸-工。以研发中心、研发型产业、科技服务业为主体,其增值手段主要是“财富链”。代表园区:美国硅谷。

(5)生态文明家园产业园

该阶段产业链导向主要是生态与循环发展;产业需求要素体现为高生态环境、高技术应用、高资源利用率;园区功能是产业生态化。生态的城市业态,产业与自然和谐,以人为中心的资源集聚与产业协同,产业园与园区周边环境、产业的协同;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是融合与耦合。

核心驱动力是生态利用与创新驱动。

产业空间形态:人与自然、城市与产业的完全融合。

园区增值方式:对园区主要活动的关注顺序是:人-产-城。以生态产业、生态技术和生态服务业为主体,其增值手段主要是基于“人本”价值观的“生态圈”。这是未来全球先进国家和地区追求的“未来城”,山美水美园美、生态宜居宜业—是基于“生态圈”的“泛产业园”。

表5 生态文明家园阶段产业园特征

分析维度主要特征 产业链导向生态与循环发展 产业发展需求要素高生态环境、高技术应用、高资源利用率 园区功能产业生态化。生态的城市业态,产业与自然和谐,以人为中心的资源集聚与产业协同,产业园与园区周边环境、产业的协同 与城市发展的空间关系融合与耦合 核心驱动力生态利用与创新驱动 主要产业类型生态产业、生态生活、生态环境 产业空间形态人与自然、城市与产业的完全融合 园区增值方式对园区主要活动的关注顺序是:人-产-城。以生态产业、生态技术和生态服务业为主体,其增值手段主要是基于“人本”价值观的“生态圈”。这是未来全球先进国家和地区追求“未来城”—基于“生态圈”的“泛产业园”。

世界各国产业园发展阶段一般经历上述六个层级和五个阶段。其中:生态文明家园是各类产业园发展的最高形态,也是笔者研究全球产业园特征、国家政策与技术路径得出的创新观点,是贯彻“两山理论”,立足一二三产融合,推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前瞻判断。

吴维海,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执行总监,博士,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执行院长,多地政府规划顾问,多个大学兼职教授或研究员。曾负责完成100余个政府规划、园区规划、金融创新等课题。出版专著《新时代乡村振兴规划与案例》、《新时代强国复兴战略》、《新时代区域发展战略》、《新时代企业竞争战略》、《新时代金融创新战略》《全流程规划》、《产业园规划》、《政府融资50种模式及操作案例》、《企业融资170种模式及操作案例》、《政府规划编制指南》、《大国信用-全球视野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全流程规划》、《政府规划编制指南》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作序,《新时代大国战略》系列专著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作序。邮箱:icci2018@163.com。

[1] 吴维海.新时代区域发展战略[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

[2] 吴维海.产业园规划[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

2018-08-31

吴维海,男,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领域:政府规划、产业开发、企业战略、金融创新等;

猜你喜欢
产业园园区要素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