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那普仑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糖尿病伴抑郁的疗效观察

2019-01-07 10:35郭延勇狄东川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36期
关键词:血糖值空腹血糖

高 远 郭延勇 狄东川 田 博*

(1 青岛大学医学院医学心理与精神病学教研室,山东 青岛 2660034;2 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山东 济宁 272051;3 山东青岛市精神病卫生中心,山东 青岛 266021)

糖尿病患者中伴抑郁较为普遍,抑郁症状会严重影响到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抗抑郁治疗是对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状的治疗,也是对糖尿病的协同治疗,提高其疗效[1]。为探讨糖尿病伴抑郁症状的治疗等方面问题,我院采用米那普仑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糖尿病伴抑郁患者,效果明显,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伴抑郁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37.2±5.13)岁;入选患者经临床检查均符合本病诊断标准,HAMD评分:轻中度抑郁≥17分且<24分,重度抑郁≥24分。2组疗程均为6周。排除标准:精神病史以及精神障碍患者;近2周内未服用其他抗抑郁或抗精神药物者;糖尿病严重患者;酒精、药物滥用或依赖者;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不全等;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两组在一般资料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和观察组服用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同时加用米那普仑,起始剂量为25 mg/d,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至75~100 mg/d。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4.5~6.0 mmol/L,餐后2 h血糖4.5~8.0 mmol/L;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主要是采用心理学上的认知行为疗法,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和健康指导,心理治疗1~2次/周,30 min~1 h/次。具体方法如下:①与患者进行心理上的接触,建立和谐氛围,向患者解释认知方式之间的关系,加强患者的心理认知方面,要站在患者的角度上理解患者,准确表达其同情心。②让患者组成一个团队治疗,并明确目的互相鼓励,共同改善不良认知,以新的认知模式回到社会环境[2]。并积极主动的动员患者家属参与护理,给予患者需要的心理支持,对患者家属进行有必要的专业培训,指导家属与患者多进行情感互动,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关爱。③做好对患者的监控工作,对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此病的风险和药物可能出现的作用、不良反应等,并告知不良反应属于用药初始阶段,后期会逐步缓解,嘱咐家属给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发现不确定原因及时处理问题,建立患者的积极性,及时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价以来合理安排治疗过程。

1.3 观察指标:采用血糖仪记录治疗后血糖控制变化;采用HAMD评分评定临床疗效,分别在治疗后2周末、4周末、6周末用HAMD评分进行评定,评分越低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来比较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采用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2组在治疗各阶段HAMD评分:观察组在治疗2周末、4周末、六周末时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2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值:观察组在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 h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治疗时各时点HAMD评分(±s)

表1 两组治疗时各时点HAMD评分(±s)

(P<0.05)。见表2。

组别 例数 2周末 4周末 6周末对照组 35 26.35±4.32 21.72±3.76 19.02±4.87观察组 35 19.23±5.03 15.87±3.45 9.39±3.12 t 6.353 6.783 9.850 P 0.000 0.000 0.000

表2 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mmol/L)变化(±s)

表2 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mmol/L)变化(±s)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值 餐后2 h血糖值对照组 35 9.64±2.21 15.97±2.26观察组 35 5.35±1.23 7.82±2.24 t 10.034 15.153 P 0.000 0.000

2.3 比较2组发生的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的不良反应有恶心6例、胃部不适2例、出汗2例;观察组发生的不良反应有恶心5例、胃部不适1例、出汗1例、烦躁1例。2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χ2=1.32,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对血、尿常规以及心电图的常规检查无特殊反应。

3 讨 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也呈上升趋势。糖尿病患者由于受高血糖影响,会损坏躯体多器官,主要特征表现为以躯体、神经系统症状和精神症状的综合征[3],其中抑郁症状最为常见,由于抑郁反应可能使患者失去治疗信心和生活信念,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对于糖尿病伴抑郁患者必须全方位有针对性进行治疗。

米那普仑是一种新型的特异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腺上腺素的再摄取抑制剂,可同时抑制神经元对5-羟色胺和去甲肾腺上腺素的再摄取,从而使突触间隙的递质浓度增高,促进突触传递功能而发挥抗抑郁作用。对于糖尿病患者,米那普仑有助于改善代谢指标,降低血糖、血脂、血压以及体质量。对于安全性,不良反应将会出现在服用此药的第1周内,可持续至第2周,随后将逐渐减弱,抑郁症状将改善,无严重不良反应。同时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糖尿病伴抑郁,通过对认知行为的分析,增加良性情绪、改变不良情绪的技能培训,能有效的改善抑郁症状,帮助解决情绪方面等问题,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米那普仑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糖尿病抑郁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猜你喜欢
血糖值空腹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CGMS产品显示值与指尖血糖值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运动及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值的影响
测血糖到底用哪滴血
血糖值尖峰诱发多种可怕疾病
空腹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