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化的课堂

2019-01-11 02:34郭海军甘肃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二中学
教书育人 2019年22期
关键词:洗衣粉花坛生活化

郭海军 (甘肃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二中学)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真实的生活背景可以使学生在丰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实用技能。生活化是高中教学的应有之义,宜作为此后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那么,如何构建生活化的课堂呢?

一、问题情境生活化,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是课堂导入新知的常见手段,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当堂课程内容有初步理解,而且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借助问题情境,教师能够将抽象、枯燥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生动的画面,以便学生观察分析。以往问题情境创设大多取材课本案例,导致教学内容严重脱离生活实际,学生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就存在一定的困难。而生活化教学恰与建构主义的观点不谋而合,以更加可知可感的现象为教学内容,令学生在情景中构建知识体系和经验。这需要教师从学生视角出发,善于发现生活中有趣、新奇的知识,并联系教材知识点进行系统的讲解。如此才能让问题情境成为促进学生思考、观察的内在驱动,真正令他们有所得。

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特异性免疫”,教师以疫苗种植和水痘为例进行了解释。根据生活常识,学生大多了解得过水痘的人将对这种病毒免疫。但在课堂提问环节,学生对这一现象的原理却比较陌生,没能与学科知识点相结合。此时笔者再讲解疫苗的作用流程,将病原体注入健康人体内,令人体免疫机制产生对应的抗体,从而避免再度感染。学生通过对后天感染、人工接种两种方式的对比梳理,终于对特异性免疫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二、探究过程生活化,加深学生理解

探究性学习理论主张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探索世界。通过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反思还原探究的全过程,从而令学生对该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见解。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未能进行合理引导,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探究内容选取不当,学生难以真正开展或不够深入。探究学习也需要渗透生活化内容,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渐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生活即教育。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作为探究活动的着力点,有效改变了读死书的问题。

如需要对学校花坛中的双子叶植物进行调查。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花坛面积进行测量,并在花坛中统计双子叶植物的株数,最终计算出种群密度。此外,还有小组对花坛内的动物、植物、微生物进行了观察,以“生物群落”的视角来分析每一种动植物之间的系统联系。依托于生活化的探究学习,学生可以在活动中总结知识,并在活动中验证知识,最终形成个性化的理解。

三、实验设计生活化,培养应用能力

教材上所设计的实验固然能够直观地揭示出内在原理,但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也很难让学生真正动手操作。教师大多进行简单的演示,并搭配理论知识的讲解来完成教学目标;抑或是分若干小组开展实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手忙脚乱,收获自然也就甚为寥寥。进行生活化尝试,在课外寻找一些契合知识点的实验素材,这种做法能够打破实验课的时空限制,让学生在课后也能自主设计、开展实验,真正融入解决问题的实践。生活化实验更具有开放性,学生根据自身生活经验设计出千人千面的实验,这于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有重要意义。

如学生在课后进行有关“酶”的实验。有学生对比了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的去污能力,得出“酶”对一些特定污渍有着极强的效用。根据洗衣粉成分说明中可知,蛋白酶洗衣粉能够去除奶制品、果汁、咖啡等污渍。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得出蛋白酶能够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从而解决衣服上的顽固污渍。同理,脂肪酶能够去油污,淀粉酶能够洗涤淀粉、土豆,纤维霉素则能够去除纺织品的毛球。经过课后的实验探究,学生对不同生物酶的作用一一对应,从而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

生活化教学能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首先,便于学生理解。在教学中,通过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直观生动的情境中学习知识;其次,以生活化探究为教学内容,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最后,还需要借助生活化实验,在课后以趣味实验来巩固夯实基础,并将知识内化为应用能力。

猜你喜欢
洗衣粉花坛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感情强烈的叹号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冬日清晨
低泡洗衣粉更适合于机洗
美丽的花坛
用洗衣粉要避害求益
用洗衣粉要避害求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