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西域

2018-12-24 10:01王信国
西部 2018年5期
关键词:信天游沙山上苍

王信国

麦子的故乡

天高路远,麦子的故乡山恋叠翠。

一只羊鞭系住羊肠小道,脚步才不会东倒西歪。水墨里的麦子,笔意隽永。犁铧、镰刀、墒情、力与美的土地上,汗水流淌了一春又一秋,流成了金子。

农业的胃液里,麦子的故乡风调雨顺。

麦子的故乡,山叠加,路蜿蜒。一双布鞋陪护的山路上,一群孩子的书包里,背着土豆、书本、大学录取通知,一步一个脚印,从山村走向城市。

只要走出去,才像麦子一样颗粒饱满。

看见忍冬花

西风的刀子,戳穿秋天的皮肤,刺向冬天的心脏。

冷寂的云端下,一株忍冬花收拢飞翔的翅膀,不言不语。迁徙的羊群,时走时停,即使停下脚步,也带不走一株忍冬花的守望。

在西域,看见忍冬花,就能看见一只鹰的春夏秋冬。

牧者在一个人的马背上,一遍遍数着羊群,一遍遍数着日渐消瘦的季节,当数到一株忍冬花的背影时,雪期来临。

看见忍冬花,看见羊群转场时,牧人印在牧道上的身影。

一只蝴蝶拍卖翅膀

一只蝴蝶拍卖翅膀,从冬天到秋天,无人问津。

这是一个接一个绽放的季节。对于翅膀,这一刻,与飞翔无关,与远行无关,与爱情无关,却与草原有关。只要向天宇伸出手臂,久违的雨水,青草一样来临。

坚持,不如说等待更加准确。身着各种服装的植物,站在西域,等待绽放的盛典。

这一刻,一只蝴蝶是绽放的花朵。一只蝴蝶是植物擎起的硕果。

现在,所有的飞翔,是那么多余。

一只蝴蝶拍卖翅膀,它的想法很简单,让所有植物长出飞翔的翅膀。

五月的向日葵

五月的向日葵,没有任何心事。

它的任性,毫无恶意。孩子般的笑脸,让一只蜜蜂从早到晚抒写童话。在童话中,万里无云,一只临摹蓝色的蝴蝶,逃离一朵雪花的陷阱。

五月的向日葵,绚烂,率真,嬗变。

它的每一天,是捉迷藏的一天。与粮食有关的季节,离向日葵那么远,又那么近。五月的向日葵,成為人父人母,只是时间问题。

那一天,怀春的向日葵,从五月走向八月的分娩。那一刻,一只蜜蜂满载而归。

沙山子

沙山子,爬行动物的宫殿,辉煌了一万年、十万年,或更久远。

某一天,过路的商旅与驼队,在风沙中迷路。风的哨音,永不停止。只要沙子站在一起,就是沙丘,就是小沙山。

爬行动物的家园,在三两声驼鸣中,开始衰败。

地窝子,篝火,困在马蹄印里的风暴,这一切,在过客的羊皮酒袋里忽隐忽现。沙山子,在地下宫殿尽享王权的生灵,在地之上交织的脚步声中,放弃扩张。

沙山子,从古到今,夕阳下奔命的猎物与猎手,告别一场风的送行。

沙山子,风的馈赠品,没有标记。

一峰骆驼背负河流远行

骆驼的故乡,是草尖上舞蹈的露珠,是一只鹰驮起的松涛。

一峰骆驼背负河流远行。远方,远不过一条河流的行程。水往低处走,河往远方流。这是冬不拉演绎的哲学与千古绝唱。

银碗里沉淀的风尘,植物与动物的联欢,从一条河流开始,于另一条河流结束。

其实,联欢并没有结束。我在一峰骆驼的哲学里,学会在骨头里绽放的铁、钙、盐,以及一条河流叙述的韧性和品质。

一峰骆驼背负河流远行,背负一株草的前世与今生远行。

远行,纵横的脉络里,风雪弥漫。

信天游的黄土坡

吼声,让远天的云彩让路。北风的王宫,信天游是王。

信天游的黄土坡,人性的交响曲。植物用舒缓的呼吸泄露风调雨顺的密码。一群羊弹奏的旋律,羊鞭是多余的音符。

站在西梁上的妹妹,望着东坡上的哥哥,吼几声信天游,心与心会贴得更近。

信天游的黄土坡,秦腔的低声部,高过一只猎隼的飞翔。

信天游的黄土坡,爱情发酵的伊甸园里,一粒种子用孕育的根稳住黄土地。

蹬三轮车的人我认识

蹬三轮车的人我认识,是人女、人妻、人母。

天蒙蒙亮,她蹬着三轮车送女儿上学,然后,又蹬着三轮车送公婆去医院。想到女儿马上幼儿园毕业,接着就要上小学一年级了,她蹬着三轮车,心里美滋滋。

公婆患了重病,几乎隔三差五去医院。除此之外,她拾荒、洗衣服、做饭、辅导女儿学习、对公婆问寒问暖。她在不属于自己的城市奔波了七年。

那年,她的男人丢下她离家出走时,女儿才一岁两个月,公公和婆婆一身病。四年前,公公离世时,只喊她的名字。

蹬三轮车的人我认识,她来自黄土高坡的一个小村庄。

她的言行举止,像一株低头不语的向日葵。

墨韵西域

我早已知道,只是我不想说出来。

草原,被上苍之手像画卷一样卷起来了。那是一幅大画卷。

一只过路的大雁说,那幅画,被上苍藏在一朵云彩里,只要云彩舒展开来,那幅卷起来的画,会重新铺展大漠。一棵胡杨说,那幅画,被上苍藏在一棵红柳的根下,只要红柳在风暴中挺起胸膛,那幅画一样会铺展大漠。

我说,上苍在挥笔之前,草原被上苍藏在一只蝴蝶的翅膀上。

泼墨,绿色的意境里,蓝天白云下,铺满真善美。

在墨韵大漠,我与植物一样,学会了适应、担当与博爱。

一双手套挂在门环上

布拉格村南巷十号,一双手套挂在门环上。

一个孩子站在门口,他首先喊了几声妈妈,然后站在原地,突然想起了什么。妈妈,一个七岁男孩每天叫多少遍,谁也记不清。一个孩子,独自上下学已习惯了。

一双手套挂在门环上,小男孩站在门口片刻后,扔下沉重的书包,往镇医院跑去。

学校每次举办运动会,他在短跑或长跑项目上,从未进过前十名。这一次,他一口气跑了四千米,一定是第一名。在镇医院的手术室,妈妈正在抢救。

这是妈妈第九次或第十九次晕倒,小男孩记不清了。他只记住了医生的话,妈妈患脑瘤,必须上大医院才能保命。保命这个词,小男孩懂。

一双手套挂在门环上,妈妈的命挂在小男孩的心里。

乡村素描

轻轻敲去一下木门上的黄铜环,就会看见父親母亲一样的老人,欢天喜地打开门。

有时,门敲多了,心里有一种负罪感。老人们的眼神,从喜悦往失落过渡的瞬间,我仿佛是庄稼地里的一株草。留守老人,留守孩子,留守的空房子。

留守,有时,很壮烈。有时,很凄凉。

必须去乡下,去乡下敲门。一家一户地敲门。敲多了,连大门都能敲疼。

一张张悲喜交加的面容,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乡下是堆满真情的地方,也是煎熬真情的地方,敲门,还要继续。

敲门,直到敲开的门里,绽放一家人团圆的笑脸。

黑娃,回家

进了腊月,雪花,隔三差五纷纷扬扬。

这是今年第五次下雪。黑娃母亲记得非常清楚。七十岁的年纪,她的记忆很好。

两个月前,黑娃在电话里给她承诺过,在落雪前回家。而雪下了五次,黑娃还没有回来。对母亲来说,只有盼啊盼。对黑娃而言,没有钱回不了家。

打工,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从春天到冬季,奔波,再奔波,才是硬道理。

黑娃,回家。黑娃知道母亲每天在心里喊他,母亲在梦里也喊他。黑娃,回家。黑娃却回不了家。老板给黑娃兑现了所有的工钱,黑娃手里却没有钱。

铁杆工友,白血病,捐钱,筹钱。这一切,黑娃觉得值。

这一切,黑娃很自信,母亲知道情况后,不会怪他。

地平线上有一棵行走的树

远远望去,地平线上有一棵行走的树。

那是一棵伞一样的树。沉重的树冠,压弯了曾经笔直的树干。那的确是一棵行走的树,在地平线上,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

辽阔的大漠,植物一夜之间迁徙远方,已见怪不怪。旱季,风像凶手,躲躲藏藏。

地平线上,那棵行走的树,越走越远,远的目光够不着背影。一棵树远行,是万不得已。像我认识的那个人,他必须出门打工,才能过好日子。

地平线上,有一棵行走的树。

其实,那不是树。那是一个肩扛行囊的赶路人。

猜你喜欢
信天游沙山上苍
信天游故里靖边的《信天游》
为泥土打针
咏退休族
大漠的呼唤
“跳兔”,我佩服你
祈雨台
突然来的风
鸣沙山
信天游仍然是灵魂的有效方式
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