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旅游新思路与新模式

2019-01-08 08:28洛阳师范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教授颜文华
今日国土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全域民俗特色

洛阳师范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教授 颜文华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是解决城乡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全域旅游、大众旅游、优质旅游蓬勃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各地要全面把握新时代乡村旅游发展特征,深入挖掘乡村价值,提升乡村功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因地制宜选用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使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和全域旅游的主战场。

一、乡村旅游开发新时代

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乡村旅游自身的不断创新发展,如今乡村旅游开发迈入了新时代,发生了四个重大转变。

1、从传统资源时代到景观创意时代。

中国乡村旅游经过几十年的开发,优质资源尤其是具有显著差异性的资源越来越少,注重景观创意成为了新时代乡村旅游开发必然的选择,通过创意开发开辟特色发展新通路。例如中国台湾从桃米青蛙村到埔里蝴蝶镇都是景观创意带来的巨变。

2、从静态观光时代到休闲度假时代。

新时代乡村旅游不仅是赏花摘果,欣赏农村风光,而是已经迈入了休闲度假时代、甚至乡村旅居时代。因此新时代乡村旅游开发更要在醉乡景、享乡闲、品乡食、恋乡居、乐乡趣、体乡耕、识乡俗、忆乡味、寻乡愁方面做好深度开发。

3、从粗放发展时代到主题特色时代。

随着乡村旅游的遍地开花,乡村旅游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粗放发展模式难以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凝练主题特色,做不一样的乡村旅游成为新时代乡村旅游必然选择。如中国台湾花露休闲农场不仅有着鲜明的花卉香草主题,还从食住行游购娱全方位精致展示主题特色。

4、从点式辐射时代到链面联动时代。

在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景点或特色旅游村单打独斗,并进行点式辐射时代逐渐被乡村全域旅游和链面联动取代,使乡村旅游迈入更高级的全域融合发展阶段。如洛阳栾川从最初几个重点乡村景区辐射发展,转型到现在“龙头景区+龙头乡村”引领式旅游发展新格局,目前纳入统计的有14个景区、31个美丽乡村旅游点, 61个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15个乡镇全域覆盖。实现了点域引爆、线域引领、面域网化、全域融合。

二、乡村资源转换新思路

在新时代背景下,各乡村要善于挖掘乡村自身资源,并以新的思路将乡村自身资源转化为乡村产业经济。

1、从民宅老屋中挖掘乡愁价值,发展乡村民宿度假经济。

充分利用民宅老屋,结合地方文化素材,改造成优质农家宾馆、精品农家宾馆,甚至是精品民宿集群,发展乡村度假、旅居经济,推动乡村旅游从观光休闲到乡村度假、乡村旅居转型升级。

2、从山水生态中挖掘养生价值,发展乡村养生养老经济。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搞好环境整治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彰显乡村绿水青山和雪海林园生态养生价值,打造形式多样的健身村、太极村、养老村、禅修村等,丰富乡村养生养老旅游产品。

3、从农耕文化中挖掘教育价值,发展乡村研学旅游经济。

注重整理挖掘农耕文明,建设活化的农耕文化园、家庭农场、市民公园等,将广大乡村打造成为重要的研学旅游基地。

4、从田园风光中挖掘艺术价值,发展乡村田园休闲经济。

利用大田景观、自然风光资源,按照农旅融合,发展艺术田园、田园综合体、国家农业公园等新型业态,做好乡村田园休闲经济。

5、从农事活动中挖掘体验价值,发展乡村情感体验经济。

将特色农事活动,如做豆腐、种菜、提炼牡丹精油等包装成供居民参与的DIY体验活动,发展定制农业、农耕文化园、趣味赛事等。

6、从农副产品中挖掘健康价值,发展乡村绿色商品经济。

利用国家“三品一标”认证农特产品资源,发展绿色农业,开发绿色、有机农副产品,推进农业+互联网,将农副产品包装成为绿色商品、健康礼品。

7、从乡村作物中挖掘商业价值,发展乡村文创工艺经济。

注重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协同合作,以乡村作物为素材进行文化创意和艺术创作,将竹子、秸秆等做成工艺礼品、特色灯具、家居用品等,打造形式多样的工艺村、特色小镇等。

8、从乡风民俗中挖掘仪式价值,发展乡村节事会展经济。

乡风民俗中蕴藏着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对传统的乡风民俗进行现代化、舞台化和仪式化的策划与包装,增强仪式感、参与感和观赏感,开发成有特色的乡村音乐节、乡村灯光晚会、乡村赶集博览会等。

9、从靓丽庄园中挖掘办公价值,发展乡村庄园总部经济。

注重城乡融合发展,积极对接城市需求,开发庄园办公、庄园创业功能,打造形式多样的乡村第二总部村、文化创意村、信息村、科研村。

10、从基层党建中挖掘示范价值,发展乡村党员示范经济。

乡村旅游开发需要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要注重乡村党建工作,培养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领军人才、示范人才,积极开展农家宾馆、精品民宿、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旅游新型业态党员示范户建设。

三、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

新时代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多样,各乡村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

1、景区带动型 “新民宿+新景区”式。

依托现有景区,发展农家宾馆、特色民宿、精品酒店等新型民宿,开发特色餐饮、娱乐休闲项目,打造成乡村旅游新型景区或度假区,并和现有景区形成良性互动。

2、旅游服务型 “新种养+新工艺”式。

面向旅游后端配套服务,积极开发绿色蔬菜瓜果种植、中药材种植、生态畜禽养殖等新种养项目,或开发手工艺品和民俗纪念品加工等新工艺项目,打造特色专业村。

3、科普教育型 “新乡村+新研学”式。

面向研学旅行市场,充分利用现代农业产业园、家庭农场等资源,积极开发特色乡村研学旅行项目,促进乡村三产融合发展,使乡村成为新型研学基地。

4、休闲农庄型 “新农庄+新休闲”式。

将乡村大田种植和市民休闲度假进行有机融合,发展休闲农庄、开展赏花、观景、采摘、登山等乡村休闲活动,充分挖掘乡村休闲价值。

5、环城休憩型 “新农事+新旅居”式。

充分发挥环城区位优势和自然生态优势,积极开发各类农事体验、乡野美食、山地休闲和田园旅居等休憩项目,满足城市居民短暂休憩和压力释放等需求。

6、美丽乡村型 “新乡韵+新康养”式。

发挥乡村独特风貌优势,发展赏乡景、醉乡居、品乡情、享乡闲、乐乡趣的康养项目,开展乡村养生健身、体育运动、趣味运动会、康养赛事等康养活动。

美丽乡村型“新乡韵+新康养”式

7、艺术娱乐型 “新田园+新文艺”式。

依托秀丽的自然风光,发展田园艺术、艺术写生、文艺创作、艺术摄影、乡村艺术、乡村娱乐、农业公园等艺术娱乐项目,开展民间文化艺术活动或赛事、学生艺术娱乐活动等。

8、特色小镇型 “新农业+新体验”式。

依托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及其相关体验项目,建设特色小镇或田园综合体。

9、民俗体验型 “老民俗+新文创”式。

依托当地独特民俗,发展特色餐饮、特色纪念品、民俗体验和文化创意项目,开展特色民俗体验活动、创意展览等活动。

10、历史文化型“古村镇+新度假”式。

利用历史文化、农耕文化、古村落古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积极开发古村镇休闲度假旅游、高端养生度假项目和特色文化体验活动。

猜你喜欢
全域民俗特色
冬季民俗节
特色种植促增收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民俗中的“牛”
中医的特色
民俗节
完美的特色党建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谋全域 图四时 大连金普新区的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