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术交流体系的构建

2019-01-06 03:39王家乐孙士丽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

王家乐 孙士丽 

摘   要:学术交流与合作是现代科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术研究人员科学素养的必要手段。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侧重于学术规范化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学术交流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鉴于此,文章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在调查研究生学术交流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优化研究生培养方式的策略,提出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思路与具体实施方法,希望能为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学术交流体系;综合素质培养;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孙士丽,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王家乐,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浮体水动力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6-0011-02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以外,还需强化学生学术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目前,国外许多知名大学在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方面开展了相关实践。例如,马里兰大学组建了由一半商学院学生、一半工学院学生组成的“创新班”,每周邀请一位创业人士来校分享创业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每名学生每一学期需完成一份组建企业的计划书,以此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公司创业模式、市场需求等创业相关知识。我国也需构建研究生学术交流体系,这一体系将对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促进作用。本文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现状进行了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探讨学术交流平台构建的思路与方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科学素养,为社会培养优秀的综合型人才。

一、研究生学术交流体系的基本调研情况

本研究通过文献查阅法搜集和查阅了大量期刊、书籍和网络信息,奠定了本研究的基础;利用个别访谈法对从事学术交流工作的人员进行访谈并深入分析访谈结果;基于问卷调查在试点学校进行抽样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本文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试点案例,对调研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此次调研显示,我国当前的研究生学术交流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硕士研究生虽然具有强烈的学术交流意愿,且目标明确,但并不注重交叉学科之间的交流;其次,硕士研究生的学术交流对象主要是同一实验室的其他学生或导师,较少与校内其他专家学者进行交流,这说明其进行学术交流的对象范围非常狭窄,学术交流具有局限性。

二、研究生学术交流体系构建的思路

以调研结果及目前研究生教学改革发展情况为基础,本文对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思路。

1. 初步制订科学合理的研究型综合人才培养计划。综合性人才培养计划应以培养学生创新理念为重要目标,倡导学术交流观念的及时更新,加大对研究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研究生在学术交流中的创造性与互动性;提倡研究生在学术交流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叉学科的交流,鼓励不同院系间的合作与互动;以国际前沿进展为交流内容,积极探索新领域。

2. 优化学术交流形式。根据研究生目前的学术交流需求拓展课程资源,构建并完善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与核心专业课程组成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整合教学资源,拓展课内外交流空间,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优质的学术交流平台。

3. 不断完善学术交流实施方案。笔者选取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进行试点,在研究型综合人才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两个关键问题:一是要有一定的思想理念作为指导,有相应的政策作为保障,并辅以科学管理措施,保障学术交流平台的持续、长效运转;二是要充分整合教育资源,随着学科研究热点的变换及时更新学术交流内容。

三、研究生学术交流体系的构建策略

1. 成立由学校教育主管部门、部分导师与部分研究生组成的学术管理中心。该中心负责学术交流活动的策划、组织与管理工作,应确保每学期至少开展十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活动,报告结束后,参会研究生需提交心得体会并由导师进行考核。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术兴趣和水平,及时调整研究生课程授课内容和实践形式,促进研究生在课程实践中消化理论知识并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所有在校研究生必须参与现代科学与学科前沿的学术讲座。

2. 建设院校间学术交流网络平台。院校开办具有各校特色且受欢迎的研究生课程,与兄弟院校合力举办国际前沿学术报告会等,均可切实指导研究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对研究生来说,各地区学校间相互派遣研究生,通过联合培养、开展短期学术访问等方式,推进研究生学术交流走向深入,进一步拓展学术交流的广度。此外,各高等院校还可邀请各领域杰出学者到校开设短期讲座课程,引入前沿学术思想,促使学生保持学术敏锐度。

3. 创新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各兄弟院校之间、同一院校各学科之间可以联合申请科研项目或互派研究生,以此建立并完善研究生联合培养形式;鼓励在科学研究中积极进行學科交叉交流,在学科交叉交流过程中,可以通过交流学术经历、成功经验、常见方法等形式寻找学科协作攻关切入点,再以切入点为基础合力开展具有高创新性的科研项目。

4. 成立研究生实践指导中心。该中心可为硕士研究生提供实践机会,如成立研究生实践指导专项基金,以此吸引其他高校研究生与本校研究生学习交流,促进实践活动与学术研究的深入融合。

四、研究生学术交流体系的重要价值

1. 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养。研究型大学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有助于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与科研精神,有利于对在校研究生开展科学道德教育,敦促学生坚守科研底线、遵从科研道德,真正做到“唯实、求真、协力、创新”。学术交流活动还可潜移默化地促进研究型大学学术氛围的形成和研究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2. 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学术交流“精交流、多争鸣、存质疑”的氛围能够有效激励研究生追求真理、敢于质疑并挑战权威,反过来能进一步增进学术研究氛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3. 畅通信息传递渠道。在交流过程中,参与者可经由与其他参与者的交流接收大量信息,不同思想的碰撞又有助于打破思维定式与学科局限,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新的思想、知识与信息,利于其融入本领域科学共同体,还可帮助研究生提高创新能力,拓展专业视野,实现自身价值。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学术交流平台作为研究生创新培养的重要载体,日渐受到国内外高等院校的关注。构建学术交流平台可以推动教育主管部门、导师与培养机构践行积极、民主、开放的培养理念,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禁锢;培养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调动他们创新实践的积极性,最终形成一条可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且能够获得实际成效的研究生培养之路。本文研究成果已经通过了试点检验,取得了初步成效,希望能够为更大规模的学术交流平台的构建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 朱兵,许迎春,等.人文社科类研究生学术交流体系的构建研究——提升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4).

[2] 吴洁.研究型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构建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3] 白曌宇,张广军.研究生学术交流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S1).

[4] 王守林,刘起展,等.构建学术交流平台,提升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责任编辑 袁静琴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美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中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