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对罕见的浅表组织包虫诊断价值探讨

2019-01-05 06:55刘红梅肖蓉
医药前沿 2019年32期
关键词:包虫浅表包虫病

刘红梅 肖蓉

(西藏自治区驻成都办事处医院超声科 四川 成都 610041)

众所周知,包虫病是一种地方性的疾病,它也是西藏的地区十分常见的疾病。大多数包虫一般以囊性占位的方式寄生到机体的脏器中,但是寄生在浅表组织的情况比较罕见。例:浅表组织如皮下,肌肉组织包虫十分罕见,但还是有的。本次研究,医务人员利用了包虫病独特的双层壁声像图显示特征,进行严谨、科学的分析、鉴别以及诊断得出的8例浅表组织包虫患者,均无漏诊、错诊。本次研究分析探讨了超声用以浅表组织包虫病诊断的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本院收治的8例皮下包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9~58岁,其中女性患者有4例,男性患者有4例。医生运用以下方法对患者进行了检查。使用仪器为EPIQ 7,浅表L12-5;Supersonic,浅表SL15-4。

(1)将耦合剂均匀的于患者所述包块上。(2)使用超声仪器的检查探头对包块进行多切面扫查。(3)观察患者浅表包块的大小、边界、内部回声与周围组织的关系。(4)观察包块是否可见双层壁。(5)结合病史,如患者有无疫区生活史、患者有无喜吃生肉的习惯等和临床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作出准确的诊断。

2.结果

结果显示,8例患者中下肢皮下包块有4例,上臂和背部皮下包块的有2例,腋窝包块1例,乳腺包块1例。

浅表组织皮下包虫多为卵圆、椭圆形而非圆形,可见多房表现,呈“蜂窝样”改变,可见较为典型的“双层壁”征。其中内部可见条状强回声光带的患者有4例,呈现蜂窝状。其中内部可见散在的稍强回声光点闲动飘浮的有2例,其中内见“网格样”分隔,囊状回声团,壁厚,边界清的有1例,未见多普勒内部的血流信号。而此例乳腺包块稍有不同,其超声表现为不均质的低回声团,其边界较为清楚,形态较规则,内部呈多个融合块状,可见多数点、片状钙化及弧形钙化灶伴有声影,团块可见侧方声影,后方回声无衰减。

8例患者中,通过外科医生进行手术病理切除和检查证实,肌肉组织多囊包虫的患者有4例、肌肉组织包虫的患者有2例、皮下包虫囊肿的患者有2例。诊断正确率为100%。

3.讨论

浅表包虫,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浅表组织皮下,人体器官中的传播性疾病。

其声像特征如下:具有比较厚的囊壁,规整、光滑,内部有强回声光带分隔的多见于多囊,发现散在的细小稍强光点闪动飘浮,则提示有包虫蚴堆积,肌肉层所受肌纤维和皮肤、骨骼的影响其形态,扩张也可能会受到限制。

患者浅表组织皮下的包虫一般来说卵圆、椭圆形较为多见。因外壁内囊分离的包虫,则其能够清晰的显示双层壁,也是区分鉴别普通囊肿和包虫病十分重要的根据。不过由于它在超声声像图上比较接近囊性肿物图像,因此若在囊性肿物双层壁的特征显示不太典型的时候,医生就需要综合各项临床资料,认真的分析患者的寄生虫病接触史。通过检查指标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呈现增高态势、X射线、B超、核素扫描等都可以作为诊断方法。除此之外,取囊液做皮内试验、血清补体结合试验能够辅助诊断。不过,如果想要确诊就要以手术取出的棘球蚴以及碎片检验为根据。

对浅表组织包虫的鉴别和诊断,应当与浅组织囊性肿物区分开来,这对准确的鉴别、诊断包虫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预防感染这类的包虫病,要十分注意个人的清洁和卫生,这对避免感染来说十分必要。例,饭前、便后要洗手,跟家畜或狗狗亲热或接触后记得洗手,避免生吃瓜果和蔬菜,如果生吃的话要尽量的清洗干净再进食。其实,应该注意的是生活在流行包虫病的地区的人应该尽可能的避免与狗或者家畜的密切的接触,重要的一点是尽量不给宠物喂食牲畜的生内脏,有条件者可以煮熟以后进行喂食。除此之外还应该对自己的宠物进行免疫接种,做好这种病毒性传染病的同时,还应该定期带宠物去专业机构进行驱虫治疗。切断传染源才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综上所述,超声诊断浅表组织包虫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包虫浅表包虫病
浅谈犬粪包虫抗原实验室检测及分析
三七总皂苷调节PDGF-BB/PDGFR-β的表达促进大鼠浅表Ⅱ°烧伤创面愈合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肝囊型包虫破入肝内胆管的CT、MR 诊断
羊脑包虫病的诊治
勇做包虫病防治工作的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恶性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价值
剖宫产术后浅表伤口愈合过程中使用白砂糖的效果观察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新疆14地州2014年家畜棘球蚴病感染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