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2019-01-04 18:35
种业导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小麦

全国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拉开序幕

近日,夏粮主要作物小麦由南向北梯次成熟,各小麦主产区天气晴好,湖北、河南、安徽等地已进入集中收获期。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截至5月28日,全国已收获小麦4000万亩,当日机收面积694万亩,标志着全国“三夏”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大会战全面启动。全国将有1630万台农业机械投入小麦、油菜等作物抢收、秸秆处理、烘干作业,以及玉米、水稻、花生等作物抢种作业,其中联合收割机64万台,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27万台。预计今年夏收夏种机械化水平将持续提高,参加跨区作业的大喂入量收割机占比将超过60%,黄淮海主产区小麦机收率、玉米机播率将分别达到96%、90%以上。

农业农村部要求各地积极促进农机共享共用,强化信息引导、技术指导、服务保障、安全生产等工作,做到成熟一片、收获一片、播种一片,不误农时,为“三夏”提供有力机械化支撑。农业农村部印制30万张农机跨区作业证已免费发放到机手,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凭证享受免费通行政策。各小麦主产省在前期市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全国农机化信息服务平台·农机直通车”、手机APP以及地方公众号等渠道帮助跨区作业队、农机合作社等进行供需对接。公路沿线将设立3100多个接机服务站,为跨区作业机手提供周到服务。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与交通、公安部门协调配合,针对“三夏”农机作业高峰特点,强化安全宣传,深入排查隐患,纠正违规违法行为,落实应急预案,努力确保安全生产。

目前,四川冬小麦收获进度近九成,湖北进度过半,河南进度已过一成。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未来两天黄淮西部、江淮、江汉大部和西北地区东南部以晴或阴到多云天气为主,基本利于冬小麦成熟和收获晾晒;部分地区有小雨,但对麦收影响不大;北方冬麦区大部天气晴好,利于冬小麦灌浆乳熟。

(人民日报)

看智慧农业种菜的“十八般武艺”

红的、黄的、紫的、绿的,还有迷彩的,现场展示的番茄苗上成串成串的樱桃番茄“不仅好看,还更好吃”。而淡绿色的辣椒不仅可以当水果吃,还有维生素C含量高的特性。除了新奇的蔬菜品种,“滚筒式”蔬菜花卉精量播种流水线,无骨双膜增压大棚,精准水肥一体化技术,智慧农业解决方案等无不彰显出现代农业的新生机。

近日,第二十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在山东潍坊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举办。本届菜博会以“绿色、科技、未来”为主题,围绕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汇集展示和交流共享国内外蔬菜产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展区总面积45万平方米,其中室内16.5万平方米,集中展示了国内外各类蔬菜品种2000多个,高科技栽培模式80多项,前沿技术100多项。

(农民日报)

“新乡小麦”跻身河南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近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和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组织召开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发布暨宣传推介会,会上发布了《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目录》。新乡市的“新乡小麦”、“辉县山楂”、“生命果”树莓饮料、“同盟山”获嘉黑豆等23个产品榜上有名,其中,“新乡小麦”被授予“河南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

郭天财介绍,河南小麦的播种面积、总产量、单产及对国家的贡献均居全国首位,“新乡小麦”作为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具有籽粒饱满透明、色泽光亮的外在特征和容重高、出粉率高、籽粒蛋白质含量高、湿面筋含量高、面团稳定时间长的内在品质。

据了解,2014年11月,原农业部批准对“新乡小麦”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7年9月,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交会上,“新乡小麦”被农交会组委会授予“2017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此次被授予“河南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是“新乡小麦”品牌的又一次飞跃。(中国农科新闻网)

十省油菜专家研讨良种攻关

近日,国家油菜良种联合攻关项目2019年度研讨会在湖北省荆门市举行。10个省份的50余名油菜专家现场观摩了青贮油菜在水牛养殖过程中的加工利用、高油酸油菜生产及抗根肿病油菜等新品种。

据了解,农业农村部从2018年起开展马铃薯、油菜等11种特色作物国家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工作。国家油菜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由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牵头,来自全国10个省份的12家科研单位、9家种子企业和3家加工企业组成攻关联合体,涵盖油菜产业的上、中、下游。

项目首席专家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傅廷栋。他指出,新时期油菜发展的特点是多功能利用,他勉励大家通过攻关项目,将全国从事油菜事业的同志们团结起来,为油菜生产事业、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农民日报)

棉花开花调控新机制被揭示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李付广研究员团队发现陆地棉AAI家族基因GhAAI66通过影响赤霉素、茉莉酸信号途径和光周期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开花时间的调控。该研究对了解棉花开花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研究在线发表在《实验植物学(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上。

开花是决定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转变的重要过程,挖掘控制棉花开花时间的功能基因对于了解棉花开花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人员从陆地棉中鉴定到一个含有AAI保守结构域的基因GhAAI66,组织表达模式分析发现该基因在陆地棉花器官中优势表达。将GhAAI66基因沉默后发现花期延迟,而将GhAAI66基因在拟南芥中过量表达后,转基因株系开花时间明显比野生型提前,这表明GhAAI66参与开花时间的调控过程。为进一步探究该基因调控开花的分子机制,对GhAAI66转基因植株进行了转录组分析,发现GhAAI66的表达抑制了茉莉酸的合成和春化途径相关FLC基因的表达,上调了赤霉素信号转导和光周期途径相关ELF4基因的表达,最终激活下游的FT和SOC,从而促进开花时间的提前。该研究为解析棉花开花机制和棉花品种的遗传改良打下了基础。

该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基金创新群体项目和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的支持。

(中国农业科学院网)

河南全力备战“三夏”生产

近日,从河南省“三夏”生产和秸秆禁烧暨第二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筹备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河南8600万亩小麦长势是近年来较好的一年,如果后期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夏粮有望再获丰收。同时,河南各地将统筹抓好“三夏”生产工作,提前做好应急预案,投入各类农机具保持在410万台(套)以上,其中联合收割机18万台,确保夏粮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3]刘立.中国科学史科学哲学走向国际投稿指南:SSCI影响因子排名[EB/OL].http://www.sohu.com/a/151696046_472886

进入4月份,河南省重点抓以赤霉病预防为重点的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省政府专门安排1.5亿元资金,以豫南6市36个县为重点,大规模开展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目前全省累计投入资金4亿多元,防控面积达9200多万亩次,其中统防统治面积4100多万亩次,有效遏制了赤霉病爆发流行。目前,全省小麦已进入灌浆后期,各地以防范干热风、强降雨为重点,继续抓好麦田后期管理。

2019年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1204万亩,其中千亩以上单品种连片种植面积占95%,目前,全省优质专用小麦订单率达到84%。会议指出,对已签订的订单,各地要加强跟踪落实,宣传引导订单企业和农民诚信履约;要督促帮助订单企业及早做好收购准备,确保及时开秤收购,落实优质优价。对优质专用小麦,要优先搞好机收服务,做到专收、专运、专晒、专储。

从3月中旬开始,河南省陆续发放7万张跨区作业证。组织动员农机合作社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组建跨区作业队,与村组、农户签订作业协议,已签订协议面积3000万余亩,合同签订工作仍在有序进行。同时,已检修各类机械260多万台,培训各类农机人员18.6万人。并与省气象局和中石化河南分公司分别商定了免费手机短信服务和优惠价柴油供应工作,在全省1000座加油站设立农机专供加油机位。以实现小麦机收率稳定在98%以上,玉米机播率稳定在90%以上,小麦秸秆综合利用和花生机播再上新台阶。

2019年夏种,河南省将在稳定秋粮生产的基础上,继续抓好秋作物结构调整,扩大优质粮比重。河南将继续加强秸秆禁烧宣传,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的示范推广,突出小麦秸秆机械粉碎还田和过腹还田方式,创新利用途径,农用为主、培肥地力,从源头消除秸秆焚烧隐患。

(农民日报)

我国将有望实现杂交水稻大规模机械化制种

我国是世界上杂交水稻技术最好的国家之一,其在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大的位置。目前,我国杂交稻年种植面积约1600万公顷,年约需商品杂交稻种子2.4亿公斤,年种子生产面积在15万公顷左右。不过,现下“箱式制种”的主流模式,因无法实现制种的混播混收,严重依赖人工,而导致了种子生产的“缺口”。6月4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称,历经6年,中心曹孟良研究员团队率先提出了杂交稻制种混播混收策略,将工程雌性不育恢复系应用于机械化制种,成功解决了雌性不育水稻不能繁殖的难题。日前,曹孟良课题组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李平教授课题组合作的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水稻》。

这一技术的关键,是将水稻雌性可育基因、花粉失活基因、荧光筛选标记基因等3基因的连锁“表达盒”,通过转基因技术,导入雌性不育水稻中。杂合的转基因水稻在自交结实后,通过光电分选,可获得纯合的雌性不育水稻,用于杂交稻机械化制种。而另一部分携带转基因的杂合种子,则能用于雌性不育水稻的繁殖。由此,成功解决了雌性不育水稻不能繁殖的技术难题,并实现了杂交稻种子生产的混播混收。“我们利用了转基因技术‘中转’,但最终产出的是非转基因杂交稻种子。”曹孟良强调。

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团队启动了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研究,获得了以“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利用袁院士的工程雄性不育系,结合工程雌性不育系,最终育成了适合机械化制种的第三代杂交稻。”曹孟良说。这也意味着,我国有望实现杂交稻大规模机械化制种。

(第一农经网)

安排农业生产救灾资金5亿元支持地方组织开展草地贪夜蛾防控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针对今年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危害较大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防治。为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紧急安排中央财政农业生产救灾资金5亿元,支持虫情发生区和迁飞过渡区开展草地贪夜蛾虫害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应急防治,坚决遏制其暴发成灾,打赢“虫口夺粮”攻坚战,切实保障全年粮食生产稳定。

(农业农村部网)

国家小麦良种攻关培育出一批绿色新品种

小麦感染赤霉病后产量和品质降低,人畜食用后会引起发热、呕吐、腹泻等中毒反应。对此,攻关组加快培育推广抗性较强的品种。“西农511”等20个品种达到中抗标准,结合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可将生产上的赤霉病危害降低到可控水平,黄淮麦区抗赤霉病育种有了良好开端。

在提高小麦品质方面,攻关组提出“优质+抗多种病害+高产+中国食品特性”,筛选出“济麦44”等一批精品强筋品种,攻关组努力改善小麦品质以满足产业和市场需求。

2016年4月,农业农村部启动了国家小麦良种联合攻关,来自农业科研院所的科学家们组成攻关组,突出产业需求导向,强化协同创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用种安全。

(新华社)

河南省发布400个农业知名品牌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日前发布报告称,2019年世界谷物产量将达创纪录的27.22亿吨,比2018年增长2.7%。报告认为,2019年世界谷物利用量预计也将创下新高,将上涨1.5%。全球谷物消费量预计将增长1.1%,大米的消费增速将更快,粗粮的需求更为强劲。在总体供需均保持宽裕的背景下,国际谷物价格可能将继续承受压力,谷物贸易前景看好,尤其是小麦和大米。

(食品科技网)

先正达新型种子处理杀菌剂VAYANTIS™(Picarbutrazox)预计2020年在美国、加拿大首发上市

先正达近日宣布在全球推出VAYANTIS™,该产品含有日本曹达株式会社开发的新活性成分PICARBUTRAZOX,PICARBUTRAZOX属于全新化学类别,能出色防治腐霉和疫霉等病害。该产品可确保发芽效果更好、作物立苗更强、产量更高,避免补种,减少耕作,可满足玉米、大豆、芥花籽、油菜和谷物种植者的需求。

VAYANTIS™将于2020年在美国和加拿大首次登记。

先正达种子护理部门全球负责人Michiel De Jongh说:“很高兴我们的种子处理产品组合增加VAYANTIS™这一新品。PICARBUTRAZOX将进一步巩固先正达腐霉防治产品组合(精甲霜灵和嘧菌酯)的领先地位。该产品为种植者提供了更多选择,VAYANTIS™与APRON®结合使用,可提高特定作物抗逆性,将早期幼苗病害控制在极低水平。先正达通过技术投入加速创新,以实现更具可持续性的农业变革。VAYANTIS™正是这一努力的结果。”

(世界农化网)

生物农药研究最新发现:海洋真菌含抗菌、除草活性化合物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滩涂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创新团队,在海洋真菌来源生物农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了海洋来源新颖结构3-decalinoyltetramic acid(3DTA)类活性化合物,为新颖高效海洋生物农药的研发提供了化合物模板。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了《微生物学前沿(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上。

在植物病虫草害防治中,由于传统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研究开发新型生物农药。国内外研究表明,海洋真菌能够产生结构新颖、生物活性显著的次级代谢产物,现已成为生物农药研究的热点。该团队从一株海洋来源的木贼镰刀菌D39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结构新颖的3DTA类化合物和4个同系列已知化合物。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能够显著抑制多种植物病原菌并具有除草活性;该菌株经单菌多产物发酵优化后,可大大提高活性化合物的产量。

(世界农化网)

长沙支持“隆平种业硅谷”:对企业引进的国际顶尖人才给予奖励

近日,从“长沙·中国隆平种业硅谷”发展规划及政策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长沙市出台21条支持政策助推“隆平种业硅谷”建设,对于种业企业引进的国际顶尖人才、国家级产业领军人才、省市级领军人才,分别给予200万元、150万元、100万元奖励补贴。“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会上表示,长沙建设“种业硅谷”有基础、有条件。

发布会上,长沙市推出21条支持政策,助推“隆平种业硅谷”发展。采取“一事一议”方式,通过股权投资与资金资助结合,对种业领军人才及团队可给予1000万元项目资助;对长沙市产业发展有重大贡献、能带来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种业领军人才及团队,最高可给予1亿元项目资助。

根据《长沙·中国隆平种业硅谷发展规划(2019-2025年)》,长沙市“隆平种业硅谷”的空间总体布局以“一园”为核心区,以“六镇”为拓展区,以“多基地”为辐射区。“一园”即隆平高科技园,“六镇”即长沙县春华镇、路口镇、高桥镇、金井镇、开慧镇、福临镇,以水稻、油菜、蔬菜等农作物育种研发、试验示范、新品种展示、种子加工仓储物流为发展重点,结合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打造集休闲旅游、农业科普、种业文化等于一体的现代种业小镇群。“多基地”即多个湖南省内基地、国内基地、国外基地。

(新华网)

江苏省首次获得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认定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示评审通过认定的第二批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江苏省泗洪县、沛县,以及白马湖农场、东辛农场进入拟认定名单,这是江苏省首次有常规稻麦和蔬菜繁种大县和农场被认定为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其中,泗洪县、白马湖农场、东辛农场获得常规稻繁种基地认定,东辛农场获得小麦良种繁育基地认定,沛县获得蔬菜(辣椒)繁种基地认定。获得认定的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将优先纳入国家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建设扶持范围,将有利于引导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向优势良种繁育基地集聚,有效推动提升全省良繁基地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打造江苏优质基地品牌,对推动全省现代种业转型升级,提高供种保障能力,确保供种和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江苏农业网)

猜你喜欢
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小麦测产迎丰收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小麦拌种防效好 药剂选择要当心
小麦种植倡导绿色生产
小麦播种后 除草最佳时间别错过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种植流翔高钙小麦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