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中 “三变”改革模式选择
——以临洮县为例

2019-01-06 08:31刘海红郭颖君孙科峰
甘肃农业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三变集体贫困户

刘海红,郭颖君*,孙科峰

中共临洮县委党校,甘肃 临洮 730500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它是城市与农村的连接点,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权巩固的基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起源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的“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以下简称“三变”)改革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对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现精准脱贫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临洮是省会兰州的南大门,县城距兰州市区80km,是“大兰州圈”内重要节点城市。全县总面积2 851km2,有18个乡(镇),323个村、12个社区,总人口55.18万,其中农业人口49.34万。总耕地面积108万亩,依托洮河谷地良好的气候条件和38万亩水浇地,在“三变”改革工作中,临洮认真盘点乡村资源,深入挖掘产业优势,科学合理的选择“三变”改革模式,以农村“三变”改革作为突破口,全力打造农业农村发展新引擎,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现代农业+公司+扶贫资金+贫困村”强村带弱村模式

临洮县新添镇梁家村依托平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这一平台,成立临洮县新添现代农业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按照“无所不变”的原则,将农户的土地资源、闲散资金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折股量化入股到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将村集体1 040亩盐碱地入股到平长园区发展现代农业,村集体年收入增加57万元。按照“强村带弱村”的思路,将农户的50亩土地(平长公司停车场)入股,并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120万元(按每股8 000元)折股量化到梁家、潘家坡、驹山3个村146户贫困户,采取“保底收益+盈利分红”方式,在入股土地2 000元/年,亩、入股资金640元/年,在入股保底收益的基础上,按照土地股、资金股、企业管理股各20%、村集体40%的持股比例进行盈利分红。确保每年贫困村集体经济保底收益1 280元以上、盈利分红1 000元以上,贫困户保底收益640元以上、盈利分红500元以上,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增收无渠道,贫困村发展村集体经济无平台的问题。

二、“乡村旅游+村集体+农户”休闲旅游模式

洮阳镇车刘家村曹家坪社通过清产核资,引导150多户群众以牡丹基地、宅基地、闲置房屋等入股,村集体以林地、房屋、停车场、政府投入资金等入股到兴望紫斑牡丹公司,股权比例按照农户20%、村集体20%,经营主体60%分配,成立和运营的兴望牡丹合作社,对景区规划区外的农户,由兴望紫斑牡丹公司提供技术、种苗和市场信息,采取自种或者统一种植的模式,参与务工管理分红,年亩均收入2 000元以上,并对土地入股的农户,按每亩1 000元给予保底分红。对景区规划区内有耕地的农户按耕地的亩数,参与紫斑牡丹节门票分红,年亩均保底2 500元;在景区规划区内无耕地的农户,由公司提供技术、种苗和市场信息,采取自种或者统一种植的模式,参与务工管理分红,壮大了合作社的资产,也带动了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

三、“合作社+农户”的模式

康家集乡大庄湾村,依托鸿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农户闲散的土地资源、资金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折股量化入股到合作社,由合作社投资80万元,建成占地面积8亩的标准化中药材与山野菜种植加工示范点。将产业奖补资金30万元中的30%折股量化,按照每年8%的比例给村集体经济分红;50%折股量化,带动15户未脱贫户;吸纳5户其他农户按1万元/股入股,每年按照入股资金的8%的比例保底分红,每股不少于800元;折股量化农户闲置土地种植中药材和山野菜,分红200元/亩年;优先吸纳当地6名贫困户务工,月工资收入不低于1 500元。

四、“农业综合服务+三社合一+农机具+农户”的模式

临洮峡口镇普济寺村是典型山区贫困村,自然资源少,环境恶劣,人均生活水平低,种植业以高原夏菜为主。主要有:得军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110万元(其中省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50万元,合作社自筹60万元),建成占地面积5亩农机停放点1处,采购大型农机6台,配套农机具20台;普济寺村供销合作社投资100万元(其中东西部协作扶贫资金40万元、合作社自筹60万元),与临洮县惠农公司合作,代销化肥、农药、种籽、地膜等农资产品,为本地及周边农户提供农资物品。小刚蔬菜专业合作社投资124万元(其中支持产业发展财政资金52.5万元,合作社自筹71.5万元)建成蔬菜市场一处,冷藏库5座。合作社每年为村集体保底分红6万元,贫困户每户1万元股金,每年不低于8%的比例享受分红,每户每年分红800元;村集体占6万元股金,每年最低分红4 800元。有大型农机入股的农户每台农机每年分红1.6万元,以农机操作技术入股的农户,每天200元劳务分红。将闲置土地折股量化入股用于普济寺市场建设的农户,每亩每年分红350元。

五、“清洁能源+荒山+企业+贫困户”光伏扶贫模式

太石镇三益村依托国家光伏扶贫项目,充分利用三益村光照充足、闲置荒山的资源优势,多方筹资并合作运营,将村集体和农户的闲置荒山、国家扶持资金640万元、400户贫困户160万元资金(每户4 000元)入股到甘肃宏亚公司,投资960万元建设1.2MW光伏发电站。项目投产后,入股土地每年50元/亩保底收益,合作社每年保底分红120万元(前5年120万元全部用于400户参股贫困户分红;后15年400户参股贫困户每年分红24万,剩余96万元用于返贫户产业扶持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1.2MW光伏项目的成功启动,有效地将荒山、太阳能等资源变成了光电项目的“资产”,将政府项目资金、企业融资、农户投资变成了光电项目的“股金”,将三益村富民产业合作社、甘肃宏亚公司、农民(贫困户)变成了光电项目的“股东”。

六、“良种繁育+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扶贫模式

站滩乡站滩村昼夜温差大,耕地土层深厚、土壤疏松,土壤富含钾素,拥有着马铃薯良种扩繁得天独厚的种植优势。“三变”改革以来,站滩村引进定西甲天下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80万元,建成占地256亩(育种棚占地56亩,良种试验区占地100亩,良种展示区100亩)的原原种示范基地,并配套新建双层钢架大棚50座,棚内配套以色列进口自动化微喷系统,大口井2口,1 000方水池一座,1 000t马铃薯贮藏窖1座,容积820m3的冷藏库2座。在站滩村、古桐村订单种植冀张薯12号、荷兰15号原原种扩繁800亩,公司按照“投一还五”标准(公司投入一粒原原种农户返还0.5斤种薯)投放种薯,年底按照高出市场价0.1元/kg的价格回和免费投放原原种,年底按照0.5元/斤的保底价回收两种方式,带动周围群众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利用东西部协作和中国银保监会投入的89万元项目扶持资金,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量化为村集体和50户建档立卡户股金,入股到定西甲天下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前三年按照8%进行保底分红,其中分红资金的30%(约21 360元)用于壮大站滩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70%(约49 840元)用于带动本村50户贫困户,每户分红996.8元。29户农户56亩和村集体24亩耕地入股该基地,前三年按照每年每亩500元保底分红,从第四年开始,按股份分效益红,效益红分配按照村集体、贫困户、经营主体1:2:7的比例分红。村集体并将324m2废弃教室作价2 000元入股公司,既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致富门路,拉伸了全乡主导产业链条,有效解决周边群众调种难的问题。

七、“文化旅游+特色产业+扶贫”休闲旅游模式

龙门镇大寨子村,海拔高,人均耕地面积少,特色产业不突出。“三变”改革实施以来,该村以甘肃陇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依托,将中国银保监会投入的14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量化为村集体和建档立卡户的股金,以股份制企业的模式,创建了临洮姜维墩生态文化休闲基地。该基地的发展计划和省农业农村厅设计姜维墩文化生态田园综合体的规划,真正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期利用3-5年,实现特色产业的培育;二期利用5-10年,充分利用本村2 000多亩荒山入股和村上闲置的宅地改造并依托姜维墩景区的优势,实现旅游产业的发展。建成的双膜钢架大棚主要种植葡萄、黄瓜、西红柿等,资金股以年利率8%(11.2万元)保底分红,其中分红的30%用于带动大寨子、四合、咀下3个贫困村集体经济,70%用于大寨子、五里铺、咀下、四合、二十铺5个村100户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分红;动员90户农户自愿以确权登记后的385亩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按每亩1股入股,每股年保底收益600元;土地入股农户技术股每户分红2-3万元,管理股每户分红3万元,优先安排入股农户到基地务工,实现了分红务工双收入。这种“三变+特色产业+扶贫”和“三变+旅游+扶贫”的双重发展模式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和股民的收入,显著提高了当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实现了整村脱贫。

八、“党建+公司+农户”的清洁能源发展模式

沿川子村经济弱,群众经济收入低,种养殖单一,主要以马铃薯、党参种植、牛羊养殖和劳务输转为主,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县水平。“三变”改革实施以来,村“两委”班子积极引进北京博德尔环卫集团有限公司新环保理念,与村富民产业合作社组建临洮县新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新建生物质燃料加工厂,引进垃圾废物再生处理设备套,制定生物质燃料置换方案及分红机制,号召各村各户通过将秸秆、可利用垃圾等废弃物收集入股,按照垃圾和燃料1:1的转化,农户向公司提供3t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置换1t生物质,其余2t入股,公司、村集体和群众按照2:3:5的股权比例进行分红,年底村集体分红9万元、农户15万元;引进的四川太极集团、绵阳制药厂等企业,与沿川子等5个贫困村签订中药材保护价订单式收购协议,按照一般户5%、建档立卡户10%高于市场价格的比例,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村供销联社与福建厦门集源腾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达成马铃薯和党参长期供货协议,实行保护协议价;盘活利用旧粮库和空闲土地,构建产、存、销、运一体的中药材营销平台;积极通过世行项目引进基础母牛50头,县残联帮扶项目引进基础母羊60头。全村27户未脱贫户、5户巩固提升户,实现了县级产业奖补政策落实全覆盖。全村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 500亩、马铃薯1 483亩,存栏肉羊1 845只、肉牛330头;试行的“农户废旧物品到村小卖部换生活用品”的垃圾分类处理奖励办法,全村呈现出巷道整洁、设施完善、山绿景美、生态的宜居的新气象。

九、“分类参股+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

洮阳镇老庄村以羊养殖为主导产业,依托洮美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现有养殖业为发展基础,将农村自然资源、资产资金、人力资本、技术技能以及一切可以折股量化的生产要素股份化改革,折股量化入股到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养者有其股”。洮美养殖专业合作社按项目投资总金额的30%投入资金,45户未脱贫户每户按照政府投入0.9万元加自筹0.1万元,50户已脱贫户每户按照政府投入0.6万元加自筹0.4万元,党员干部和其他农户自筹1-3万元,政府投入的24.5万元资金作为资金股;群众在建设范围内的土地作为土地股;养殖小区建设资金20万元建设用于小区硬件设施作为设施股。懂技术、爱养殖的养殖员2-3人,每人年工资3万元以内,通过每月发放1 000元生活费外剩余的劳动报酬量化为股金,作为劳务股。将资金、土地、设施、技术入股到新型经营主体,依托洮美养殖专业合作社自身优势,建立种、养、防、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当市场价格高于16元/kg(毛重)时,新型经营主体可以向市场销售,也可向洮美养殖专业合作社销售;当市场价格低于16元/kg(毛重)时,由洮美养殖专业合作社以保底价8元/kg(毛重)全部回收。资金股按照投入金额年利率的8%进行保底分红;土地股按照每亩100元至200元(由地块所在的区域决定)进行保底分红;优先分配农户股,其次企业股、集体股、设施股。且集体股收益的40%左右用于滚动发展,60%左右用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党员干部和其他农户自筹1-3万元量化为农户持有的股金;合作社提供基础母羊、种公羊、饲草种植、青贮、微贮技术指导培训,并购买保险。有效降低了农户养殖风险,保障了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模式简单地说,就是从不断重复出现的事件中发现和抽象出的规律,是解决问题的经验的总结。这些积累的经验的抽象和升华,强调的是形式上的规律,而非实质上的规律,是大家所得出的共识性的结论。总之,临洮县借助“三变”改革契机,以促进资源聚集、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产业发展为目标,通过党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合作社实施、群众参与等方式,以龙头企业、产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单位为载体,坚持试点先行、多元并举、点面结合,引导农户以各种方式入股,最大限度盘活了资源,带动了临洮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三变集体贫困户
我为集体献一计
贵州黄平县:“三变”改革激发产业活力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警犬集体过生日
贵阳城乡“三变”了不得
三角恒等变换之“三变”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