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摄影独立出版的艺术形式与文化生态

2019-01-08 06:17江南大学214122
大众文艺 2019年2期
关键词:书展出版物摄影

(江南大学 214122)

近十年,一种叫photozine的个体创作与出版,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于此。photozine可以直译为“摄影独立出版物”,是由独立小型出版社或个人出版的风格化影像刊物,同时它也是凝聚亚文化群体的重要媒介。相对于主流出版,这类出版规模较小,组织机构简单,且不以盈利为目标,以保持独立精神和出版的纯粹。

一、摄影独立出版的历史脉络

摄影独立出版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其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19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摄影出版才刚起步,从事摄影出版以独立个人为主,自主创作之外也受雇主委托。这一时期出版的影像书以旅行、地理、商业目录,科学和民族志等现实题材为主,书中照片一部分是直接将印制在盐或蛋白相纸上的原版照片粘贴其上;另一部分则是采用珂罗版制版法、凹版制版法和伍德伯里制版法复制照片。印制过程中,照片与文字分开印刷,每次印量都很少。1843年,历史上首本摄影书《不列颠藻类照片:蓝晒印象》,由摄影师安娜·阿特金斯(AnnaAtkins)自费出版,当时印量仅17本。1844年到1846年间由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William Henry Fox Talbot)制作并以连载形式发表的《自然的画笔》是第一本用照片做插图的书,当时是采用提前定制的方式售卖。

第二时期是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末。工业化带来规模化和大众化的出版业发展, “作坊式”的摄影独立出版逐渐边缘化。20世纪60年代,油印普及,照排技术、胶版印刷技术也日益成熟,西方嬉皮士亚文化中出现的“小出版社运动”(Small Press Movement),推动了摄影独立出版的流行。这一时期创作者为西方战后一代,他们叛逆和独立,崇尚DIY精神,以摄影出版进行文化抗争。他们的出版物,在内容上涵盖科幻小说、摇滚音乐、左翼政治、当代艺术和边缘文化。其艺术形式与观念,主要往两种类型发展。一类是以西方朋克文化为形式和内容的影像小册,这种油印的薄薄的小册子除了在表现上更佳自由和轻松之外,同时兼具先锋、激进和个性的阅读感受。典型代表是英国的《斯里芬胶水》(Sniffin’s Glue 1976)(见图1),它总共发行了14期,它将音乐演出时的影像与手写字体、打字机字体混排在一起,代表了一种粗糙的复印图像的早期实验性审美。另一类是主要展示某个摄影师作品的个人摄影集,这类出版物基本使用平装装帧,也有少部分采用简洁的硬壳封面装帧。如当时作为艺术类摄影独立出版社代表的Lastrum,它出版的《似曾相识》(Déjà Vu)(见图2)采用平装,同时在纸张选择、印刷方式和风格上都与同时代的朋克摄影小册子截然不同。

图1 《Sniffin’Glue》杂志

图2 《Déjà Vu》 Lastrum出版

进入21世纪,技术与文化的转向带来摄影独立出版物的再次流行。数字化和网络化正在剧烈改变传统出版的理念、技术与流程。除了印刷装订之外的其他出版步骤,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完成,这让创作者在作品创作和分发销售过程中,拥有前所未有的自由。同时,数字摄影的普及和日常化,进一步模糊了专业与业余的界限,导致摄影更容易成为个体化创作工具,每个人都能成为自我影像的创作者。当代pohotozine的内容与形式没有任何限制,其精神是不迎合别人,只要是你认为值得做的、值得分享的都可以成为你创作的内容。西方近十年的摄影独立出版社和个人出版的数量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并且辐射到亚洲国家,全球范围内的独立出版文化圈正在逐步形成。

二、当代摄影独立出版的“个体化”叙事

当今随着自媒体的普及,每个人都能成为生活的讲述者,宏大叙事进一步分崩离析, 摄影出版物的叙事选题也普遍呈现“小”、“偏”和“虚”。“小”是指选题切入视角细致,围绕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物品、某一特定行为或具体情境,注重个体经验和私人想法。“偏”是对偏离主流的关注,题材更为小众。“虚”是对于情绪、想象、欲望和无意识这类超现实的主题的热衷。

摄影独立出版物中的个体化线性叙事,是基于明确的事理结构,时空关系统一,情节连贯。这样的情感叙事具有明确指向性,读者也更容易理解。比如巴黎的RVB出版的《Now will not be with us forever》,该书内附8本不同主题的小册子,每册都专注于家庭亲密环境中的细节,如长期记录开车接送儿子的父亲,随季节变化的庭院,少年时穿旧的衣物。该出版物采用的是线性复线的叙事,即时间和不同的生活细节两条线索并行。

摄影出版物中还常见非线性叙事,有意淡化叙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基于主观的心理结构,呈现出时空混乱、情节破碎与偶发的叙事效果。这种情感叙事手法创造性地利用了图像的模糊和捕捉到的时间碎片之间的空隙,在纪实和虚构之间创造出一个想象的现实,它最终传达的结果是暧昧不清的。如瑞士艺术家安妮·戈拉兹(Anne Golaz)的《CORBEAU》,该书讲述了一个多层次的叙事拼贴追踪生命和死亡的农村农场的故事。艺术家避开了时间顺序,描绘了一个未来只是让人想起过去的地方。正是在这样一个受限制的空间里,才会对家庭传承产生复杂的感情。

另外,互联网正在孕育新的个体集群化的叙事,一种未来影像创作的趋势。新一代年轻的“数码原住民”,尝试利用和积累互联网图像形成创意,在数量疯狂的网络影像作品中进行提取,复制、拼贴和分类处理,以此实现不同个体影像语言之间的创意对话。例如法国多媒体艺术家Thomas Mailaender在RVB出版的网络图像系列,这套利用互联网免费图片编辑而成的出版物系列包括有收集笑脸形状的洋葱照片的《Cry Me A River》(见图3),收集设计错误的厕所的《Toilet Fail》,以及展示了大众各种好玩的拍照方式的《Wrong Photography》。这类基于数字公共图像的叙事,背后体现了对过量图像使用和管控的反思,互联网的发展正一步步消解摄影的严肃性,未来影像叙事的表达范围将会更加广泛。

图3 《Cry Me A River》巴黎RVB出版

三、当代摄影独立出版的“实验性”形式

西方摄影独立出版物的首要目的不是商业利益,所以它相对于主流出版在形式创新上更加大胆,更具实验性质。现如今我们身边几乎所有的事物都正在被数字化,即使是书这类实体,也会追求越来越白的纸张,采用高精度印刷,观感基本与屏幕无异。这导致越来越多的西方摄影独立创作者开始通过数字软件处理照片来营造一种对于真实手工的模拟(见图4),作为对日益同质化的数字消费文化的隐性反抗。其具体表现为弱化数码印刷的特征,强化手工质感的温度。比如使用胶片效果和低精度的的照片,采用类似于丝网印刷效果的riso数码机器印刷等。

图4 《植物卷一》美国Ashley Kauschinger自出版

同时将摄影书作为独立的艺术媒介来进行创作正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书的创作不再是对书中内容的呈现或是再诠释,而是通过书籍形态及其结构建构起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手段,透过观众一页页翻阅的过程来引导其进入作者设定好的时空中。例如丹麦Lodret Vandrete出版的《Impact》(见图5),以“影响力”为主题探究,整本书里的图像排列结构就是模仿电影《撞车》,由一张张零散照片组合,看似支离破碎的情节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作者通过光照反射,显现UV光油印刷的影像这一过程,形象的表达了这种无形“影响力”的存在。

图5 《Impact》 丹麦Lodret Vandrete出版

另外对于数字“交互”方面的实验也丰富了摄影出版物的形态,书的阅读过程就是一场线上线下的参与过程。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由伦敦的Self Publish Be Happy为Lucas Blalock出版的《Making Memeries》(见图6),书里的每张图片都可以通过一个App被激活,AR技术通过声音、3D效果、动画等手段扩展了每张照片的外延,这种阅读体验突破原有纸本实体的限制,产生更好的互动、理解和想象。

图6 《Making Memeries》 伦敦Self Publish Be Happy出版

四、西方独立摄影出版的文化生态

西方摄影独立出版的内部组织包括从文化创作到发布各要素之间的协作与分工,而外部环境在于其在西方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只有内外部的协调才能构筑一个良性可持续的出版文化生态。

摄影独立出版生态的主角是创作者和出版社。创作者是基数最大、参与度最高的群体,主要以设计、艺术、传媒等相关专业人士为主,投入摄影独立出版更多来自个人兴趣,因此他们所承担的商业压力和风险很小,但流动性大,创作动机分为三类:一类是摄影出版需求,创作者想通过出版方式,来整理和总结自己阶段性的摄影创作。第二类是观念和主题的创作与表达,将摄影出版作为一个独立艺术项目。第三类是出于社交目的,以摄影书为中介与他人建立文化沟通和交流。

独立出版社与创作个人之间通常会保持一种良性持久的关系,独立出版社往往会参与和关注艺术家的发展,并成为推动他们艺术生涯的一员,而不仅仅是为了发行一本摄影书。另外,西方的独立出版社在经营模式上也呈现出多样化探索的趋势,他们不局限于单一做出版,同时也会结合书店、展览、工作坊等多种形式。比如伦敦的Self Publish Be Happy出版社,他们一直希望用多元的形式大力推广独立摄影书,他们在做独立出版物的同时,建立收藏了超过3000本的自出版物图书馆,为艺术家举办展览和开展自出版工作坊。另外他们还有自己的会员俱乐部SPBH Book Club,会做一些普及版本的书。

除此之外,社会上还会有相关组织和机构,比如2014年在科隆开设的The Photo book Museum(PBM),其宗旨是将摄影出版物作为独立的艺术媒介进行推广,致力于提供观众有关摄影出版物形式、内容和功能方面的教育。

摄影独立出版的推广主要通过网络媒介、独立书店和艺术书展。大量作者通过个人网站和社交媒体出售摄影出版物,也同线下独立书店沟通合作,实现在店内寄售。独立艺术书展的兴起给予了独立出版创作者一个集中展示自己的平台,目前西方国家比较著名的书展有荷兰Unseen摄影书市集、法国阿尔勒COSMOS摄影书展、卡塞尔摄影书展、纽约艺术书展、瑞典FOTOBOK GBG等,艺术书展通常是由非营利组织自发承办,其运营的资金主要来自于社会各组织的拨款和读者捐款。艺术书展这一平台的出现实现不同角色和身份的从业者间深入的交流和沟通。摄影独立出版整个内部生态都是建立在自觉性和相同兴趣爱好基础之上,这使得其内部的创作环境更接近于一种纯粹的艺术交流分享,再加上社会机构对该文化形式的认可和推广和发布平台的丰富,其最终呈现出一种自由且明确的状态。

摄影独立出版虽然是一种小众文化,但其生存仍需面临主流市场的挑战。(见图7)传统创意劳动的创作者需要与商业协调,最终实现资本转化,获得持续生产动力。摄影独立出版秉承“独立”,坚持用区别于市场评价来衡量作者与作品,专注于作品内容,所以它常常难以盈利,但是通过品牌经营、细致的财务管理和风险管控,以及对受众精准定位,一定程度可以降低运营的风险。典型的例子是2010年创建的伦敦出版机构MACK,其主理人Michael Mack一直秉持用策展理念的书籍制作方式,这使得其创作过程充满的各种可能性。与此同时,关于出版、市场的经验模式方面的考量也让他能明晰合理的市场定位。Mack每年出版书的数量严格控制在20本以内,同时会非常注重扩大市场和配销渠道。这种商业与艺术之间的平衡让Make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发展模式。除此之外,现在还有一部分的出版社通过采用预售和联合出版模式来进行出版,保证每本书的基本印数,减少收益压力和风险。虽然这一行业的更替变化很快,水平参差不齐,但目前来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独立出版开始注重市场细分和品牌化的运营,这将是未来摄影独立出版立身于市场的关键所在。

图7 摄影独立出版外部环境关系图

五、结语

在当今单本核算制的出版业时代,每一本书都要求做到盈利。这种以利润为最终输出的制度到底让出版业丧失了什么?西方摄影独立出版正以一种倔强顽强的方式给予这个问题答案。它追求理念的多元化,追求冒险,追求出版的民主化,它拥有自己的发布平台,主角和机构,以支持专门的摄影师和艺术家群体活动,正在逐渐成为主流艺术出版领域中独特的补充。它的未来并不是做大做强,而是靠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创造过程中来,在既有市场评价体系之外,一同构筑一个发现、制作、分享和交流的平台。

猜你喜欢
书展出版物摄影
“空场”书展
沈鹏《诗为同门七子书展》
2018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目录
《诗为同门七子书展》
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获奖名单
第67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圆满落幕
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系列出版物
首届向全国老年人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公布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