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2019-01-03 10:21贺桂梅
关键词:脑血栓康复训练神经功能

陈 云,贺桂梅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脑血栓又称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在患病期间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关研究结果显示,患者一旦发病,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目前,伴随我国医疗技术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上通过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到我院治疗的急性脑血栓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早期组和常规组,各38例。其中,早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48~82岁,平均年龄(59.68±7.42)岁;常规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48~86岁,平均年龄(59.94±7.5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早期组行早期康复护理。首先,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对于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需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干预,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困惑和疑虑,并且给予患者适当的支持和安慰,及时回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并且告知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的重要目的和意义,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其次,还需要加强对于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和宣传,告知患者有关该类疾病的发生机制、治疗措施以及护理方案等,并且讲解康复训练期间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加利于康复训练的顺利实施;最后,根据患者的身体康复情况,开展早期的功能训练。等到患者体征平稳后,对于不能下床的患者而言,则需要指导患者学习床上翻身、如厕等基础活动训练,同时,适当按摩患者肢体,并且协助患者开展被动的康复训练,每天训练5~7次,进而更加利于患者肢体的血液循环。在此期间,患者需要确保自身皮肤的干燥和清洁,定期翻身、按摩,进而减少褥疮的发生。此外,叮嘱患者适当主动活动四肢,预防肌肉萎缩以及关节僵硬的发生。

常规组行常规康复护理。护理人员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且给予补液支持,开展常规的护理指导。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早期组和常规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总体有效率

早期组的总体有效率36例(94.74%)明显高于常规组30例(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46,P=0.042<0.05)。

2.2 对比两组NIHSS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

早期组的NIHSS评分(10.05±2.05)分,常规组为(19.96±2.18)分;早期组的Barthel评分(60.58±5.74)分,常规组为(43.75±4.18)分;早期组的NIHSS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14、14.611,P=0.000P<0.05)。

3 讨 论

急性脑血栓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认为主要是由于脑血管血栓形成所致,有关数据显示,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占据50%~60%左右。该类疾病一旦发生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研究结论表明:早期组的总体有效率36例(94.74%)明显高于常规组30例(78.95%),早期组的NIHSS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临床上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基于患者体征平稳的前提下,尽早开展早期的康复训练和指导,进而更加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

总的来说,通过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急性脑血栓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脑血栓康复训练神经功能
疏血通注射液与奥扎格雷纳联合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