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洋贺太山: 虾稻田间种西瓜 一田三收效益高

2019-01-06 00:13
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17期
关键词:湖北日报田埂小龙虾

正值西瓜集中上市季节,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近日来到沙洋县马良镇耀星村,采访虾农贺太山在虾稻田间种西瓜的故事。

贺太山家人多田少,仅有的四五亩田只种小麦、大豆等常规作物,效益不高。贺太山喜欢琢磨,总想改变现状。2017年,他听说虾稻共作的新模式好,就在一部分田里干开了。让他没想到的是,第一年养小龙虾没经验,虾子产量不高,稻谷产量也不高,“开局不利”。

贺太山没有灰心,他相信自己有了第一年的经验教训,以后收成会好些。2018年贺大山想着自己以前种过西瓜,心想何不在虾田里套种西瓜呢?说干就干,他将流转的40亩虾田分成6小块,打了两米多宽的田埂,在田埂上种起了西瓜。小龙虾的排泄物提供了充足的肥料,西瓜长得特别好,特别是西瓜成熟早半个月,就是这半个月,让贺太山亩地西瓜比别人家多卖2000元。再加上去年小龙虾效益也不错,两项合计,2018年当年盈利10多万元。

贺太山不仅自己干,还办起了农业合作社,推广虾稻田种西瓜的模式,带动村里的贫困户起干。

今年,虽然小龙虾行情不太好,可由于西瓜熟得早,西瓜卖了高价,一亩田西瓜就有1万元左右的收人。7月份小龙虾价格触底反弹,贺太山充满信心地说,“总收入30万元肯定没问题。”

村支书王志权告诉记者,刚开始,村里人对贺太山这种模式不太相信,只有少数几户跟着干,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想跟他干。这个村以前是有名的贫困村,现在已经整村脱贫出列,村民们都盼着脱贫致富奔小康。(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胜 通讯员 陈传哲)

行者短评:虾稻瓜共作是一种生态高效的综合种养模式,充分利用了虾稻田田埂资源种植西瓜增收,取得了“一田三收”的效果,节省了田埂上杂草丛生需要时常打理的劳动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总结研究和推广,沙洋贺太山的创新创业精神及带动贫困户致富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猜你喜欢
湖北日报田埂小龙虾
田埂的底色
小龙虾不火了?亩赚10000元!快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小龙虾
湖北日报特刊浓墨重彩报道军运会
田埂似脊,父爱如山
小龙虾的正确打开方式
小龙虾
田埂
时事新闻版面编排浅议——以湖北日报时事新闻版为例
重大报道中的“微表达”——以湖北日报《琼瑶话调水》专栏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