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里讲技术田间地头传经验
—— 记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南王庄李素环瓜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素环

2019-01-08 18:33孙超超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9年4期
关键词:西瓜农户

■ 文 / 本刊记者 孙超超

“今晚七点半在科技四群讲解苗期管理及病害防治,欢迎大家准时参加,有问题的可以拍照片,让老师讲解……”看到这句话,不少人肯定会认为这是一个农民培训学校或者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发布的信息……实际上,这仅仅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南王庄李素环瓜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素环朋友圈诸多信息中的一条。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记者与李素环代表取得了联系,聆听了她及其合作社的成长故事。

10个微信群,情系千家种植户

3月7日,和煦的阳光、春风略凉,刚走出会议室的李素环代表就打开手机回复各类留言。她告诉记者,开会期间不能带手机,只有等到会后才能一一回复留言。据李代表介绍,合作社5个人成立了一个技术团队,常年为成员及周边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自己手机的留言很大一部分是咨询种植技术的。

原来,合作社在李素环的带动下,共建了10个微信群,500人的群就有3个,其余的也是300人以上的群。一方面,合作社的技术员一年一年地在田间地头摸索、积累了成熟的种植技术,熟悉农情;另一方面,合作社通过“微课”的形式指导农户种植,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一般情况下,每天晚上七点半开始授课,从科技一群开始轮流授课。此外,如果农户在种植过程中有疑虑或者解决不了的问题,随时可以通过手机拍照发送到群里,技术员结合图片再作详细解答,这样大家伙都能掌握这一方面的知识。“很多人问我,这么详细周到的技术服务需要多少费用?我说这没有费用,技术是自己的,微课有手机就能听。信息化时代,农户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很多。”李代表如是说。

如今,合作社种植了40亩的试验示范基地,主要开展育苗、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等;入社成员300多户,种植瓜菜4000多亩;合作社通过技术辅导带动中心西瓜种植区1万余亩;辐射周边7个乡镇、50多个村庄共计14万亩的西瓜种植。

2次创新种植模式,技术富裕种植户

提到西瓜种植,李代表侃侃而谈。她告诉记者,2018年是她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以来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增长了见识、开阔了思路。当年6月份,合作社就组织推动了保定市清苑区南王庄村首届(南王庄)西瓜节,举办了擂台赛,分别开展了大型瓜组(以单瓜重为主)、最甜瓜组(以单瓜中心含糖单项指标为准)和综合组(综合品质)比赛,并产生了15.9公斤的瓜王。通过举办西瓜节,打响了南王庄的西瓜品牌,更让以“品质”推动种植的理念深入瓜农心中。

据李代表介绍,清苑区是全国无公害西瓜生产示范县、河北省西瓜特产之乡、河北省最大的西瓜生产基地。而南王庄村地处唐河故道,沙壤土质种出的西瓜个大、皮薄、甜度高、上市早、耐贮运,有多年的西瓜种植历史,李素环则是土生土长的南王庄人,从小就跟着父母下地种瓜,历经了南王庄村西瓜种植从露天到小弓棚、中棚、大棚、暖棚再到4至5层的温室大棚种植,种植技术不断改进。

随着对西瓜种植技术的不断掌握,2004年,李素环2次自费到山东济南学习种瓜技术和育苗技术,引入“无土育苗”,改变了当地一直以来的土法育苗,“无土育苗”培育出的瓜苗生长期短、病虫害少、成活率高,极大地推动了当地西瓜种植覆盖面。此外,李素环还在当地使用防重茬嫁接技术,由葫芦苗做砧木到南瓜苗做砧木,提高了西瓜的含糖量;带头在大棚实行西瓜、蔬菜轮作,提高土地亩产收益;率先使用滴灌技术……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开始向李素环学习经验、请教种植技术。

2009年,李素环牵头成立了瓜果专业合作社,主要为成员及农户提供种植技术咨询、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试验示范、销售等服务。同时,合作社还从山东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免费给农户提供咨询和服务,指导乡亲们种瓜。如今,瓜农们每亩地可增收5000元—8000元。

“我们实行‘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合作社起试验示范的作用,将新技术、新品种、好的种植模式试验成功后再推广给成员。”李素环告诉记者,“在瓜果蔬菜这一经济作物领域,相比合作社流转土地、农户到合作社打工的模式,农户自己种植管理的积极性更高,在生产中更不会偷工减料。同时,农户参与到合作社的管理中,更愿意跟着合作社一起创新。”

1天万步走田埂,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我从1994年就开始从事西瓜种植,到现在已经25年了,就是喜欢农业。平时除了开会,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大棚里,1天1万步没问题。”李素环笑着说。

如今,合作社早已上马了检测设备,包括农残检测、糖度检测,注册的商标“亿润”,已经成为河北省著名商标。在销售方面,一方面,合作社与农户签订订单,实行保底价收购,但严格把关质量,即只有成员供应的西瓜达到了合作社的检测标准才给予销售;另一方面,与北京鹏程万达果品公司签订销售合同。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是李素环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也是这样做的。在她的带动下,合作社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建成多个全自动温室大棚。尤其是2018年,投资162万元建成全智能大棚,实现了温度控制、全程式喷灌等,一年可实现2次西瓜育苗、1次蔬菜育苗。在新品种方面,合作社开始种植品质好、口感好、糖度高、单个5斤左右的精品瓜,迎合了多数消费者的需求;在种植模式方面,合作社开始种植“吊”瓜,让西瓜四面可以见到阳光,改正了原来秧苗爬在地上,西瓜一面甜一面不甜的缺点。据了解,“吊”瓜一亩地产量在8000斤—10000斤,一季西瓜收入达2万元左右,但普通西瓜收入才6000元左右。“从2015年开始做试验,2017年推广到500亩,2018年700亩,我们一点点在做,稳中求进,逐步打开市场。”李素环介绍说。

互联网+西瓜,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2018年,李素环参加了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浙江大学全球农商研究院、云集共享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新农人培训班,参观了阿里巴巴总部,一向喜欢利用各类互联网平台的她异常兴奋,抓住机会和阿里巴巴进行对接,前后2次邀请阿里巴巴总部专家下乡到村里为农户培训农村淘宝,让农户学会利用互联网销售农产品。

2019年,她计划带领合作社发展互联网数字西瓜,即从一粒种子、一株瓜苗到一颗西瓜,给予全程监控和追溯,用数字来体现西瓜品质,利用环境监测信息、视频监控、温控传感器、土壤检测等智能化手段管理农作物,做到“一瓜一码”,让消费者看到生产过程、放心食用。

关注设施农用地,期待给予更多倾斜

多年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的李素环,此次全国“两会”带来了两个建议,都与合作社发展息息相关。一个是设施农用地应该向农民合作社、农业园区倾斜。她表示,农民合作社要开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要有相应的培训教室、农残检测室、肥料配比室等相关的设施配套,这些都需要设施农用地,同样地,农业园区也需要生产、仓储、加工等设施,否则会限制发展,因此,建议设施农用地指标可以向合作社、农业园区适当倾斜。另外一个则是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她认为要严把生产关、销售关,让消费者吃上放心食品,合作社在提高农产品质量方面将大有可为。

提到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困难,李素环满怀信心地说:“困难总是有的,没有大困难总是有小困难,想办法解决才是努力方向。”

猜你喜欢
西瓜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大西瓜
我爱西瓜
大小西瓜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当夏天遇上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