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融入生活元素的思考

2019-01-11 02:34石国华江苏昆山市亭林中学
教书育人 2019年22期
关键词:红队大气压瓶子

石国华 (江苏昆山市亭林中学)

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服务于生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毕竟物理教材中的知识是有限的,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所以,教师不应固化知识。在生活中获取物理学研究的实验材料,在物理实验中融入生活元素。

一、以生活化的实验改进,强化学生之创新实践

物理学习和探究与大量实验密不可分。伴随着科学手段的进步,初中物理实验获得了很大的改进和突破。实验的安排不再是对知识的验证,而是对生活现实的追求。它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加入物理实验进行分析。在持续的考查和分析中,揭示了现象背后的原理,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物理知识,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建立物理实验中的创新实践理念,使得学生思维的难度得到降低。

如大气压这一节的学习,在设计实验时就可以融进生活的元素,使大气压存在于生活中这一现象被学生感知,通过生活中大气压的现象引发学生科学的思索及其实践的积极性。可以进行这样一个实验,将少量热水注入矿泉水瓶,瓶盖拧实,将瓶子向上和向下进行摇动。这时就会发生瓶子膨胀的现象。继而找来冷水浇在瓶子表面,瓶子又发生收缩现象。瓶内的压力和外面压力比大,瓶子膨胀是必然的;瓶子外表用冷水浇,会有效降低瓶内部的压力,使矿泉水瓶内压小于外压,矿泉水瓶变小而干瘪。

通过革新实验,在知识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减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隔断,使学生驾驭生活现象中的物理知识,感应不一样要求下的大气压力变更,得到作用压力的要素,对知识完全进行领会。

二、以生活化的实验设计,培育学生之科学品质

通过将物理实验与生活相贯串,学生可以探究和解析生活中存在的物理学,让他们将学到的知识带入生活,从而对他们的科学素质进行提升,使教师足够意识到生活中的情境是学习的出发点和物质根基。任务式的探究是学习的外在动力,学生的自主性是学习的关键。

如对互动力的学习予以指导时,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班级同学拔河比赛场景。班级学生分成红队和蓝队,比赛中最后的赢家是红队,教师就可以提问,红队和蓝队之间哪家的拉力更大。很多的学生在思考后回答说是红队的拉力大。这一回答是错误的。为了纠正这一错误的认识,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另外一个研究型方面的实验:回家后与父母拔河,要进行两次。第一次,每个人都被要求站在地上,第二次,前一次优胜者被要求站在滑板上,经过两次比赛后,学生们发现,一旦站在滑板上,原来的优胜者就没有任何阻力,学生们意识到互动的结论等因素是正确的。拔河成功的原因也是地面的摩擦,这些实验让学生对研究产生了浓浓的兴致,其探究的积极性很高。

以生活为导向的实验设计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在对学生关于研究型物理实验实施指导时,需要重视对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精神的培育,这也是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一环,教学中,教师应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给学生留足感受和探索的空间和时间。

三、以生活化的教学计划,提升学生之科学技能

探究性活动的主要实验内容是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探究性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理念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要求,其中包括个体化的培养。教师应注重与生活中现象的结合,再进行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技能。

如教师在教授有关内能的知识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实例来进行教学。例如,把开水倒入水壶后,拧紧塞子,它会自动弹起。那么原理是什么?或者产生这种现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样,通过这种现象的探究来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强烈的追根溯源愿望,再由教师进行讲解,最后得出结论,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再如教学大气压时,教师可以将在日常生活中大气压的一些现象,如厨房墙壁上的橡胶钩、钢笔吸墨、拔火罐等,进行实验教学;可以设计一个吞下鸡蛋的烧瓶实验,在课堂上准备一个与鸡蛋口径相同的烧瓶,然后剥下煮熟的鸡蛋的皮。纸或酒精棉球在里面被点燃。把鸡蛋放在瓶口,学生们会看到一个缓慢的鸡蛋被瓶子吞下的镜头,直到整个鸡蛋被吞下在瓶子里。通过设计这样的实验,学生可以充分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生活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应自觉引导学生,让学生探索和创新实验,结合具体问题的研究,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使物理的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吻合。

猜你喜欢
红队大气压瓶子
作文表意要清楚
作文表意要清楚
瓶子赛跑
“大气压强”知识巩固
『大气压强』随堂练
为什么灌满水的瓶子不易破
瓶子赛跑
五红队建耀童心
大气压强知多少
看不见的帮手——大气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