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东川区大笑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2019-01-03 10:40刘正勤齐兵德
中国金属通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云母板岩硅化

刘正勤,谢 星,齐兵德

(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三大队,四川 达州 635000)

1 地层

矿区位于康滇地轴中段,东沿次一级隆起-东川块状隆起区。出露地层简单,仅出露中元古界上昆阳群大营盘组和小河口组,现将矿区内地层从老到新简述如下。

(1)昆阳群大营盘组第三段(Pt2d3)。分布于矿区内,以浅变质灰黑色绢云板岩及炭质板岩为主,局部夹白云岩、炭质绢云母千枚岩,少量粉砂质、泥质板岩,夹板岩中产植物碎片及古孢子,地层走向323°,倾向南西,倾角44°,厚1450m,其上与昆阳群小河口组整合接触。

(2)昆阳群小河口组(Pt2xh)。分布于矿区西部和西北部,上部为灰、灰白色石英砂岩夹深灰色板岩,下部夹深灰色砂质灰岩和红色铁质板岩。地层走向335°~355°,倾向南西,倾角24°~44°,厚106m~520m。

2 构造

(1)褶皱构造。矿区位于基多向斜东翼,基多向斜轴向330°,东倾,倾角35°左右,轴部由震旦系含藻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组成。两翼由昆阳群的变质砂岩、板岩、白云岩、铁质板岩、角砾岩等组成。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为中元古界昆阳群大营盘组板岩和小河口组铁质砂岩、砂质灰岩,地层走向280~355°,倾向南西,倾角20~70°为单斜岩层,局部地方产生褶曲现象,褶皱构造不发育。

(2)断裂构造。矿区位于近东西向走向的因民断裂南端,南北向的茂麓-小场院断层东部,处于两条大断裂的交汇部位。强烈的构造作用造成矿区内构造小断裂、板状劈理、层间破碎带、小褶皱极其发育,其总体发育方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其中断裂破碎带、层间滑脱带及岩层节理发育密集部位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3 岩浆岩

在该区的西部见少量岩浆岩分布,主要为辉绿辉长岩呈岩枝、岩脉产出,岩石呈暗绿色、黄绿色,风化后为褐黄色,具有辉绿辉长结构,辉绿构造,主要成分为普通辉石及基性长石,含少量橄榄石、黑云母、钛铁矿、磷灰石等。部分岩体分异良好,按分异及结构变化有如下两种类型:

(1)辉绿辉长岩。为本期主要岩类,以岩枝、岩脉居多,具辉绿辉长结构,局部边缘为隐晶-玻璃质,并具杏仁构造。

(2)辉长岩。分异良好,具辉长岩结构,下部为暗色辉长岩,上部为浅色辉长岩。

4 变质作用及围岩蚀变

4.1 变质作用

矿区昆阳群地层均经历了区域变质作用,为低级变质岩系,温度和均向压力都不高,主要受应力作用的影响。变质岩主要为板岩,原岩主要是泥质岩、泥质粉砂岩,重结晶不明显,镜下可见有泥质和部分绢云母、绿泥石、硅质,有时见少量得白云母、黑云母、石英等。具变余泥质结构。属于川康台背斜变质区[1-3]。

4.2 围岩蚀变

矿区围岩蚀变是含矿热水溶液沿先期形成的北东向断裂裂隙带以扩散、渗滤、充填交代方式对构造岩发生交代蚀变作用,沿主裂面及上盘形成不同强度的蚀变岩,其中主裂面附近的角砾岩、碎裂岩,蚀变矿化强烈,远离主裂面的碎裂状岩石则蚀变、矿化相对较弱。其蚀变类型有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其中硅化、绢云母化与矿化关系最密切。

(1)硅化:一般表现很强,其特征为它形不等粒状石英集合体呈不规则脉状充填于岩石裂隙中。局部石英集合体边缘则环绕着少量结晶稍粗的方解石

(2)绢云母化:是矿床内最普遍发育的一种蚀变,呈密集显微鳞片状集合体,总体定向排列,组成毡状和板状构造,由于压应力作用,形成大小不等的块体。

(3)碳酸盐化:细晶-巨晶方解石呈团块状不规则状分布于近矿围岩或裂隙中。它是成矿晚期的产物,也标志着铅锌矿化的尾声。

总体来说矿床的蚀变作用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复杂-简单的交代过程,形成了以绢云母化、硅化角砾岩、碎裂岩为中心的蚀变岩带,其形态、规模、产状与构造带一致。

4.3 蚀变分带及蚀变岩特征

(1)蚀变分带。矿床内构造蚀变岩带具有两大特征:一是蚀变带受构造控制;二是蚀变有分带性。各岩带间呈渐变过度关系。蚀变带受构造控制,主要表现在蚀变岩严格的框定在构造岩带中,呈带状展布,其形态、规模、产状与构造带一致,且构造强烈地段也是蚀变矿化最佳部位。

5 矿化特征

矿体主要赋存于中元古界昆阳群大营盘第三段地层中的断裂构造蚀变岩带内,严受断裂控制。

矿化与蚀变作用有关,但取决于构造活动。铅锌硫化物多呈浸染状、脉状、网脉状,矿化与岩石的破碎蚀变程度有关,破碎蚀变越强,则矿化越好。

6 矿体地质

6.1 矿体空间分布特征

矿体主要分布在采矿区范围内7~32线,1852~1454m标高间。参照一般工业指标圈定铅锌矿体23个,其中①、②、③、④号矿体规模相对较大,为矿区内主矿体,产于北西南东向压扭性断裂蚀变岩带内,严受断裂控制,矿体近矿围岩为构造蚀变岩,赋存于昆阳群大营盘组第三段(Pt2d3)绢云板岩、炭质板岩中,矿体产状与断裂产状一致,呈脉状平行分布,且相距较近。

6.2 矿体规模、形态、产状特征

矿体规模为小至中等,属形态简单矿体,呈不规则的脉状,受北西-南东向压扭性断裂断裂控制,现将主要矿体现将特征叙述如下:

(1)①号矿体为矿区主要铅锌矿体之一,分布于15~32号勘探线间,由6个中段27个穿脉以及6个沿脉控制,矿体长715m,延深215m。矿体倾向199~246°,倾角62~75°,呈脉状及透镜状产出,矿体赋存于主裂面上盘的碎裂蚀变岩带内,赋矿岩石为铅锌矿化碎裂岩,围岩为碎裂岩。矿体两侧围岩见有绢云母化、硅化,绢云母化、硅化是矿床内最普遍发育的蚀变作用,硅化与矿区多金属成矿关系最密切。

(2)②号矿体为矿区主要铅锌矿体之一,分布于15~24号勘探线间,由4个中段17个穿脉以及4个岩脉控制,矿体长607m,延深215m。矿体倾向205~230°,倾角43~67°,呈脉状及透镜状产出,矿体赋存于主裂面上盘的碎裂蚀变岩带内,赋矿岩石为铅锌矿化碎裂岩,围岩为碎裂岩。矿体两侧围岩见有绢云母化、硅化,绢云母化、硅化是矿床内最普遍发育的蚀变作用,硅化与矿区多金属成矿关系最密切。

(3)③号矿体分布于15~8号勘探线间,由4个中段7个穿脉以及2个岩脉控制,矿体长320m,延伸190m。矿体倾向205~220°,倾角62~71°,呈脉状产出,矿体赋存于主裂面上盘的碎裂蚀变岩带内,赋矿岩石为铅锌矿化碎裂岩,围岩为碎裂岩。矿体两侧围岩见有绢云母化、硅化,绢云母化、硅化是矿床内最普遍发育的蚀变作用,硅化与矿区多金属成矿关系最密切。

(4)④号矿体为矿区主要铅锌矿体,分布于15~8号勘探线间,由2个中段2个穿脉以及3个岩脉控制,矿体长267m,延伸76m。矿体倾向213~225°,倾角71~76°,呈脉状产出,矿体赋存于主裂面上盘的碎裂蚀变岩带内,赋矿岩石为铅锌矿化碎裂岩,围岩为碎裂岩。矿体两侧围岩见有绢云母化、硅化,绢云母化、硅化是矿床内最普遍发育的蚀变作用,硅化与矿区多金属成矿关系最密切。

7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1)矿床成因。矿区位于扬子准地台西缘滇东台褶带之南北向小江断裂、普渡河断裂与东西向宝九断裂夹持地带,构造发育。矿区铅锌矿体产于南东北西向断裂破碎带靠上盘一侧,含矿岩石较为破碎,裂隙发育,明显受南东北西向压扭性断层控制,矿体产状与断层基本一致,呈脉状及透镜状产出,铅锌矿物呈浸染状、团粒状及细脉状充填于岩石裂隙中。同时发育硅化、绢云母化等热液蚀变,表明这些断层具有热液活动的特点。

综上所述,认为成矿作用是在中低温条件下由地下热水运移溶解成矿元素,在构造有利部位充填成矿,因此,矿床成因类型属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铅锌矿床。

(2)找矿标志。通过矿床成因的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找矿标志:①构造标志:南北向压扭性断层破碎蚀变岩带是该类型铅锌矿床的重要标志。②热液蚀变标志:硅化、绢云母化。③化探异常标志:本区区域化探成果圈出的铜、铅、锌、银元素综合异常,反映了矿带的分布特征,而异常浓集中心多数与已知的各矿段较吻合,根据化探成果所圈定的异常,可作为区内铅锌矿找矿标志。④人文标志:矿区民间采矿历史悠久,遗留的老硐及采矿、冶炼废渣等可作为找矿标志。

猜你喜欢
云母板岩硅化
安徽省宣城市溪口—鲍坑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基于敏感性分析的炭质板岩引水隧洞支护结构优化研究
基于连续-非连续单元方法的炭质板岩隧道围岩稳定分析
上公山隧洞4+439部位TMB卡机地质条件及后护盾顶部塑性变形分析
高压蒸汽法处理锂云母提锂工艺研究
赣南脉钨矿床云母中微量元素含量以及找矿意义分析
原子厚度的云母有望成为优异的质子导电膜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山湾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综合评价
东宁暖泉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关系探讨
WS2/TiO2/绢云母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能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