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境检验检疫对宏观经济影响的量化评价方法与应用

2018-12-28 06:23袁旭谢欣赖筱丁焕峰邱梦圆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18年6期
关键词:示范区检疫损失

袁旭谢欣赖筱丁焕峰邱梦圆*

1.深圳海关 广东深圳 518026;2.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1 引言

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是依照国家检验检疫法律法规规定,对进出境的商品、动植物、人员,以及运载这些商品、动植物和旅客的交通工具、运输设备实施检验、检疫、鉴定和监督管理,其主要任务是严防人类和动植物疫病疫情以及有害生物的传入和传出,维护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1]。以往关于检验检疫的评价研究主要采用定性的方法[2],近几年定量评价开始增多,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检验检疫部门行政绩效评价,如李延辉等(2013)构建出“三率”综合评价指标计算检验检疫的检出程度[3];甄皓琮等(2016)通过SE-DEA模型计算检验检疫工作的投入产出效率[4]。二是对检验检疫的某一特定功能进行考察,如张红(2013)构建指标体系对进口木材外来虫害的监管效益进行评价[5]。检验检疫的社会职能之一是宏观经济调节[6],但目前尚缺乏对这一职能进行评价的有效手段,针对检验检疫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系统性研究较为薄弱,使得社会各界对检验检疫作用的认知度不高,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为此,有必要通过量化的手段对检验检疫工作的经济影响进行客观、理性的评价。

宏观经济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总体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其目标之一是经济持续均衡的增长[7]。我们探讨检验检疫对宏观经济的贡献,实际上是探讨检验检疫工作能带动多少经济增长,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分析检验检疫在经济增长中的角色与作用。出入境检验检疫并不直接参与经济生产,对于宏观经济增长不是直接推动,而是间接带动。作为监管和执法部门,检验检疫是国门安全的重要防线,其经济贡献更多的体现在挽回损失上。因此,检验检疫对经济增长是以避免损失为主的间接式带动,我们需具体分析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项目,从中确定其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路径,并沿路径进行量化测算。

基于以上思路,本文将对检验检疫的经济影响路径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梳理,通过设置指标体系,构建数学模型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测算,并对总体经济贡献进行综合评价,及时把握服务重点,提升检验检疫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更好地向外界宣传检验检疫贡献,赢得社会认同,为检验检疫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 出入境检验检疫对宏观经济影响的路径分析

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主要职责包括进出口商品检验、出入境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以及服务对外贸易的相关工作,这些业务均对社会经济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1 进出口商品检验的经济影响路径

对于进口商品而言,检验检疫通过相关制度、法规和标准管控进口商品质量安全,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口后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投入产出关联生产出更多不合格产品,挽回整体经济损失;同时对不合格的产品出具检验证书,便于企业对外索赔,维护进口企业的经济利益。对于出口商品而言,检验检疫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把关,首先可以减少因质量安全等问题引发的出口商品被国外退运或召回、残损返修损失,避免进口商索赔申诉;另外,可倒逼促进出口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美誉度,使出口产品市场扩大,提升本国出口企业经济效应。

2.2 出入境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的经济影响路径

2.2.1 防控传染病传入

传染性疾病对社会产生巨大威胁,维护国门安全的检验检疫工作在及时阻断阻隔传染病的跨境传播上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其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减少或挽回损失上:一是减少用于预防或治疗疾病所需费用的医疗损失;二是减少因病致残或死亡造成的损失,以及就医过程中的交通费、住宿费等非医疗损失;三是挽回旅游业、交通运输业、餐饮酒店业等产业的损失。

2.2.2 防控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外来有害生物、污染物等入侵会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产生巨大损失,维护国门安全的检验检疫工作在及时拦截以上诸多威胁上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其对经济的影响同样体现在减少或挽回损失上:一是通过预防外来风险,减少相应危害发生的概率,从而降低了危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包括农、林、牧、渔等农业生产损失和劳动力损失;二是因检验检疫的监管控制,减少相关行业对危害防治的投入以及防治成本[5]。

2.3 贸易便利化及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经济影响路径

2.3.1 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出口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检验检疫积极参加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加强双边及多边技术规则合作交流,做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评议、交涉等工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其专业性和时效性将最大程度的降低技术性贸易壁垒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2.3.2 削减贸易成本的经济效应

检验检疫部门推动进出口通关模式改革,提升口岸通关效能,推动对外贸易便利化,减少进出口企业通关时间,降低进出口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免出入境检验检疫费,调减法定检验目录,减免检验检疫行政事业性收费、整顿进出口环节检验检疫部门所属单位经营性服务和收费等,也为企业减少费用负担。对出口商品的原产地证签证工作为企业争取出口目的国关税优惠,降低出口成本,加大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2.4 促进质量提升的经济影响路径

检验检疫部门实时掌握出口商品的质量动态,并利用质量数据信息、管理方法和检验检测技术优势指导出口企业按国际标准加快技术改造和工艺革新,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升级产品标准,培育国际知名品牌,扩大出口竞争力,提高出口产品国际市场份额。在全国范围内选择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实施综合集成式治理,促进相关产品、产业质量和地区品牌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检验检疫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路径可汇总如 表1所示。

表1检验检疫影响宏观经济的路径汇总

3 出入境检验检疫对宏观经济影响的量化评价模型

3.1 指标构成

根据检验检疫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路径,参考相关文献中的指标构建方法,综合确定检验检疫对宏观经济影响量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其中,检验检疫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被分为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企业成本、减少运营损失、保障民生安全4个部分,每个部分用一定数量的测算指标进行衡量。由于各细分指标分属不同领域,彼此独立计算,原始数据与计算过程当中无重复部分,因此认为测算指标的加总即为检验检疫的总体经济效益,详见表2。该指标体系涵盖了检验检疫部门的最主要职责。

表2检验检疫对宏观经济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

检验检疫的其他工作,包括建设质量信用体系、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等质量违法行为、公共技术服务、标准及认证认可服务等同样会对经济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但贡献难以直接量化测算,并且这些工作将直接或间接引导、监督和推动产品质量提升,最终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其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最终会反映在提高出口产品合格率、降低出口退运通报率、扩大出口货值等指标数据变动上,与出口商品检验的经济效应存在包含关系,即出口商品质量水平提高,出口不合格率降低的原因基本包括了质量检验监管、质量安全示范区、质量信用体系、标准及认证认可等因素,故不另外单独计算。

3.2 测算方法

3.2.1 工业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实现扩大出口(C1)

表示各地检验检疫部门创建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推动高质量产品出口所带来的外汇收益。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创建国家级出口工业品质量安全示范区39个,首先根据可得的示范区案例推算全国出口工业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出口外汇收益的平均水平,再根据历年示范区的数量、美元汇率推算历年总体水平(数据说明:工业品及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数据来源于原国家质检总局官方网站、中国质量新闻网等网站,因数据可得性,C1、C2、C3指标估算采用的是总值而非增加值,由此估算结果将相对较高)。最终结果为估算值。

3.2.2 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实现扩大出口(C2)

表示由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建设为全国带来的农业出口收益。自2008年底至2015年底,全国已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91个,带动群众增收累计986亿美元,带动农村就业人口达到2 968万,出口创汇累计782亿美元。2016年示范区出口创汇324亿美元,10年间增长17倍。根据以上资料,估计示范区总体出口年均增长率约为45%,并以此测算各年出口收益。

3.2.3 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实现农民增收(C3)

表示通过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建设带动农村就业,所带来的农民收益。计算方法同C2指标。

3.2.4 关税优惠额(C4)

表示由检验检疫部门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和自贸协定优惠原产地证,使出口企业获得的关税优惠。该项指标为估算值。

3.2.5 直接避免国外索赔损失(C5)

表示检验检疫部门对出口产品进行质量检验,阻止不合格产品出境直接避免的国外索赔金额。由出境货物不合格货值(D4)乘以理赔率计算,根据江西检验检疫部门1994、2006年的测算资料,理赔率按平均20%计[8-9]。

3.2.6 间接避免国外索赔损失(C6)

表示由于检验检疫部门对出口产品的检验,倒逼企业主动提升产品质量,使出口产品不合格率下降而间接避免的国外索赔损失。计算公式如下:

3.2.7 降低出口退运损失(C7)

表示检验检疫部门通过质量把关带动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使出口退运率下降而挽回的损失。计算公式如下:

3.2.8 TBT直接损失减少额(C8)

即技术性贸易壁垒 (Technical Barriers of Trade,简称TBT)直接损失减少额,表示由于检验检疫部门的积极应对,帮助出口企业减少的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带来的损失[10]。利用技术性贸易措施直接损失额(D7)计算,方法与C7指标相似。

3.2.9 TBT新增成本降低额(C9)

表示由于检验检疫部门的积极应对,帮助出口企业减少的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带来的新增成本。利用技术性贸易措施新增成本(D8)计算,方法与C8指标相同。

3.2.10 维护进口企业利益(C10)

表示检验部门通过严控进口产品质量,鉴定产品短重、对不合格产品出证索赔所挽回的进口企业损失。该指标用对外出证索赔额(D9)以及进口大宗产品鉴定短重金额(D10)之和表示,数据通过搜集各地检验检疫部门的相关资料获得。

3.2.11 挽回产业链上下游总损失(C11)

表示检验检疫部门通过进口产品质量的把控,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国内生产系统中,从而避免的产业链上下游总损失。该指标用投入产出模型计算[11],模型如下:

其中,D11为入境货物不合格货值列向量,该向量中的元素各行业入境不合格货物的货值;A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I为单位矩阵;(I-A)-1为里昂惕夫逆矩阵,又称为投入产出乘数矩阵,表示国民经济各行业直接和间接的投入产出关系;X为由入境不合格货物经投入产出关系所诱发的各行业不合格产出列向量。不合格总产出对GDP的折损值用增加值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X1t+X2t+…)为第t年X向量的列向加总值,ν为增加值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增加值系数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201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并依据《投入产出部门分类代码及解释》将入境不合格货物种类与国民行业相匹配。

3.2.12 挽回农林潜在经济损失(C12)

表示由检验检疫部门截获进境有害生物,防止有害生物对农业和林业生产造成危害,从而挽回的潜在经济损失[5,11]。 计算公式如下:

3.2.13 危害防治成本减少额(C13)

表示由检验检疫部门截获进境有害生物,使农林受危害的概率降低从而减少的化学药品成本,以及化学药品对环境的影响从而产生的综合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3.2.14 挽回劳动力损失(C14)

表示通过检验检疫部门控制外来疾病入侵,减少国内由疾病致死导致的劳动力损失。计算公式如下:

3.2.15 挽回误工损失(C15)

表示通过检验检疫部门控制外来疾病入侵,减少国内人员由于疾病无法工作带来的损失。计算公式如下:

3.2.16 医疗成本减少额(C16)

表示通过检验检疫部门控制外来疾病入侵,所节省的医疗费用。采用直接法计算,公式如下:

3.2.17 预防接种效益(C17)

表示由检验检疫部门通过对出入境人员实施预防接种,所避免的劳动力损失及医药费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4 出入境检验检疫对宏观经济影响的量化评价结果

4.1分类项结果

根据上述公式,运用2011—2016年中国检验检疫业务数据以及经济数据,计算检验检疫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原始数据来源:《中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统计年报(检验检疫部分)》、《全国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和进出境疫病疫情分析》、《出口工业品退货核查质量分析报告》、《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调查数据》、《全国原产地签证数据》)。图1展示了检验检疫各项职能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结果可知,检验检疫对宏观经济的最大贡献体现在提升产品质量和减少运营损失上:由创建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为国民经济带来的出口收益逐年上升至近8 000亿元人民币,占检验检疫经济总效益的50%左右;由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国内生产系统、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为国民经济挽回的损失逐年上升至6 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占检验检疫经济总效益的39%左右。2011—2014年,检验检疫在减少运营损失方面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大于提升产品质量,但随着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等质量提升措施的不断推进和完善,2015年起,提升产品质量成为检验检疫的最大经济贡献,这体现了检验检疫部门的职能转变。

图1 检验检疫各部分经济效应

在保障民生安全方面,检验检疫通过防止疾病及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为国民经济挽回的损失超过1 000亿元,占经济总效益的10%左右。每年为出口企业争取的关税优惠以及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所挽回的损失达500亿至1 000亿元人民币,占经济总效益的5%左右。由此可见,检验检疫在保护国门安全和服务出口企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2 总体结果

根据各分项结果计算检验检疫的总体经济影响。其中经济总效益表示检验检疫工作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效益,是上述所有测算指标的加总值;宏观经济占比表示经济总效益占当年GDP的比重,表明检验检疫工作在整个经济社会中的地位。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检验检疫的宏观经济效益及占比

结果可知,检验检疫产生的经济总效益在考察期间内呈平稳上升趋势。2016年,检验检疫产生的经济总效益为16 172.41亿元,在当年74.41万亿元GDP中占比2.17%,比值与往年相比小幅上升,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以及对外贸易和国际交流的发展,检验检疫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正逐渐扩大。总体而言,检验检疫部门每年促进的经济扩张和挽回的经济损失占总体经济的比重在2.1%左右波动,波动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国面对的国际经济市场环境愈加复杂,外贸传统竞争优势弱化,各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不断出台导致出口形势严峻;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国内面临着经济转型,处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急需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两个方面都对检验检疫今后的工作开展提出了新要求。

5 结论与展望

本文在对出入境检验检疫的经济影响路径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将检验检疫对宏观经济影响分为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企业成本、减少运营损失和保障民生安全4个方面,通过设置四级指标体系,构建数学模型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测算,并对总体经济贡献进行综合评价。测算结果表明,检验检疫对宏观经济的最大贡献体现在提升产品质量和减少运营损失上,产生的经济总效益约1.5万亿元,占总体经济的比重约为2.1%。检验检疫在推动质量提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企业损失、保障民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检验检疫部门并不是生产部门,但作为进出口质量安全的守护者,检验检疫在维护国内经济平稳发展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研究测算的是与检验检疫直接相关的经济效益,测算结果可能存在以下误差:(1)由于数据的可得性,使质量安全示范区扩大出口带来的经济效益、疾病防控挽回的经济损失等指标难以准确度量,估算结果会造成一定的误差。(2)部分潜在的影响效益由于测算的难度并没有纳入到评价体系中,许多方面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更为长远,主要包括:标准升级、认证认可、公共检测服务将推动产业升级从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服务国家对外开放重大战略、服务重点企业、产业、项目、工程,对国家和区域宏观经济产生的推动作用;防止外来有毒有害物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自然景观的损毁等,从而减小对人民健康、工业生产以及旅游业发展等造成影响。更准确的测算方式将结合经济社会和检验检疫业务发展而不断优化完善。

猜你喜欢
示范区检疫损失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胖胖损失了多少元
英国检疫隔离立法源流及启示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检验检疫学刊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玉米抽穗前倒伏怎么办?怎么减少损失?
Evaluation of a point of care ultrasound curriculum for Indonesian physicians taught by first-year medical students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菜烧好了应该尽量马上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