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毕斯病毒3.5Å冷冻电镜结构揭示甲病毒侵入及装配机制

2019-01-10 19:12ChenLi-hong,WangMing,ZhuDong-jie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糖蛋白氢键分辨率

辛德毕斯病毒(Sindbis virus,SINV)与东部马脑炎病毒(Eastern equine encephalitis virus,EEEV)、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Venezuelan equine encephalitis virus,VEEV)等均属于披膜病毒科(Togaviridae)甲病毒属(Alphavirus)的成员。甲病毒具有相似的基因组结构及致病策略,以虫媒传播为主,在世界上广泛分布,其中EEEV 和VEEV 感染可引起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严重脑炎、神经功能紊乱、甚至死亡,至今尚未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药物或疫苗。SINV 感染人只引起发热、头痛等轻微症状,通常可自愈,属于温和型病原体,实验室操作安全,可作为模式病毒研究甲病毒的致病机制。甲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70 nm,有囊膜,病毒衣壳呈T=4 二十面体对称结构。由于病毒粒子具有一定的多态性,给高分辨的结构解析带来困难。之前发表的VEEV 冷冻电镜结构最高分辨率为4.8Å,无法对病毒蛋白的结构特征进行详细分析。

近期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个分辨率达到3.5Å SINV 的冷冻电镜(Cryo-EM)结构,该结构是甲病毒的第一个准原子分辨率结构。为克服病毒形态多样性给结构解析带来的困难,作者利用先期建立并发表于同一杂志的局部重构(Block-based)方法,将病毒的冷冻电镜密度分为3 个Block 分别进行重构和优化,然后将3 部分组合,最后重构出全病毒的结构。这种方法的应用突破了甲病毒高分辨率结构解析的瓶颈,最终获得了病毒衣壳和纤突蛋白分辨率分别为4.7Å 和3.5 Å 的冷冻电镜结构,为病毒结构特征分析奠定了基础。

基于该结构,研究对病毒糖蛋白之间的互做模式,以及这些特征对病毒侵入和装配的意义进行了系统分析。甲病毒的膜融合是通过纤突蛋白在低pH条件下的构象改变,进而暴露位于E1 蛋白上的膜融合肽而触发的。E2 蛋白β-ribbon connector 被证实在纤突蛋白构象变化中起重要作用。在该SINV 的结构中,β-ribbon connector 上的H170 同E1 S57 通过氢键互做,而E2 上的H164 和H211 之间通过氢键的形成来稳定上述互做。在低pH 条件下,E2 H164 和H211 之间的氢键断裂造成的构象变化会打断H170 同E1 S57 的互做,从而引起E1 和E2 的构象变化,为膜融合做准备。β-ribbon connector 主要通过疏水作用同E3 互做,参与互做的氨基酸主要包括E3 的L34、Y46 、Y26 和β-ribbon connector 的K219,同样E3 对稳定β-ribbon connector 的结构起重要作用。除E1/E2/E3 之间的互做外,该研究还对病毒表面组成二十面体格栅的80 个三聚体之间互做模式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两种互做模式,分别为命名为I 类和II 类,在两类互做界面上均有完全保守的氨基酸存在,它们对病毒二十面体对称结构的组装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还发现在E2 糖蛋白的D 结构域附近形成一个疏水口袋状结构,是由E1、E2 糖蛋白的跨膜螺旋区域结构共同形成,而该疏水口袋是由高度保守的氨基酸组成,在此疏水口袋中发现存在一个脂类小分子结构--pocket factor,该小分子结构与周围的疏水氨基酸通过氢键作用,稳定疏水口袋的形成,推测该结构的形成也可能在病毒侵入和组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糖蛋白氢键分辨率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无监督图像超分辨率算法
玉竹糖蛋白研究进展
中药糖蛋白的研究进展
盐酸四环素中可交换氢和氢键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正确把握课标要求 精准实施有效教学*
——以高中化学“氢键”的教学为例
分子对接法研究苯并噻唑衍生物对mTOR的抑制作用
P-糖蛋白表达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关系的研究△
原生VS最大那些混淆视听的“分辨率”概念
细说氢键
从600dpi到9600d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