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国际管风琴音乐节”简讯

2019-01-10 11:35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管风琴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家

沈 媛 孙 莉

自2013年起,“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国际管风琴音乐节”已成功举办了7届,并发展为我国管风琴著名学术品牌。2019年9月4日至11日,本年度管风琴音乐节如期举行,吸引了大批世界顶级演奏家亮相。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者中既有当代著名的演奏家、作曲家和教育家,也有国内各大音乐院校和高师音乐专业的师生。

音乐节以“经典传承、创新突破、文化嘉年华”三部分为设计核心,策划了八天二十三场讲座、八场大型音乐会以及两项比赛(1)分别是“中央音乐学院哈莱姆奖学金比赛”和“北京国际电子管风琴比赛”。,等一系列活动,活动场场爆满,甚至“立无虚席”。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们在表演中既诠释经典作品,同时还将这件古老的乐器之王与交响乐(2)在9月4日开幕式音乐会上,管风琴演奏家沈媛与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联袂演出弗朗西斯·普朗克的《g小调管风琴协奏曲》,这首作品是《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之后上演率非常高的作品。、爵士乐团进行合作,风格迥异,使古老的管风琴音乐焕发出新的生机。

一、对管风琴经典作品的传承

9月4日,音乐节的开幕式音乐会于国家大剧院举行,这是整个音乐节浓缩的精品。来自中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的演奏家为观众精心设计了历史风格强烈、音乐性格多样的作品,呈现出管风琴丰富的音乐多面性。音乐会的压轴曲目是法国浪漫派作曲家、六人团核心人物——弗朗西斯·普朗克创作的《管风琴协奏曲》。该曲目由音乐节艺术总监、管风琴演奏艺术家沈媛副教授与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合作完成,将音乐会的气氛推到顶点。

9月6日,来自德国科隆大教堂的文弗雷德·伯尼希(Winfried Bönig),以及法国凡尔赛宫的让-巴蒂斯特·罗宾(Jean-Baptsite Robin),在中山音乐堂演奏了“历史的声音——来自世界文化遗产殿堂的管风琴演奏家”主题音乐会,让观众领略了德国和法国的巴洛克、浪漫主义时期及近现代的管风琴音乐风格以及两国不同时期音乐之间的区别。值得一提的是,法国演奏家罗宾,作为当今欧洲炙手可热的管风琴作曲家,还在本次音乐节中首演了他的新作品《时间之手》(Handsoftime),吸引了诸多韩国、日本的观众来前来北京聆听。

9月11日由日本武藏野国际管风琴比赛主席、管风琴博士研究生导师松居直美(Naomi Matsui),以及德国布克斯特胡德国际管风琴比赛主席、德国吕贝克音乐学院管风琴学院院长阿维德·盖斯特(Arvid Gast)为观众献上一场“巅峰对决——两大国际管风琴大赛主席主题音乐会”。两位音乐家的演奏各具特色,作品极具感染力。音乐会中的亮点,是盖斯特教授带来的日本著名作曲家西村朗的《焰的幻影》(Visioninflames)的中国首演。这首乐曲是为武藏野国际管风琴比赛而写的指定曲目,作品从管风琴极高的音区开始渲染,与低音表现的火焰交织在一起,从作品中既可以感受到火一样的激情,同时又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二、开创管风琴新的时代语言

本届音乐节中运用多种形式将先锋艺术与管风琴进行结合,扩展了大众对管风琴的新认知,如9月5日的“利盖蒂管风琴全集&默片电影与管风琴即兴演奏《福尔摩斯二世》”。为了让中国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利盖蒂的作品,管风琴家、保罗·欣德米特作曲比赛的第一名马克斯米兰·施瑙斯(Maxmilian Schnaus)的演奏,配以本次音乐节艺术总监沈媛亲自根据利盖蒂的乐谱制作的视频,通过色彩、光影、黑白等视觉对比来帮助听众更好地聆听现代音乐。同场音乐会中的哈莱姆国际管风琴即兴演奏比赛的第一名吉尔腾·黎弗汀(Geerten Liefting)的即兴演奏,如魔术一般赋予了巴斯特·基顿(Buster Keaton)导演的默片电影《福尔摩斯二世》戏剧性和生命力。在欧洲,管风琴即兴演奏的音乐会一直以来与管风琴独奏音乐会的数量基本相当,已经是一种深入人心的音乐形式。但在中国,管风琴即兴演奏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主办方认为有义务推动它向前发展。

音乐节中最吸引观众的是9月9日举办的管风琴与爵士音乐结合的音乐会。在“灵感爵士乐团”中,管风琴既可以充当钢琴承担整个和声的支撑,也可以呈现像弦乐一样连绵的声部。同时它还具备模仿各种音色的能力,如可以突出小号的声音、柔和的笛管声音等。音乐家们用管风琴带来的《带我飞向月球》(Flymetothemoon)《西班牙》《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等经典爵士乐作品,观众对新颖独特的编配与精湛的演奏报以热烈的掌声。

该爵士乐团核心人物——管风琴家、新一任加拿大国际管风琴比赛主席让-威利·孔兹(Jean-Willy Kunz)在音乐会与讲座中多次介绍到,历史上早期的管风琴是在小型话剧场、歌剧场甚至马戏团里面进行演奏的,随着发展,管风琴演出需要更大的空间,因此才逐渐被建造在教堂这样较大的建筑物中,后来管风琴更多地在音乐厅、博物馆、火车站、动物园、商场和多个露天公园被建造起来。因此,管风琴并不是一件被限定身份的乐器,而管风琴家也承担着拓展管风琴音乐演奏形式的重要历史使命。

三、打造中国管风琴嘉年华

9月11日纪录片《管风琴之梦》(Pipe Dreams)举办中国首映式,该片于2019年参加加拿大多伦多纪录片电影节。《管风琴之梦》历经3年的拍摄和制作,以6个国家的7名选手参加2017年加拿大国际管风琴比赛(CIOC)的参赛故事为素材进行创作,电影中呈现了沈媛、阿尔西·克里斯( Chris Alcee)、托马斯·盖纳(Thomas Gaynor)等5名选手的管风琴学习历程和备赛全过程。沈媛作为唯一一位冲入决赛的亚洲演奏家,获得第四名,并荣获由著名指挥家、加拿大歌剧院(COC)总监理查德·布拉德肖(Richard Bradshaw)设立的“最佳观众评审奖”。这部电影在宣传管风琴音乐文化魅力和5位青年演奏家事迹的同时,更多地是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在本次音乐节中,受邀来华的大师们在举办音乐会的同时还开展了多场大师班和讲座。9月9日,一场名为“欧洲美术与管风琴的时空之旅”讲座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由沈媛和美术评论家姜松共同完成。管风琴有2000多年的历史发展,是音乐界中为数不多的可以与美术一起穿越历史,为大家带来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艺术史的一件乐器。两位讲座人从古希腊出发,带领大家穿梭于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近现代各时代的美术与音乐风格中。在沈媛演奏的同时,姜松播放这一时期的美术、建筑等作品,用艺术解释艺术,让音乐与美术相互为彼此发声。

音乐节期间,主办方还为琴童们设计了主题为“致敬未来”( Orgelkids)亲手搭建管风琴的游戏课程,希望儿童能够从中了解管风琴的发声原理,增强学习乐趣。组织者力图运用多种活动形式,努力把音乐节做成管风琴文化的嘉年华。

猜你喜欢
管风琴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家
演奏家
以《进步日报》看中央音乐学院初创历史原貌
管风琴与电子管风琴演奏技巧的对比性研究与思考
我院参与“美育云端课堂”暨第二届中央音乐学院·延安“5.23”艺术节
中央音乐学院2020年新年音乐会
七问管风琴
“世界嗓音日”——中央音乐学院嗓音研究中心在行动
帕切贝尔的管风琴宝藏
笛子演奏家
笛子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