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视角下音乐欣赏教学探析

2019-01-11 02:34蔡天慧江苏启东市陈尚义小学
教书育人 2019年22期
关键词:旋律音乐教师

蔡天慧 (江苏启东市陈尚义小学)

目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整体听法,另一种是比较听法,前者是最传统的方式,教师往往简单介绍作品,学生欣赏整篇乐曲,然后分析音乐元素,如情绪、速度、风格等,这种教学方法更适用于民歌和刚接触音乐的儿童。对于教材中大量出现的管弦乐、器乐或较长篇幅的歌曲,学生往往漫无目的,无法把握要点,教学效果一般。为了弥补前者的不足,目前的音乐课堂主要采用第二种,即比较听的方式,先提取音乐主题,重点是听和欣赏,然后对不同段落进行比较和欣赏。同时,它注重乐段的语气、风格和表达方式。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音乐语境清晰,学生注重欣赏,目的明确,学生往往能掌握音乐的要素,教学效果比前者有了很大的提升。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做到学生掌握音乐的主题?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在主题视角下爱上和欣赏音乐呢?

一、重视主题旋律挖掘,实现音乐欣赏教学

主题旋律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中、高年级,它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音乐敏感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当然,对于孩子来说,主题旋律不是学生重写主题的旋律,因为孩子们很难达到这一水平。实际上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用典型的乐句或乐节来创作主题旋律,因为经典音乐需要的主题节奏或旋律往往具有鲜明的音乐特点,能够对典型的乐句或乐节进行把握,并加以欣赏,对整首歌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在学习《拔根芦柴花》时,音乐和动作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唱歌还是不尽如人意,人们就会不自觉地手舞足蹈。尤其是在欣赏具有地方特色和少数民族风格的音乐时,独特的动作组合,音乐与舞蹈的融合,唱歌与跳舞,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所学主题音乐旋律的记忆,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应该注意的是,旋律的选择必须简单且具有代表性。

二、注重旋律试唱填词,实行音乐欣赏教学

音乐形象不像图片那样直观具体,而是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的过程中方能有所领悟,对于生活经验有限的儿童来说是很困难的。音乐主题是音乐中最具特色和最突出的元素,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演唱性,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掌握主题曲的试唱、填词,使其成为一首朗朗上口的小童谣,使学生对音乐主题的感受更加深刻,音乐主题的形象在教学中就会更加生动。

如歌曲《渴望春天》,为了帮助孩子们感受春天的气息和欢乐,熟悉主题旋律,我们可以自行填上歌词:来吧,迷人的五月,绿树换了衣服,小草听到了,小草从门缝里探出头来……通过主题音乐的构建,让孩子们对主题音乐形成一定的感觉和印象,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其余部分进行比较和欣赏:与主题旋律相比,这是一个变化的主题?还是一个新的主题旋律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不同的听觉和情感体验?在这一步一步的分析中,孩子们开始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来理解和欣赏音乐……

三、着重学生兴趣构建,达成音乐欣赏教学

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在跟随老师学习的同时,也是有一定的自我欣赏能力来进行主题音乐欣赏。因此,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然后开始自己选择和整合主题内容。在开始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并在课本的基础上进行整合。还可以将流行的社会热点与音乐结合起来,使音乐欣赏课更及时、更贴近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快速融入音乐。

例如,在国庆节前后可以开展赞美解放军的活动,使学生对《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八路军进行曲》等歌曲进行特殊的分析和理解,也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深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此后,类似的活动可以持续进行,如庆祝母亲节、运动会、世界杯和劳动节,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学习中通过探索来学习和欣赏音乐。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喜好和风格,也有不同的欣赏方式和感受,我们可以通过主题音乐欣赏教学来培养每个人的音乐素质,同时也提高了音乐教学的质量。只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把握好学生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兴趣和心理需求,就能使学生从内心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真正体会音乐的魅力。

总之,音乐可以培养人的情感,充实人的精神世界,塑造人的性格。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应从主题的角度出发,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入手,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让学生记住主题音乐,掌握主题音乐就打开了儿童音乐欣赏的窗口。

猜你喜欢
旋律音乐教师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最美教师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音乐
7月,盛夏的旋律
大地的旋律
圆我教师梦
音乐