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算用结合

2019-01-11 02:34张娟雄甘肃白银市平川区向阳小学
教书育人 2019年22期
关键词:加减法错题小明

张娟雄 (甘肃白银市平川区向阳小学)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需要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而“算用结合”正是提升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小学数学中“算用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促进“算用结合”

小学生耐心不够又贪玩,没有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对枯燥的数学运算没有兴趣。因此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教学题材,给学生创造一个熟悉、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教学。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来设计教学情境:

1.了解算数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引出计算问题,使学生明确算数与生活息息相关。如在学习一百以内加减法时,教师可以举例:“过年了,小明自己有12 块糖,奶奶给了小明28 块糖,他去姑姑家姑姑又给了15 块,舅舅给了32 块糖,叔叔给了54 块糖,请问小明加上奶奶给的糖有多少?小明加上叔叔给的糖有多少?”,学生通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与体验,联想自己每次过年收到的小礼物,了解了计算的含义,掌握了一百以内加减法,教师还可以进行分组,比一比哪组计算得更快。在这个例子中,教师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更积极地学习算法,完成计算。

2.思考计算方法

明确计算目的后,教师可以将抽象的计算方法融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自主探究算法,思考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确的完成计算。例如在学习乘法运算时,教师创设一个五子棋的教学情境:用白棋在棋盘上摆五排,每排十颗棋子,求一共有多少颗白棋。这时有学生提出一个一个数,其他学生认为这样数太慢;有学生提出连加的方法,把每一排的数加起来;学生通过别人的思维启发,就会想到用乘法计算,即每排的个数乘以排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自主思考,相互探讨,促进学生记忆。

3.巩固掌握的算法

在“算用结合”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让学生巩固以往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总结遇到不同情况应该运用什么算法,自己一共掌握了哪些算法。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时,先分组让学生说出已经掌握的运算方法,如带符号搬家法(加法结合律或乘法交换律等)、借来还去法、拆分法等,详细梳理学过的加减乘除相关的运算方法,通过分组比赛,学生会积极地回顾以往知识,对自己掌握不到位的知识通过他人的发言而补充学习。

二、利用错题的积累,实现“算用结合”

对小学生而言,在做题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很常见的现象,而如何帮助学生总结和理解,降低学生二次错误是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积累错题的好习惯,例如制作一个错题本,将自己的错题记录上去,定期对错题进行再次分析和运算,同时教师还要及时观察学生的错题本,研究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解决,了解学生对错题的掌握情况,扫除学生的学习漏洞,培养学生“算用结合”的能力。

如,在学习“十以内的加减法”时,先让学生熟练掌握十以内的加减计算,并口算,再让学生进行连加连减和混合计算,再利用十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师教授完后,让学生拿出错题本,把做错的题目重新计算,再给学生出一些日常生活用到的类似题型,让学生思考运算,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实现算用结合。

“算用结合”使学生全面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掌握数学知识的因果,感知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将数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加减法错题小明
『压强』易错题练习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小明照相
笑笑的错题
做好课改“加减法” 提高课改实效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圆”易错题
加减法的由来
“放管服”的加减法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