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康复治疗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近期疗效研究

2019-01-03 08:56朱玉平程芳
智慧健康 2018年35期
关键词:肛提盆底肌力

朱玉平,程芳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产后保健科,江苏 淮安 223002)

0 引言

在当前妇科疾病中,虽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发生与其他的妇科疾病相比占比相对较低,但它给患者多造成的不良影响是极为明显的[1]。本研究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在PFD治疗中的近期疗效,报道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本次实验的纳入时间严格控制在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PFD产妇81例,按不同分娩方式将其分成三组,即31例顺产组,30例剖宫产组,20例机械助产组。年龄23~38岁,平均(25.5±2.0)岁,三组患者年龄、病型等常规资料有对比价值(P>0.05)。纳入标准:①足月分娩单胎初产妇,年龄23~38岁;②产妇恶露已干净,无严重内外科疾病及生殖泌尿系统感染者;③产妇既往无盆腔手术史,分娩方式顺产、剖宫产、机械助产者;④产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愿意接受盆底康复治疗者。排除标淮:①产妇伴有盆腔器官脱垂和尿失禁家族史;②未足月分娩,且是双胎、经产妇者;③产妇恶露未清除干净者,有严重内外科疾病及生殖泌尿系统感染者。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所有纳入者均在产后6~8周进行盆底功能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产妇控尿情况、盆腔器官脱垂、盆底肌力等,其中产妇控尿情况主要根据临床轻重判断;盆腔器官脱垂按照《妇产科学(第9版)》中的相关评价指标对其进行诊断与评价;盆底肌力的诊断按照《女性泌尿盆底疾病临床诊治》[2]中的相关规定实施。

1.2.2 盆底肌力检测

运用手测肌力和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行盆底肌力检测:盆底功能检查手测改良肌力分级:用口令教病人收缩阴道,叮嘱病人在进行阴道收缩时尽量不要进行腹肌收缩,把腹肌收缩与肛提肌收缩分离出来。0级:无肌肉活动,1级:有肌肉颤动,2级:有非震动样的弱压力,3级:较2级压力增大,并有弱顶举感,4级:检查者手指被较牢固地抓住并吸进,5级:手指被牢牢地抓住并有明显的顶举感。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行盆底肌力检测:用口令教病人收缩阴道,以收缩持续时间和连续完成次数来分级。检测患者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肌力。患者收缩盆底肌肉1类肌纤维,红色曲线达到黄色模块40%的高度,持续0s肌力为0级,持续1s肌力为I级,持续2s肌力为Ⅱ级,持续3s肌力为Ⅲ级,持续4s肌力为Ⅳ级,持续5s或大于5s肌力为V级;患者盆底肌肉Ⅱ类肌纤维收缩红色曲线到达黄色模块60%的高度,持续0次肌力为0级,持续1次肌力为I级,持续2次肌力为Ⅱ级,持续3次肌力为Ⅲ级,持续4次肌力为Ⅳ级,持续5次或大于5次肌力为V级。Ⅰ、Ⅱ类肌纤维肌力≤Ⅲ级者均为异常,Ⅳ级及以上者为正常,手测肌力为主。

1.2.3 盆底康复治疗

(1)盆底肌功能训练:患者做缩紧肛门阴道的动作。每次收紧3~5s后慢慢放松3~5s;逐渐延长收缩持续时间达每次8~10s,放松时间与收缩时间相等;连续做10~15min,每天3次或每天做150~200次;练习时应注意除了肛提肌群,腹部、大腿部均不用力;(2)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在嘱咐产妇排空大小便后,取其半卧位,将电型盆底肌肉治疗仪经阴道内置入,直到盆底头部,从低到高逐渐增加电刺激强度,直到产妇有自觉性的盆底肌肉收缩为止,并根据盆底肌肉表面电信号强弱来判断产妇的盆底肌肉收缩与舒张功能,30min/次,2次/周。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临床数据均以SPSS 21.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产妇治疗前后盆腔器官脱垂情况对比

顺产组、剖宫产组和机械助产组治疗后阴道壁脱垂、子宫脱垂的总发生率均优于治疗前(P<0.05),详见表1。

表1 三组产妇治疗前后盆腔器官脱垂情况对比[n(%)]

2.2 三组产妇治疗前后尿失禁情况对比

三组治疗后的尿失禁变化情况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三组产妇治疗前后尿失禁变化情况对比(n, %)

2.3 三组产妇治疗前后盆底肌力变化情况对比

治疗前三组产妇的盆底肌力变化相比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三组产妇的盆底肌力变化有差异(P<0.05),详见表3。

表3 三组产妇治疗前后盆底肌力变化情况对比[n(%)]

3 讨论

3.1 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肌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当前临床医学的发展情况来看,尤其是在社会卫生问题逐渐加重的情况下,PFD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要对象之一,就目前该病的发生情况来看,盆底肌结构受损和功能障碍在当前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也是其主要的临床特征,常见的有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盆底肌力降低等,而这些病症的发生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是极不利的[3-6]。

3.2 不同分娩方式产后PFD中实施盆底康复治疗的影响

在不同分娩方式产后PFD患者的近期治疗中行盆底康复治疗效果极佳。同时在予以盆底康复治疗后机械助产组患者的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情况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肌力改善明显。阴道、子宫、膀胱和直肠是组成盆腔器的主要器官,同时肛提肌分别位于盆腔器两侧和后方,是保证上述四种器官能正常的维持在盆腔内部。有学者研究发现,当人体腹压增大时,盆底支持系统与腹腔压力则处于相抗衡状态,而肛提肌在这时则能起到防止盆腔器官脱垂,若这时腹压增大时而肛提肌无法承受时,肛提肌纤维则会受到影响。当然若肛提肌自身的收缩压力不足或有先天性发育缺陷,耻骨宫颈筋膜、圆韧带等结缔组织也会受到影响,如变形等,这时它的第二道防线功能则大大减弱,甚至会造成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等症状。另外,在实施产钳胎吸助产过程中,产钳放入阴道的太深,继而占据了患者的骨盆侧壁的大部分空间,继而不同程度的损伤了盆腔结缔组织、尿道周围组织以及会阴部深层肛提肌等有关[7-9];而还有一种可能则是机械助产过程中对盆底肌肉的牵拉过度,使肌肉出现去神经化或肌力及肌理损伤等[10]。与此同时,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个头大小、足月分娩次数等对盆底组织都会造成影响。在本研究中还发现,在行盆底康复治疗后三组患者的盆底肌力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显著(P<0.05)。这有效的说明了盆底康复治疗在不同分娩方式下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是极佳的,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不同分娩方式产后PFD的近期治疗中,行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极佳。

猜你喜欢
肛提盆底肌力
超声评价女性肛提肌功能的研究进展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三维超声和磁共振成像评估产后肛提肌损伤的临床价值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价女性雌激素水平与肛提肌功能的相关性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利用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对肛提肌裂孔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